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只是为了家人好》
第25节

作者: 晓卢
收藏本书TXT下载
  瘦瘦的谢路明点了点头,手里拿着一根如同军刺一般的扦样器插进袋子里,随后猛然一抽,带出一溜麦粒,他从扦样器里拿出几粒小麦装模作样的对着阳光看了看,随后塞进嘴里咀嚼了几下,点头道:“优质品!过磅吧!”
  这个时候交公粮,小麦的干湿程度,优质还是劣质,全凭质检员的一张嘴,他说好是好,他说坏是坏,没点关系,底气不硬的人,每当这些质检员拿着小麦咀嚼的时候,都会紧张无,生恐从质检员冒着白沫的嘴里说出不行的话来。
  后来牛群有个相声,叫做《小偷公司》,里面说的一副对联,极为传神的将这种旧体制下的畸形产物给描绘了出来,“说你行,你行,不行也行!说不行,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
  好在关云山家里的小麦属于“不行也行”的序列,而不是“行也不行”之类,这避免了很多事情的发生。

  过磅的时候,庞力喊来几个人一起帮关云山抬小麦,看看重量差不多之后,条子打完,手一挥,“粮仓去吧!”
  交公粮的时候,要乡民自己把粮食背到粮仓里去,粮仓里的小麦堆积如山,倾倒小麦的时候,需要踩着搭在粮食堆的斜斜的木板一路向,走到麦山顶,才能将小麦解开倾倒。
  倾倒粮食的时候,粮所的几个人便不好帮忙了,那样太过显眼。
  所以两千来斤的小麦,全都要关云山一个人来背。

  看着父亲背着一袋袋的粮食跟着一群人沿着斜斜狭窄的木板下下,有时候不小心踩在木板的麦粒,身子是一个趔趄,看的关晓军很担心关云山从面摔下来。
  虽然明知从面摔下来也没有问题,但看着还是揪心。
  将两千多斤小麦全都倾倒完毕,即便关云山身子骨强壮,此时也冒了一身汗,尤其是粮仓里尘烟四起,空气极为污浊,弄得他头发眉毛都成了土灰色,看着好像刚从水泥厂里出来一样。
  关云山拿着毛巾擦汗后,将拿回来的二十多个空袋子晃了晃,可以听到袋子里面的沙沙的响声,袋子里面还剩点小麦没有倒完。
  原来他在倾倒小麦的时候,双手抓的是袋子的两个角,小麦倒出去的时候,手抓着的两个角里的小麦却被他截留了下来。

  他巴掌大,又事先将袋子两角的小麦折叠了一下,因此倾倒的时候,一袋子小麦能被他截留下两三斤来。
  这种交公粮的小技巧,关晓军不知道别人知不知道,但这却是关云山每次都要做的事情,不过估计别的乡民都有各自的方法,如有的掺土了,有的掺糠啦,不一而足,不过都容易被发现,不如关云山这个法子高明。
  关云山将这二十多个袋子里剩下的小麦全都倒到一个袋子里,差不多四五十斤小麦出来了,有小半袋子之多。
  他将这半袋子小麦扎好口子,对关晓军笑道:“儿子,今天的饭钱算是省下来了!”
  关云山好酒,年轻的时候喜欢喝几杯。

  在交公粮之后,整个忙碌的麦季算是过去了,在心情轻松愉悦之下,自然要喝几杯。
  喝酒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粮所的人已经下班,还在排队等着的人有的将车子重新赶回家,有的却干脆在自家板车下面和衣而睡,等着第二天的粮所开门。
  这个时代的农民是这样艰苦,种地的是他们,向国家交公粮,养活十多亿人口的功臣是他们,但是最受委屈最无助的还是他们!
  他们如同一条条树根,将汲取的养分供给国家这颗大树,使得这颗大树越来越高越来越茂盛,但是享受阳光的只有高处的树枝与绿叶,而树根只能掩埋在黑暗的泥土之,在黑暗仰望天堂。
  他们努力的挣扎在世界的最底层,贫困与苦难从来都是伴随着他们,但因为整个社会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倒也不觉的有多苦。

