我们的一些奸商会说:看,美国的年轻人照样也是没有房子。你一个中国的小年轻,毕业没几年就像结婚娶老婆,买个100平米的房子。你怎么不学学美国人租房子结婚?房子是给富人造的。
这话其实逻辑错误。美国很多年轻人的确是没有房子。但是他们没有房子不是因为买不起房子,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买房子。如果他们存心想买,按照我上面说的如果夫妻俩有10万一年的薪水,这个是平均水平,80%的美国人收入在这个范围内,按照这个收入要在洛杉矶买个50-100万的房子,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我们在北京上海,夫妻俩的收入也算10万人民币,现在基本上都是200万以上了,压力不是大一点点。
洛杉矶的房价只是高,而北京上海的房价已经是离谱了。所以我说,中国的房价不仅仅是房价的问题,而是危机到整一代人和整个国家未来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房价高,高的离谱,让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自然会厌恶工作打发生活,哪里会有进步?
而对于美国人而言,房价和生活基本上体现了良性循环。你只要好好工作,即便在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还是能够买得起房子,生活是有未来的。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房子的压力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每个人才会有心思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干好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样社会才会有进步。
日期:2009-12-08 15:17:31
大部分伯克利的学生和斯坦福学生的差别只在于家里有没有钱,这基本是常识问题
看USNEWS排名的,基本不懂教育
私立学校教师多学生少,ENDOWMENT很多很多,这是它甩开伯克利的原因
伯克利的研究所不实力也不是你所谓的“应该是第一集团”,根本就是前三名。
说实话上海高教所出的排名大概也比USNEWS说明问题
拿伯克利和江西大学比?伯克利乃至UC系统的生源也不止在加州,包括全美甚至全世界。当然,我知道这种事情是一部分在美发酸人士的特点
_____________我们还是事实说话,伯克利的新生报告(http://metrics.vcbf.berkeley.edu/calstats.pdf)显示伯克利的本科生中86%的加州居民。说他主要面向加州没有说错吧。州立大学主要对本州居民是常识啊。我拿江西大学做比较是用人口和入学比例说明加州居民上伯克利的简易程度,你应该明白这个意思吧?而且我刚才查了一下,加州只有3800万人,比江西4000少,跟贵州差不多。
我说伯克利的研究生院是第一集团,是说它大概在top20这个层次,因为研究生都是按照专业排名,伯克利很多专业都在前10,但是也有排在20以后的专业。我不知道你说伯克利研究生院“根本就是前三名”的结论从哪里得出?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都比伯克利强吧?
斯坦福一年只招2000本科,面向全国(北大全国招2000);伯克利一年招1万人,主要面向加州(贵州大学在贵州招10000)。难易程度很明显,这不只是家里有没有钱的问题吧。
日期:2009-12-08 15:47:22
伯克利的研究院是TOP20层次
笑
自然科学的三甲,工程的三甲,商学院的第七法学的第六怎么就变成TOP20了
既然您什么也不懂,我也就不想和您理论了
继续忽悠吧
_____________我们要用数据说话,不要轻易下结论。你去看看US news的排名。你可能会所这个排名不准确(前面你自己说的),但是这个是目前公认的排名。伯克利有很多好专业,理工都很强,US news把他们排在前三的不少,我没有否定啊。但是不是每个专业都是第三,也有20以后的专业。研究生院的排名是所有专业综合起来的,我说第一集团top20也没有说错吧。你一定要说伯克利研究生院是前三,我也不反对,但是最好拿出数据来。
日期:2009-12-08 16:33:53
尽管洛杉矶的房价对于中国人的收入和房价比而言已经算低了,但是美国人还是觉得高。有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洛杉矶人口减少4%。为什么,房价贵,生活成本高,人就跑路了呀!
这里就涉及一个经济结构、人口流动和房价之间的问题。下面说说这个问题。
我前面多次说到,美国是个大企业主导的地方。企业在哪里落户,哪里就有工作机会,人就往哪里涌。企业一关门,这个城市的人也就如鸟兽散。美国五大湖区原来是制造业的基地,现在制造业都搬到亚非拉国家了,五大湖区的城市很快就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兴地带,主要是西海岸的加州,还有德州和北卡地区。
再往深了说,美国为什么会强大?就是因为这些大企业的存在。他们才是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以先进的技术作为引擎,主导这个国家的资源配置、人口流动,这才是美国强大的关键。
这里还是以加州为例。加州的发家也就是几十年的事情。主要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个,地理优势,面向太平洋,面向亚太国家。第二,气候好,一年四年阳光明媚。第三是产业群,洛杉矶所在南加主要是媒体、娱乐、旅游业,北加主要是IT。正如制造业成就了五大湖区,这些产业也使加州在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过去的40年,加州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是最近十年,增幅都在下降。甚至出现了像洛杉矶这样人口下降的城市。
这就是很多城市发展到一定时候出现的瓶颈问题:人口增加,资源有限,所以生活成本就高,自然就逼着人往外走。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在最初城市规划的时候,采取的都是分散的模式。这个正好与中国形成反差,在中国,北京是首都,政府部门都在北京,国字号的企业都在北京,最好的大学都云集在北京,最好的医疗机构都在北京。人为地配置这些资源自然会导致人口向这些城市流动,去占有、分享资源。
而在美国,恰恰相反。华盛顿是首府,除了首府什么都不是。美国甚至把很多事务性的行政机构放在华盛顿以外的地方。(如美国人每年要报税,处理居民税务的机构就不在华盛顿。更别提企业和高校了。具体到每个州也是如此,以加州为例,加州两大城市,旧金山和洛杉矶。但是你知道加州的首府在哪里?在Sacramento,没几个人知道吧,阿诺就是在那个小地方办公的。加州10所州立大学,除了洛杉矶分校在洛杉矶,其他都是在小城镇。(我之前还做过一个统计,美国前20名的大学,分布在大约15个州里,纽约只分到一个哥伦比亚大学)。这样其实已经最大程度地把公共资源分散了。
但是还是不够,还是无法阻挡人源源不断地往旧金山、洛杉矶涌。怎么办?美国就采取了城市群带的模式。在北加州,从旧金山到San Jose,就是所谓的硅谷,这条线上云集了很多小镇,非常像上海到杭州这样一段路,但是资源不是集中在两个点上,而是均匀地分布在这条线上,这就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有时候我们嘲笑美国的一个城市,只有区区几十万人,也好意思叫城市。而实际上,他是把我们的一个城市稀释成若干个城市。每个城市自成系统,但是又不远。
所以我们想,在上海到杭州这条线上,如果上海只作为一个金融中心,把上海的IT业迁到嘉兴,把上海的高校分散在这条线上的不同县区,上海还会怎么拥挤吗?房价还会怎么高么?显然不会。
所以说,中国出现目前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是在政府完全控制下的资源配置。从浦的开放到今天的迪斯尼,那个不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做出的决定?这就造成了资源浪费的地方大大量浪费,资源稀缺的地方极其稀缺。所以哪一种制度先进,一目了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