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废黄河》
第26节

作者: 飞天揽明月0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永福这会儿刚把名单念完,林虎一听没有他,那娘胎里带来的戾气又从天灵盖冲出来了,他一把拽过板凳掼在地上,将小王义推倒,臭嘴就骂起来了。
  在场人都知道这东西不讲理,又怕被他惦记上,一时都不说话。
  王朱氏在屋里头听到王义哭声, 拄起拐棍踩着小脚步子赶紧到外面来,看见林虎还在那骂骂咧咧,不用问也晓得是怎么回事。她走到林虎跟前,举起拐棍朝他头上夯过去,同时骂道:“我叫你个屄嘴再骂!“
  林虎头一偏,一把抓住拐棍,抬手就要打。王永福一叠声喊道:“不能打人,不能打人。“旁边人赶紧抱住,也连声喊:“老年人不能打,老年人不能打。”
  大队书记发话了:“林虎,你个小屄养的,不要打人。你不想想你平时干那些事,人家得不得要你。你要是把老年人打到医院去,你是要负责任的。我要是把民兵队长找来,你吃不了兜着走,他可是早就说要把你拷公丨安丨局去的,不然他不好给乡亲们交代,还是我说尽量再给你机会,你要晓得,一进去你一辈子就毁得了。走,走,给我个面子,赶紧给我走人。”
  这二货呆了一下,松了手悻悻离去。

  剩下的人也都散了。
  队员这么一闹,刘保财这个小队长不好干了,撂挑子了,又逢生产队精简机构,一个小队就一个人,变成了王永福会计兼小队长。但是队员对王永福也不满意,要求把王永福撤了,重新选举。
  红旗队接二连三有事,弄得全县出名,县里把两个厂放在这里,进厂的和没进厂的利益分配明显不同,本来大家都一样,凭什么搞成不一样?闹!闹它个天翻地覆!
  公社书记徐永发为红旗队的事头疼,风平浪静,安安稳稳的多好!没办法,这天一大早,田野里的薄雾还没散去,他背着手从地里慢悠悠地到王永福家,顺便看看地里的庄稼。

  他看见王永福爬在屋顶上整理瓦片,墙边靠着竹梯子,时间长了,屋顶的瓦片错位,许多瓦片翘起来了,跟狗啃的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屋里会滴水。两人就这么一上一下聊起来,徐书记大概了解了红旗队的矛盾所在。
  刘保财的小队长不干了,回到公社继续当他的团委书记去了,把烂摊子撂给王永福一个人,王永福独木难支,而且李竞芳为首的一帮人坚决反对他。于是队员们立即形成了三块,当时东边孙玉成想当队长,这边吴家推吴东海也想当队长,两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还有一边无所谓。
  了解情况以后,徐永发亲自主持,让队员们到公社的东风电影院开大会,选举!最后结果叫人大跌眼镜,两边人都不选对方,只好折中又选了王永福,于是王永福继续当小队长兼会计。刘保财团委书记也不干了,到大队部当了大队书记,可以说结果还是刘保财和王永福搭档。
  干部虽然小,好处还是多多的,主要是吃吃喝喝。厂里月月请吃饭,有时连续好几天不在家吃饭,在公社旁边许胖子家的饭店吃,把许胖子家吃富了。许胖子成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许胖子好不风光,走路都走出干部的架子了。王永福有时想:这辈子也值了。饿,饿得要死;吃,也吃了不少好的,“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够本了。
  那一阵子化工厂的效益特别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农村里面都用农药化肥,粮食产量增加了好几倍,原来队员们包括小孩挎着拾粪篓子到处收集人畜粪便积肥的事成了遥远的回忆。农家肥就自产自销,在自家门口的自留地泼泼粪水。
  工人们的精神风貌跟五六十年代一样,干劲十足,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好像这辈子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地过下去了。工厂整天热热闹闹的,跟锅炉房里的煤一样热火朝天,跟烟囱里冒出来的烟一样腾腾上升。
  后来厂子又扩大了,盖了一个大食堂和一个小医院,跟王永福家一沟之隔,原来沟边的萤火虫消失了,蚊子却越来越多。当王永福看到村里的地越来越少,心里想着这以后地都要没了,还种个屁啊!曲线救国的方案要抓紧实施了。其实王会计也算是村里的一个小小的高材生了,初中毕业,算盘珠子扒拉得哗啦响,要不是因为出身,不给推荐,否则凭他的好成绩,上大学也不是没可能。
  王永福就和他老婆蒋秀梅商量商量 ,蒋秀梅马上就同意了。但她和王永福想的不一样,队里面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 ,虽然只是一个小队长,有什么事情都会叫上你的。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还几头不落好,上面怪你没干好,下面怪你瞎指挥,烦得要死,有时候还闹得家里面鸡犬不宁,而且一年到头也看不见几个钱。
  蒋秀梅说:“不干就不干吧!现在哪个不是削尖了脑袋要进厂。拿工资肯定比刨地好啊!”
  然后王永福就去大队部找刘保财,拐弯抹角透露自己想辞职的意思。
  刘保财也有此意,就套王永福的话,他说:“干好好的辞什么职?老老实实说。”
  王永福也不隐瞒,说:“你看啊,我们这里面的地,已经被化工厂磷肥厂征得没有多少了。看厂里的这个发展的势头,我们的土地迟早都被征用完了,不得想想后路啊!你看队里面那些进厂的家庭,我们说的话还有什么用?”
  刘保财把手一拍,说:“兄弟,我也早就这么想喽,就是想不出什么门路来。上哪去弄这个用人指标呢?”
  两人商量后,找到磷肥厂后勤科的科长李成静,请他拟个报告,把靠厂边的几分边角地征用了,正好可以带几个人。李成静把报告打上去,厂里和红旗队(也就是刘保财和王永福)订了个协议,协议报到县经委,县经委批示同意。刘保财和王永福给经委的一个领导写了一封自荐信,当时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关键时刻,他们拿着自荐信找上门去。
  那个领导看完信觉得这两个年轻人条件挺好的,有学历,还有领导经验,而且还很有魄力,当即给他们二人开了调令,王永福调到向阳红化工厂,离家近;刘保财有点远,被调到酒厂去了。李成静在这个协议里面带了两个人。
  整个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厂里不知道有谁会来,队里也不知道刘保财和王永福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了。王永福又找到化工厂的顾厂长,他们平时经常一起吃饭,彼此很熟悉。王永福拿出调令,说明情况,顾厂长欣然同意。厂长同意了,再到劳资科走程序,王永福拎两瓶酒给劳资科科长。

  他把调令给这个科长,说:“我暂时把调令先放在你这儿,我暂时不上班,容我把队里的事情安排好再来上班。”
  科长说:“行啊!”
  一切办妥以后,王永福才跟大队说明。
  这时候刘保财已经先一步辞职,去酒厂上班了,大队书记也换了个人。这个书记说:“你辞职了,你手里事情交给哪个。你找个下家,把职务交了。”

  找哪个啊?找来找去找到吴二根。
  当时厂里有好多种用工形式:全民所有制、全民合同制、集体所有制、集体合同制、计划内的临时工、计划外的临时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