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弄潮儿》
第39节

作者: 安国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时期,许多海外华侨都在国内大肆收购亏损国企,其中手笔最大的,不是香江、宝岛的,也不是欧美的,而是南洋的几位华侨。其实人家早就不把自己当成华夏人了,只是借助这一层外皮,从而方便在内地投资。
  此时在国外,就有许多专门收购濒临破产企业,然后进行资产重组,再卖出去赚钱的公司,只是国内还没有,甚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手法。
  南洋的几位,就是靠着这种手段,几乎以白菜价买走了许多小型国企,然后资产重组,卖给其他华侨,甚至还有转手再卖给政斧的。
  在这里面,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工人失业的问题,但按照他们的操作手法,这些都甩给了政斧。等于是他们什么都没付出,只是拿出来一点点本金,就赚走了大量的利润,还不用承担在内地开厂的风险。
  为什么许多华侨明知道内地是个很大的市场,还不敢回来投资呢?就是担心内地政斧的政策有变化,毕竟此时内地在他们眼中,是非常封闭,且非常强势的。
  他们就怕开了公司,建了厂子,回头再被充公了,毕竟他们当中许多人,当初就吃过这样的亏,在那个特殊~~时期。
  王浩安记得前世老妈所在的纺织厂也被一位华侨收购了,然后工厂整个搬迁,设备搬走,厂房卖掉。
  承诺是工人跟着去,都能继续上班,可有几个愿意离乡背井的去外地上班,远离配偶、老人和孩子?
  这样工人就一个个被迫“主动离职”,他们还不用负担什么赔偿金,那时候好多下岗女工,都是靠什么生活的啊。
  在跟政斧签订合同的时候,政斧根本不知道他们有这么多套路,没少吃亏。等政斧终于明白过来这些套路的时候,他们要么已经赚到钱跑了,要么就是研究出了新的套路。
  也不怪这些人担心政斧会收拾他们,这种人就是欠收拾!

  王浩安也知道冰飞厂肯定不会给太多的现金,所以他的心里低价是一百万,但这份专利的价值明显不止这么点,他总要多拿到一些东西才行,否则就太亏了。
  一千万在他手里,跟在那些国企手里比,王浩安有信心创造出更高的价值,给政斧上缴更多的税收,给员工带来更多的收入。
  既然冰飞厂拿不出太多现金,那就让政斧也帮点忙,反正冰飞厂也是要给政斧上税的,毕竟冰飞厂已经开始了军转民进程。
  果然,他只是让老爸去暗示一下,冰飞厂就跟市里商讨出了结果。他猜测市里肯定会给一家效益极差,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但没想到竟然是纺织厂。
  这也就证明了他之前的猜测,纺织厂确实是遇到了很大的困境,那就让他来帮助老妈,帮助纺织厂度过这个难关吧。
  郭继杰倒是来了兴趣:“纺织厂,有资料吗?”
  他本来就是想要投资建厂,只有做实业,才能让老豆给他投资,他才能翻身,并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几次如果不是他大佬使坏,他又怎么会接连失败?没错,他是不懂内地的一些事情,可不代表他不懂得办企业。
  就说内地有这么多人,总要穿衣服吧?纺织厂可以转型为服装厂,棉被厂等等,哪一样都有很大的市场。

  孙兴才跟身边的吴主任点了下头,吴主任快步出去,很快领着招商办王思恒回来了。
  “郭总,这是你要的纺织厂资料。看着太麻烦,不如我直接给你介绍一下吧。我们冰城纺织厂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一家老厂子,工人一个个技术娴熟,工资要求还不高。”
  “我们拥有五十台纺织机,六百余台缝纫机,还有其他相关设备上百台,拥有优秀的设计人员数十名,优秀工人上千人,资产达到一千两百万元……”
  听说资产达到一千两百万元,郭继杰就双眼放光。这么说这份专利可卖到一千两百五十万?好像还可以谈,那他岂不是能分到一百多万了?
  不过应该是价值一百多万的股份,自己跟王浩安有约定,他可以让老豆帮忙追加投资,最高能达到百分之四十九。
  有这么一家规模的纺织厂,老豆应该愿意投钱才对,大不了再让老妈去求求老豆,老豆应该会心软,再给他一次机会的。
  王浩安听到王思恒那些话,却心里不停的腹诽,你净捡好听的说。工人多少,设备多少,资产多少,可你没说工人年纪多大吧?没说设备是哪年的吧?更没说有多少负债吧?

  甚至那些资产,很有可能都算上了库存积压的东西,根本卖不出去,还有可能是按照高价算的。
  他算是明白郭继杰为啥做生意会赔钱了,光看这些表面数据,那就跟做生意只看毛利润,没考虑过成本一样。扣除成本之后就会发现,不但没赚钱,还特么亏了不少。
  前世他遇上了不少这样做生意的二代,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特别有天分,做生意多么容易,失败之后才回过味儿来。
  “郭总,我们这还不算诚意吗?你还犹豫什么?”孙兴才催促道。
  反正他只用付出五十万,然后还帮市里甩掉了一个包袱,这次功劳绝对不小。等这批产品生产出来,装备部~~队,他也就该升迁了吧?

  “这家纺织厂,加上五十万rmb,还是太少了。我说过,我们的专利价值数百万英镑,你给的还太少了。”
  郭继杰还想再多要一些钱,这样他也能多赚一些。
  “已经不少了,这是一家成熟的工厂,现在还有许多订单呢,随时能够创造利润。当然如果郭总想要扩大规模,那我们更加欢迎,甚至可以给与一些优惠政策。”王思恒继续忽悠道。
  郭继杰凑到王浩安耳边小声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王浩安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大声问道:“郭总问那家纺织厂负债多少?我们要看近三年的财务报表,还要实地考察。”
  听到这句话,王思恒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
  纺织厂的效益如果真的好,市里怎么舍得给出去?那些设备听起来是很多,可其中大部分都是老设备,功能不多,功效还低。
  工人数量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还有就是一些二十出头的,手艺不咋地,更有不少退休人员需要养,这些都是很大一笔支出。
  虽然说市里已经很努力在给纺织厂找订单了,像是一些国营大厂的工服,学校的校服,都是交给纺织厂去做,可纺织厂最主要的是纺织,其次才是服装,这样也依然是入不敷出,还没少遭受那些国营大厂、学校校长的怨言。
  王思恒说纺织厂价值一千两百万,先不说这是市里自己评估的,有不少的水分。就说纺织厂负债就数百万了,包括欠着工人的工资,各种报销费用,甚至就连纺织厂的食堂都欠着人家菜钱呢。

  之前政斧就在联系外商,希望有人来接手纺织厂,并且要全部接收这些工人,包括那些退休工人。
  可那些外商一看纺织厂这现状,再看政斧开出的条件,一个个都走了。工人工资这么高,效率还那么低,他们是投资赚钱来的,可不是什么慈善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