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只是为了家人好》
第19节

作者: 晓卢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走在路,偶遇几张带字的残纸片,他们都能从地捡起来看完才扔掉。
  当时的新华书店刚刚开张卖红宝书之外的书籍时,整个书店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是农村乡镇的书店,也有不少人勒着裤腰带花钱买书看,这是一个对精神食粮极为渴求的年代,全国书店的书基本都卖疯了,连朱光潜关于艺的学术论著都被卖到了脱销的地步。
  直到八十年代期,这种买书的浪潮才渐渐的平稳下来,但喜欢看书,喜欢阅读,喜欢名家名著,这种阅读传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两千年后,络学的兴起,传统书籍的销售才渐渐衰落,电子阅读成了时尚,成了最大的化载体。
  关晓军此时手的《济公传》是在八十年代的一批学作品较通俗的一类,主要是针对阅读深度不够的大批人群,这些书也可以看做是当时的评书艺人整理出来的评书话本,然后经过一些作家们的润色加工,直接刊行面世。
  这样的评书话在当时有很多种,《隋唐演义》、《赵匡胤演义》《岳飞传》《明英烈》《三侠五义》《十二金钱镖》《济公传》等等作品,基本都是评书艺人口语化形式的作品。
  此时光关晓军家里,单单关于济公的作品有《济公传》《济公外传》《济公后传》《济公后传续》这么一大套作品。
  两千年后,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说过一个“九僧八道战韩殿”的段子,其实是《济公后传续》里面的一节内容,不过书里面的人物叫韩颠,音同字不同。
  郭德纲说这个段子全国他一个人会说,未免太过夸大。
  他说这个段子的时候,关晓军家里还躺着这本书呢。
  现在看着手的这部书,关晓军觉得又熟悉又陌生,又有一种亲切感。
  这套书,他前世一直都保留着,一整套书承载了他童年的一大部分记忆,有时候从书橱里翻开看的时候,思绪总是忍不住飘到八十年代的童年。

  如今自己重来了一次,看着手这本书,当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情绪从心头涌现。
  这么捧着书坐在炎炎夏日的阴凉处,听着清风鸣蝉,偶尔被拉车的骡马惊醒,入目的便是堆成小山的小麦秸秆在缓缓游动。
  这种悠闲的感觉令人沉醉。
  到了下午三四点钟,冰糕卖的差不多了,姐弟俩开始收摊,他们还要出去放羊去。
  今天的收入还算不错,抛去一块钱的成本,一共挣了十块零三毛,关阳满足的不得了,高兴的小脸通红,“这下买具盒肯定够了,铅笔橡皮小人书也都能买了!”
  关晓军笑道:“还能买橡皮筋、焦米团子、炒瓜子、午餐肉罐头呢。”
  午餐肉罐头,麦乳精堪称是这个时代最为奢侈的营养品了,麦乳精一般都是老人吃,午餐肉罐头却是老少咸宜,关阳最喜欢的吃的东西是午餐肉罐头。
  说也怪,老关家吃饭伙食并不差,尤其是光宏达父子最喜吃好的,简直是无肉不欢,无酒不下饭,因此即便是八十年代,每周也能见一次荤腥,家里养的鸡鸭,时不时的逮着杀一只炖了。在吃的方面来说,并不几十年后要差。
  可是关阳却一直对午餐肉罐头情有独钟,到了三四十岁,做饭的时候,还喜欢那午餐肉来做饭,简直要成了午餐肉狂魔了都。

  现在听到关晓军说起“午餐肉”这三个字,关阳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还是坚定的摇头道:“先买具盒,买完具盒,剩下的钱再说干别的!”
  收摊回家后,两人先要为家里的老黄牛淘洗麦糠,等喂完牛之后,再赶着羊群去河滩吃草,等到放羊回来,如果家人还没有回家,那么他们两人还要刷锅做饭,为劳累一天的家人节省点时间与体力。
  自从在路“摆摊”卖冰棍儿之后,家里人不再反对姐弟俩的小生意,而关晓军则每天早都要跑到关自在家里学习功夫跟养花种花的窍门,晚还要跟关自在学功夫架子,日子充实无。
  而在这个时候,在祖国的东北地区,一股有关君子兰的浪潮正在慢慢升起,新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击鼓传花的炒作泡沫正在渐渐形成。
  有时候,关晓军在看着关自在院子里的百盆君子兰时,感觉这那是兰花啊,简直是金条啊。

  绿色金条的风暴,即将席卷全国。
  君子兰:石蒜科君子兰属,原产非洲。
  这是后世百科对于君子兰这种植物的描述。
  这种植物一开始只是非洲一种野生植株,后来被传到了欧美地区,当成了观赏植物来培育,后来又传到了RB,深受RB一些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到了三十年代的时候,伪满洲帝国在东北建立,溥仪登基为帝,成傀儡皇帝,当时有RB人送来几盆君子兰作为贺礼。
  这是君子兰首次进入国的官方记录。
  后来伪满洲政权倒塌,临时皇宫的东西也但都被洗劫一空,流散各地,其这君子兰也流落到了民间。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君子兰开始跻身花卉市场,因其数量稀少而且还有“皇家血统”,因此有市无价,价格被炒的极高。

  因为伪满洲政权是建立在东北,因此君子兰的培养地区也大都在关外地区,价格炒起来的地方,也是集在关外的一座省会城市。
  八十年代初期,君子兰的价格持续走高,一盆君子兰的价格甚至是当时民众月收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种价格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注意,为了抑制这种花卉的价格,当地政府特意制定了“限价令”,规定每盆君子兰的价格不能高于两百块。
  而到了八四年的时候,当地政府的态度忽然来了个一把八十度的大转弯,不再对君子兰进行限价,反而将君子兰定为市花,他们甚至想要将君子兰作为一个支柱性的产业,像荷兰郁金香一样,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植物,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这种政府发力,商家引导的情况下,君子兰的价格节节攀升,在鼎盛时期,一盆君子兰可以被卖到十五六万人民币,次一点的,也有卖出三四万,五六万的,如此高价,引的全国嗅觉灵敏的人齐聚关外,对着这种稀有花卉进行加价炒作,君子兰的热度一高再高,惊动了很多人。
  当时甚至出现了以君子兰命名的报纸,以君子兰作为图案的挂历,连歌星、画家、相声演员、书法家等各界人士,也都为君子兰进行讴歌赞美,当地政府甚至明令规定,每家都要至少养一盆君子兰。
  事情到了极其疯狂的地步。
  一盆小小的植物,有人为之发财,有人为之送命,有人为之疯癫,“绿色金条”成了君子兰的代称。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对于这种现象,有人专门写了社评,来给这种现象泼冷水,后经过人民日报转发之后,当地政府悚然而惊,开始紧急商讨对策,连夜更改了对君子兰交易的税收例,以往的小例收税,改成了成交额度的百分之六十。
  随后开始审问抓人,有些闹腾最欢的人,直接进了监狱。
  这个政策颁发以后,正君子兰市场顿时萧条了起来,价格一日数降,往日人来人往的花市,转瞬间门可罗雀,很多人甚至连花都不要了,直接走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