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之上的乐园》
第12节

作者: 高一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陈一久死后,县政府那摊工作遇到了很多麻烦事。
  从陈一久家慰问回来,返回到县委大院门口,就遇到了200多名来访者围堵在县委大院门口,保安极力劝阻围堵者,无奈势单力薄,来访者成功堵住了大门。
  张世博的车子无法进来,司机问要不要调头,载他绕到后门,从后门进去。张世博说不用。
  针对近年来来访者越来越多、影响领导出行的情况,县机关事务局在县委大院后面新修了个一米多宽的后门,只可步行进出,平时上锁,县领导需要进出时,可拨打县委大院保卫室的电话,接到电话后保卫室就安排人开门,方便进出。
  郑能已跟了张世博五年,他是退伍军人出身,吃苦耐劳,聪明伶俐,口风宛如饿猫衔鱼——嘴紧,深得张世博赏识。郑能的编制原在乡镇林业站,四年前,张世博把他调进了县委组织部二层单位远程教育管理办公室。
  张世博说小郑你靠边停车吧,我下车和他们谈谈。来访者是县自行车厂的下岗职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国有企业古郡县自行车厂曾是中郡市乃至江南省的一面旗帜,拥有职工1000多人,所生产的自行车曾获评为国家级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全国,曾被选为国礼送给非洲一些国家的元首,自行车厂的职工那时的社会地位像木棉开花一样红极一时,找对象也易如反掌,很多农村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任厂里的单身男工们挑——说得俗一些,颇像市场上卖鸡卖鸭的,被男方看中的话自然高高兴兴,不看中的话,吃了一顿饭就没有下文,怅然若失,总之她们以被自行车厂职工选中为荣——仿如古代贫寒人家的美女,削尖脑袋也要入宫,期望今生能享受荣华富贵。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新世纪,由于摩托车、电动车的异军突起,加之自身管理不善,县自行车厂顺理成章变成停产企业,企业职工突然失业,仿佛失去家庭支柱的孤儿,对未来茫然无措,害得很多女下岗职工不得不到夜总会、歌厅当小姐,以谋取生计,以至当地流行起这么一首顺口溜:“下岗妹,别流泪,抬头走进夜总会;陪大款,挣小费,不给国家添累赘。爹和妈,半生苦,老来待业很凄楚;弱女子,当奋起,自强自立养爹娘。 ”

  年初,古郡县委、县政府把县自行车厂列为改制企业。由于自行车厂地处城区主干道旁,占地50多亩,位置优越,因此自行车厂要改制的消息传出来后,引来了无数的投资者前来考察,欲购下自行车厂的地皮开发房地产,不久前,万利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利永友神奇地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购下自行车厂地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利永友之所以能低价购到这块地皮,是由于他与县长、县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组长陈一久私交甚笃。古郡县自行车厂的地皮拍卖招标被设置了种种条件,最终符合投标条件的只有四家企业,除了利永友的万利公司,其他三家全为利永友拉来的用于陪衬的公司。利永友购下地皮后,按其与县里达成的协议,由其对居住在厂里的280户职工进行补偿,按1:1的比例免费置换新房,即原来100平方米的旧房,开发商只需用100平方米的新房的置换,多出部分按市场价计算。这引起了全厂职工的极大愤慨,他们多次到县委大院反映,提出要按1:1.3的比例置换新房,多出部分要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价。不久前县委书记石丽花长曾亲自接访自行车厂下岗职工代表,表态要认真研究解决。后来县里曾开过县委常委会研究自行车厂原职工的安置房问题,会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县委书记石丽花提出:自行车厂的下岗职工是弱势群体,可满足他们的要求,按1:1.3的比例置换新房,超出部分按每平方米1000元计价。县长陈一久则提出:按1:1.3的比例置换新房,会让投资商收不回成本,如发生撤资事件,将会严重损害我县的招商形象,将给我市“三个年”活动抹黑,最多只能按1:1.1的比例置换新房,超出部分按市场价计算。

  对陈一久提出的方案,张世博并不认同。
  张世博心里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最可行的方案是按1:1.2的比例置换新房,超出部门按市场价的一半计算,因为省里各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房大多是按这个置换比例、这个计价。据张世博私下调查,自行厂下岗职工基本上能接受他的方案,而按石丽花的1:1.3的方案,因在全市都没有先例,利永友肯定不同意,不具操作性;而陈一久的1:1.1的置换方案明显是站在开发商一边,下岗职工们也肯定不同意,说开发商无利可图纯属是骗三岁小孩,光地皮就赚了两三千万元。然而,张世博最终没有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因为他怕说出来会得罪人。看到书记、县长二人意见不一,其他常委在发言中也含糊其词,语气如同南瓜地里种豆角儿——绕过来扯过去,各自说了一通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的话,开会最终没能形成统一意见。

  拖来拖去,没想到今天下岗职工居然堵住了县政府门口,进出县政府的车辆全部被堵,来访者与围观群众加起来近400人,影响太坏了,要是有人拍出照片发上网,古郡县一定会成为“网红”。

  张世博走向喧闹的人群,这时在现场接访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章龙与县联席办主任张宣朝正反复做来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屡劝无效。章龙现年41岁,或许是操劳过度的原因,他脸色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相同,仿如穿上隐身衣,或者镀上一层保护色。张宣朝身高有一米八,却很瘦,像一根细长的竹杆,仿佛他身上的肉全被掏去拉高身体了。张宣朝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喉咙里有一个大核,随着他讲话的节奏,这喉核时升时降,讲话停止时,这核又隐藏起来,教人像看变戏法一般,令人油然想起生吞老鼠的蛇。

  群众多数不认得章龙,大部分人却认得张宣朝,然而由于张宣朝曾经自泄口风,群众对他很反感。张宣朝从事接访工作已有十来年,做群众思想工作经验丰富,口惹悬河,待人接物热情,本来深得前来表达诉求的群众的拥护,也曾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不料张宣朝却被酒坏了形象,一次在与酒肉朋友饮酒时,有人向张宣朝请教工作经验,已饮得半醉的他如瘪嘴吹笛子——走漏了风声:“我做的工作,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像我,就是靠掌握三个字,工作做起来轻松舒服,这三个字就是‘分’、‘拖’、‘哄’。”接着解释,“分”就是把相关来访群众的诉求分流到各相关单位处理就算了事,可算是“各谷入各仓,各妻入各房”;“拖”就是对难以处理或根本处理不了的来访问题拖而不理,拖到对方像一个面对日益低迷股市的股民,信心一点点被磨掉,最后不得不息访;“哄”字就是写空头支票,每一次都对群众许诺几时能办好——实际上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口惠而实不至,只求哄走群众。“道可道,非常道。”张宣朝把自己探索出来的“三字经”的秘密说穿,传到县长陈一久那里,陈一久把他训斥了一通,说饭可以乱吃,话不得乱讲,你对社会上的人说的话如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严重影响到县里和自己的形象!张宣朝悔不当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