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归来----道德经解读》
第2节

作者: 老头子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子后文提到的“无名”就是没有意识的情况下的状态。宇宙中没有任何生命,就没有任何意识。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背后的意思需要解释一番。
  比如我们研究“山”,什么是山呢?远看有凸起的地形为山。我们可以到山顶、山腰、山底。山有基础,埋于土中,山底下5米依旧为山,100米也依旧为山,10000米同样为山,那么一座山就是整个地球。
  再比如地球,苛刻的讲,地球直径到底有多大?地球应包括地心、地幔、地壳,还应包括大气层,还应包括地球周边的事物,甚至月球。再甚至月球以外的东西。地球的宇宙直径要比人类认识的大太多。地球的直径可以无穷大,宇宙有多大,地球就有多大。
  若从事物相关、联系、一体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存在这个特性,人类呼吸空气,呼吸一次,带动大气运动一次,我们不能判断空气从哪里和这个人彻底无关了。
  回到前面那个实验,无论铁渣、泥土、砂子等在运动的过程中,它其实是一个整体,无法把它们任何一个事物剥离开来,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宇宙中无论大至星球,小至细菌,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宇宙万物其实是共同呼吸的一个整体。任何一个事物若想把它与外界的联系全部弄清楚是几乎不可能的。

  没有生命之前,宇宙中没有任何意识,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名”。“有名”就很好理解了,有名既是生物诞生之后有了意识之后的状态。
  “无名”的看宇宙万物,宇宙的万物无所谓万物,它是一个整体,混杂而不可分割。
  “有名”就好理解了,有了意识之后可以称为有名,而意识为生物特有功能。生物只要能区分出一个独立的事物,“有名”就诞生了。万物做各种紊乱的运动,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易于区分,因此运动为心理活动的根本成因。
  水温度低为固体,温度适中为液体,温度再高点为气体。固液气对宇宙来说,是无所谓的,无非遵循了某种规律。只有生物才能根据自身意识,来判断它们:几乎不会运动,硬度较高为固体;几乎没有硬度,运动较快为液体;几乎没有硬度,其运动不易观察,则为气体了。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之始大还是万物之母大?看起来天地之始大一点,但是细究应该差不多。
  这句经典解读有两种:
  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第二种解读五花八门,关于“有无”后文会有篇幅去详细解读。现在单说第一种。
  “无名”可以视为先于意识的存在,即是物质在先,意识在后;
  “有名”可以视为人主观意识,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也许在好多年前,老子已经考虑这个问题,是物质优于意识,还是意识优于物质?在好多年以后,物质和意识之争已经沦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演变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正营之争。
  老子说无名(没有意识)是天地的开始,有名(有了意识)是万物的母亲。也就是说,无名造就了天地;有名能区分万物。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
  故我们平常称谓的“无”,欲想了解其中的深远奥;故我们常规的“有”,欲想把它度量和权衡。妙是奥渺无边的意思,引申意思为无限无边。徼是边界的意思,引申意思为可以度量的事物。
  此句老子定义了,什么叫做“有”,什么叫做“无”。从意识出发,有边界的可以称为“有”,无边界无法度量的可以称之为“无”。我们能认识的事物一般都有边界。还有无数待发现的事物,这些事物一经发现,人们就会设法了解这个事物。但是未知事物是来自于“无”的,人类对于浩渺宇宙,只能永远一知半解。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两个事物起源于同一个根源而派生出的两种描述方式。就是因为根源同一而存在变化,所以称之为“玄”。玄妙变化互相纠缠,而演变为奥妙的人间,人间一切奥妙均由此出。
  在通解《道德经》数次后认识到“此二者”特指“无名”和“有名”,而不是“有”和“无”。
  日期:2018-09-12 12:19:56
  第二章 启示正义的起源和矛盾的产生根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事物是什么,是知道不好的事物是什么;都知道善于、能够什么,是知道什么是不善于、不能够的。人之智慧诞生那么人类的是非观念诞生了。我们人类天生追求正确的事物,摒弃错误的事物,这是人类天性。
  在春秋时代,美和恶是一组反义词,现在大家都知道美和丑是相对的,善与恶是相对的。这里要把“美”理解为“好的,美妙的,正确的”。要把“善”理解为“善于,擅长,能够”。那时“善良”一般用“仁、慈”等特定词汇表示,是没有“善良”这个含义的。
  道德经开篇即提是与非。是非的重要性远比人性善恶啊,美丑重要的多。什么称为是?人类做事,美好的事物为是,善于的事物为是。动物也会判断是非。一条狗左边是肉,右边是馒头,它会选择哪个?肯定是肉了。选择馒头也没错,但是选择肉更好。同理甲生产10千克,乙生产20千克,乙做的更好;如果肉旁边有电源,吃肉一次,就电击一次,狗就会选择吃馒头。由此引申,如何把事情做得最合适为是,否则为非。一个人行为处事,事情做的合情合理且与时俱进,即是正义。人类的是非一直在变幻不定,可喜的是人类在逐渐接近真理。后来人们的选择题、判断题其实大多是选择哪个最合适。还有一些问题是在逻辑上出现了问题,属于思维意识的错误,则为大错特错。总而言之,是非的问题归根到底有两种,一种由多个逻辑组成,最终判断是否合适。另一种为单逻辑,随着认识提高形而上分析事物,查看其有无逻辑错误,只有高级思维的现代人才善于逐条分析其成因。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有和无自相互生,难和易比较而成,长和短衡量而得,高和下相盈而出,音和声共鸣而和 ,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此段老子给了几组矛盾,人们理解矛盾往往会从矛盾相互转化的角度去理解它,继而此段成为解读辩证法的工具。然而矛盾诞生背后的意义鲜有人关注。
  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呢?矛盾生而就有么?须知在宇宙诞生之初,是没有生命的,一切事物按某种规律去运行,无所谓冷热,无所谓高下,无所谓明暗,无所谓一切矛盾,宇宙仅仅是个统一体。
  生命是在客观条件得到满足后才生成的事物,一旦超越条件范围,生命会死亡。生命一般会在-50℃—50℃之间生存,为了更利于生存,生物会进化出一些感觉器官,冷了会警示,热了也会警示。生命得到危险警示后,会自觉返回到安全区域。生命的这种现象,看起来是一种本能,实质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