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发的冷了,路,竟稀稀沥沥的下起雪来,寒风扯着雪花,从帆布缝扫进来,落在稻草,很快,是薄薄的一层,赵国龙把自己身的大衣取下,从前面驾驶室里递了过来,有弟兄接过,轻手轻脚的盖在莫敌身,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漂向莫敌的雪花。
在浙江,这是最普通的一场雪,而在远道而来的广西人看来,这是平生第一次看到的风光。
第四章 转战(十四)
腊月的十五,月亮还是那么的圆,只是照在地,更显悽冷,却也能把路边的树影照亮。进到临安城里,多了一份人气,民居的窗户里,映出淡淡的光,寂静的夜里,偶然也会传出一声爆竹,仿佛在告诉世人,年关要到了。北边的日本人到了安吉,东边的日本人到了杭州,这里还很有国泰民安的味道,临安,果然是临安。
在这份悽清的月色,莫敌的车开到了临安县府衙门。一下车,莫敌笑了。
衙门外灯光通明,大门口,竟然还有人站岗,站岗的人没有穿军装,毡帽布褂大裤,脚下是日军大皮鞋,腰扎着一条日军的武装带,肩是一杆三八步枪,哨兵站得笔直,一脸的得意,一脸的自豪。这感觉是相当的熟悉,莫敌仿佛回到了几年前的平乐,看到了民团的风采。
几个穿成各色各样的男人迎着寒风,站在门口,明显是为了迎接他的到来。
其的三个莫敌认识,一个是李本一,一个是自己的团后勤主任覃基石,另一个是政治部主任蒋春阳。看来这两位属于1056团的先头部队,其它的人,应该还在路。
“老覃老蒋,辛苦了!”莫敌从车纵身跳下,立即向覃基石和蒋春阳走去。
“团座好!”两人不敢含糊,向莫敌敬礼。
“到了多久了?”莫敌问。
“刚到。”覃基石说:“我们的车辆全部去支援军部仙霞一路,自己的物资不能拉,部队也只好守在半边亭,不敢妄动。直到汽车拉完仙霞那边的人,回到半边亭,才拉了第一批物资过来,我和老蒋也跟了过来。一到临安,让李团长叫到这里,还没有站稳,你的车子也到了。”
“我们早到了一下,先认识了这几位,团长,我先为你作个介绍。”蒋春阳拉着莫敌,来到几位陌生人面前,笑着说:“各位,这是我们团长,莫敌莫天纵校。”
几位也很知趣,立即鼓掌,顿时响起相当热烈的掌声。
“这位是临安县县长,吕先达大人。”指着一位身着长衫的年男人,蒋春阳说。这位县长大人立即手执礼帽按在胸前,深深的鞠了一躬,口称:“下官吕演,见过将军。”
明明是校,偏偏要称为将军,这是当面拍马了。
莫敌伸出手,与吕县长相握,说:“我们数千不速之客,不请自到,给贵县添麻烦了。”
“哪里哪里,将军能莅临小县,早已蓬荜生辉,哪有麻烦之理。”吕县长笑道:“将军为国抗战,功在千秋,名传万代,能让小县小住,几可写于县史,留传千古。”
听到拍马屁的,没有听过拍到这种程度的,莫敌也不由自主笑了起来,好话谁都爱听。
“这位是本地忠义救国军谢友胜司令,谢司令为人豪爽,热情好客,今天晚是他一力要给团长接风,才把我们叫来相陪。”蒋春阳说:“谢司令夫人黄八妹女士更是巾帼英雄,这几天在天荒坪与我们联手抗日,发动民众搬运物资,居功至伟。”
莫敌一脸笑意,把手伸给谢友胜,说:“谢司令客气了!”
谢友胜一身的便装,更没有武器,四十多岁,脑门已经光秃,身材干瘦,目突腮收,一看是个吸大烟的角色。先是深深的一躬,然后伸出双手,用捧的方式握着莫敌的手,他这个司令,只有三百来人,见到手里执兵过千的团长,恭敬是必须的。作为一个在江湖混了几十年的老手,谢友胜乐呵呵的说:“这是应该的,莫团长,我已经知道,这次我们家那位跟着徐连长北去安吉,可谓满载而归,去的时候空手,回来个个都是三八大盖,去的时候布鞋,回来个个是皮鞋。这都多亏团座的照顾,我是盐商出身,别的没有,只有几个闲钱,在这里,我先把话放下了,只要在安吉,贵部吃的住的老谢我全包。”
莫敌说:“如今日军压境,扩大地方部队的实力,是我们正规部队的责任,我希望谢司令能进一步扩张部队,增加人马,在我们离开后,能够起到守土卫民的重任。”
“贵部要离开吗?”最后一个人惊讶的问。
莫敌点点头,问:“这位是?”
蒋春阳连忙说:“这位是朱金奎先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派到谢司令忠义救国军的政治部主任。”
军统局在1938年元旦才宣告成立,莫敌不知道是个什么机构,更不知道这位朱先生的级别,不知道怎么应酬,倒是李本一据实回答道:“浙西皖南一带,已经划为第三战区,由顾祝同将军任司令,具体负责浙西军事的应该是吴伟将军的第四军。我们广西部队,将全部开往徐州一带,进入第五战区。”
听到这话,吕县长脸色大变,有点惊恐的说:“你们一走,临安一地顿成真空,谢司令势单力微,又如何能阻止日军长驱直入。”
莫敌说:“县长大人莫要惊慌,我们即使要走,也要在临安打一仗再走,一来要打痛日军,让他们在短时间内不敢再把触手伸进浙西北,二来给谢司令壮威,助谢司令尽早成军。三来引起第三战区的注意,让第四军吴军长将注意力转向本地。”
“还有第四,让我们真正学一学,如何神出鬼没的打日本人。”谢友胜接过话头说:“从天荒坪回来的弟兄,对1056团在天荒坪的战术赞不绝口,都是莫团座指导有方。能够在莫团座手里学会两招,足够我们在临安一带用了。”
这时,覃基石忍不住说:“我们不会今天晚,在这冷风地里聊天吧!”
众人一楞,都大笑起来,在谢友胜的带领下,向不远处的知味楼走去。
临安的知味楼杯盏交错,北部山区的半边亭边也热火朝天,第一批物资已经拉往临安,在作战负伤的弟兄也了回去,1056团留下的人都没有离开,还在守着余下的物资。在避风的山脚下,燃起了数十堆大火,整根的松树,滴着清清的松油,冒着浓浓的黑烟,把整条山谷都烧出一股暖意。战士们在转移的途顺便猎杀的野兽在篝火边传出诱人的香味,有人开始唱歌,唱的是宜山一带的山歌:天寒地冻年过年,大火只能烤胸前,好想有个床铺睡,没有女人卵又闲。
营地里,传出震天般的叫好声。
“军营里,真的不适合女人呆。”黄八妹笑着对徐平说。
徐平摇摇头,说:“这些精力过剩的家伙,除非有事给他们做,不然,一停下来,不是说女人是唱女人。”
黄八妹笑笑,说:“徐兄弟今年多大了?”
“二十四。”徐平说。
“成亲了吗?”黄八妹问。
徐平摇摇头,说:“我早年父母双亡,只有兄弟两个相依为命,后来跟着团长在民团里混日子,之后又跟着团长来到军队。家里房无一栋地无一垅,哪个愿意嫁给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