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齐:“你的家乡有过这样的传说吗?我注意到,你刚才也举手了。”
毕学成点头道:“是的,我小时候听说过类似的故事,是我父亲单位看门的老大爷讲的。”
对于一个本科二年级纯工科专业学生而言,毕学成的答几乎可以得满分了,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表达陈述能力都相当不错。丁齐却不禁露出些许促狭的笑容,想起了当年在另一个课堂的经历。
当年导师刘丰用同样的事例提问,而丁齐的答几乎和眼前的毕学成是一样的。如今身份发生了变化,丁齐站在了讲台,于是他又加了一个当年刘丰老师的题外之问:“那我们到讨论的源头,民间传说很难考证真伪,如果我们假定这三个故事都曾以某种形式发生过,至少第一个要素‘看见了自己’是真的,你又怎么分析呢?”
毕学成答道:“还是刚才的观点,自古以来都有这样的传说,可能是封建迷信,也可能是出于对生命、对肉体和灵魂关系的思考,所以人们加工出了这样的故事。”
丁齐摇了摇头:“你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提问。你分析了民间故事出现的一种成因,用了相对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这是合理的。但是在我们不能真正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事件本身最直接的另一种可能,那是有人真的看见了自己。”
毕学成微微一愣:“真的看见了?”
丁齐:“我不是说事实一定会是这样,但不能排除这种最直接的可能,这不是做社会调查和现象分析的科学态度。”
毕学成情不自禁地反诘道:“这不合常理啊!”
丁齐仍然面带微笑,酷似导师刘丰当年的笑容:“要么是因为错觉或幻觉,还有最后一种可能,是真的看见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对个体来说需要做精神分析,对于群体来说,要群体心理分析。”
毕学成却有点钻牛角尖了,又反过来追问道:“假如是错觉和幻觉,又怎么能算真的看见?”
丁齐感觉到讨论有点跑偏了,但仍然很耐心地解释道:“我说的真,是心理学角度的真。错觉不算,因为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是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事人的感官是真的看见了所对应的事物。要分辨这种现象,要看主观体验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
假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人都有过这种主观体验,我们要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如说是受到了社会化背景的暗示等等。
毕学成同学,你答得非常好了,现在请坐我再做个跟刚才一样的调查,在座的哪位同学曾听说过或者能想起来,与这三个故事一样的民间传闻,请再举一次手。”
这次举手的人几乎是次的一倍,丁齐在讲台看着大家的各种反应,其实心里很清楚,有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听说过类似的传闻,但其有不少人也不是故意要撒谎。
有人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无知”;有人可能是见身边的人举手了,犹犹豫豫地也举起了手;更多的人是自认为忆起类似的传闻,但这并非是真实的记忆。
丁齐做了个手势道:“非常好,刚才是五十七人举手,现在是一百零二人举手。大家可以把手放下来了,现在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第七节,‘社会影响’的从众、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002、人生的财富
下课后,丁齐走出西大门,前往境湖大学附属医院心理健康心。 今天下午四点二十,已有求助者预约了心理咨询。想到那位有些偏执与难缠的求助者,丁齐不禁苦笑,他随即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心态不对,又调节呼吸并做了一番自我调整。
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专业的心理素质,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真诚的态度去接纳求助者,假如自己有排斥心理,又怎可能避免求助者在咨询过程的产生阻抗情绪呢?
恰在这时,侧后方有个很好听的女声道:“小丁老师,这么巧!您这是去哪里呀?” 扭头一看,正是刚在课堂答过问题的孟蕙语。
学校西门外是各大快递公司的收发点,还有不少美食摊位、好几家主要经营钟点房的快捷酒店,学生下课后来到这里的很多。但看孟蕙语的样子显然不是恰好偶遇,她此刻虽已放慢了脚步,但呼吸还有些急促,看脸色明显有体温升高的迹象,算刚才没有一路小跑,也是快步追赶了一段时间。
丁齐虽然看出来了,但也没想点破,微笑着答道:“真巧,你出来取快递呀?我去心理健康心,下午还有一个预约。”
孟蕙语:“小丁老师的课讲得真好,我们宿舍的女生都爱听呢!还有您的个子有多高呀?”
这话问得太突兀,前言后语缺乏逻辑联系,一点都不挨着,但也不能说她的思维散乱或者给一个“破裂性思维”的诊断。只能说明她表面故作镇定,其实心里很紧张,而且问的是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不经意间脱口而出了。
丁齐不紧不慢地答道:“也不算高,只有一米七八。”
“已经是很标准的型男啦” ,孟蕙语尽量调整步幅,与丁齐并肩行走,语气有些害羞的说道:“我们宿舍有好几个女生都对您很感兴趣,想知道您有没有女朋友呢!”
丁齐呵呵一笑:“当然有了,她在北大读硕士一年级,我们打算明年结婚。”其实他只要答“有”可以了,却特意多说了两句。
孟蕙语在掩饰着什么情绪,笑容有点不自然道:“哦,那要恭喜小丁老师了!您还在校医院做心理医生,真是好有才呀!”
丁齐:“确切的说是心理咨询师,我们与咨询对象的关系是求助者与被求助者的关系,而不是医生与患者的关系。”这是一句他在日常工作常说的话。
孟蕙语似是试探道:“我平时也有很多烦心事,有很多问题想不通需要找人开导呢,可不可以也去挂号预约、找小丁老师咨询呢?”
丁齐语气温和,尽量专业地说道:“其实你算需要做心理咨询,我也不是合适的咨询师,因为我已经是你的任课老师。心理咨询是避双重身份的,咨询师应该是与你没有其他关系的人。”
孟蕙语掩口笑了:“我是跟小丁老师开个玩笑,您一次收费六百,我这样的在校学生可消费不起。”
丁齐也笑了:“学校也有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调节,差不多是免费的。”
孟蕙语:“可小丁老师您为什么不是呀?”
丁齐岔开话题,以讲课的语气道:“心理咨询不是安慰开导,也不是教育指导,是应用心理学技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很健康的正常人,只要对现实有正确的认识和反应、对环境有合理的适应与改造能力、有稳定健康的人格,遇到问题通常都能自我调节。这也是人的正常能力,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岂不是早乱套了?”
人们有心理问题是很常见的,也不一定都需要心理咨询。另一方面,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困惑有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心理问题。人们通常都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不是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