  因为大家都穷,也不觉的日子难捱,像关宏达家里这样富足的人家,毕竟还是少数。
  后来很多人在取消粮食税之后,再回忆起当初的日子时,往往自己都会感到很惊讶,“当初那么苦,我这是怎么活过来的啊?”
  不过关云山却不觉地这个时代有多苦,这个他人记忆困苦的年代,对关云山来说,反倒是一个意气风发,最值得怀念的时代。
  像现在,他正坐在乡里一个门槛破旧极为油腻阴暗的小饭店里,面前摆了两瓶酒,对面坐着的是庞力、谢路明以及其余几个粮所的人,粮所的所长曹洪山也过来了,他与关云山是老同学,他的年纪也不大,也三十左右,为人极为精明,是脑袋有点大,有个外号叫做“曹大头”,平日子对谁都是一副笑模样,轻易不得罪人。
  此时几个人推杯换盏,整个包间里热闹非凡。
  曹洪山喝的有点高,不断训斥庞力与谢路明几人,“你们今天做的这是什么事儿?嗯?这要真把人家打死了,你们都等着去抵命去吧!这是什么时候?面风声这么紧,你们找死也不能这么找啊!我还想多活两年呢!”
  庞力等人唯唯诺诺,“再不敢了,再不敢了!”
  关晓军嫌他们吵得慌,直接跑到大厅的桌子去吃饭,这个年代的肉食还不存在激素什么的有害成分,鸡鸭鹅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反正是粮所打白条,关晓军叫菜也毫不客气,直接叫了一只鸡一条鱼,外带一大盆肉丸子。
  饭店老板黄远标跟关云山都非常熟悉,也知道关晓军是他的儿子,见关晓军点了这么多,咋舌道:“小军,你点这么多,吃得了么你?”
  关晓军细声细气道:“丸子是我的,鱼和鸡是我给爷爷奶奶点的!”

  黄远标大拇指一翘,“好孩子,孝顺!等一会啊,伯伯这给你做!”
  当关云山吃饱喝足从饭店里出来时,看到关晓军手里拎着的食盒,有点吃惊道:“这是怎么回事?”
  关晓军笑嘻嘻道:“这是我给妈妈奶奶他们带的,都记在粮所的账了!”
  八九十年代,吃喝风非常厉害,到处都是打白条的,粮所也一样,这次请客本来是关云山做东,但曹洪山怎么可能让他出钱?直接挂在了粮所的账。

  对于这个时代的事物,关晓军只能顺手捞一点小小的好处,至于大环境的问题,还得靠专人治理,他如今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能起什么用?
  关云山虽然酒喝的不少,但却不影响开车,开着五菱车到了家里后,软手软脚的将关晓军抱下来,然后一头扎进房间里呼呼大睡。
  卢新娥骂了关云山几句,伺候着他睡着了,这才出去吃饭。
  在吃饭的时候,关宏达有点怪的说道:“今天午有人在村里打听太爷,说是听说太爷是个养花的,想要看看太爷的养的什么花,他们准备买几盆。”
  王欣凤道:“这有什么好怪的?咱们太爷养花种花,十里八乡谁不知道?人家想要买花,来打听一下在咱们太爷,哪有什么不对?”
  关宏达道:“你老娘们知道个屁!这几个人是东北口音啊,大老远的,这东北人怎么跑咱们这里来买花来了?”
  关宏达小时候闯关东,在东北跟倭国人干过活,因此对东北人的口音一听知道,他搔着脑袋好道:“跑了几千里来咱们这里买花,这有点让人摸不清了。”

  关晓军想了想,插嘴道:“爷爷,可能东北的花忽然贵了吧!”
  关宏达笑道:“你这孩子,这花它是有价格的,再贵能有多贵?东北哪里没有卖花的?干嘛跑咱们这里来买?真要是买了,拉回去,还不够路费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