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风月》
第30节

作者: OneTwo3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倒不是许逊有多么平易近人,而是徐巽故意作出姿态。他不想让自己在这个贵公子面前有任何拘谨、露怯的表现。
  “我就知道你是虚情假意,所以才来吃你的。如果你是真心实意地请客,我还不让你破费了!”许逊见徐巽玩笑开得很嗨,就配合了一下。
  旁边的陈雨璇也笑道:“象你这样的伪君子,我们就得吃到你破产。这也算是为民除害了!”
  端着茶杯的张局却啧啧称奇:“许少一向眼高于顶,对人不假辞色,连我在他面前都有点拘束,怎么徐巽这小子却如此洒脱、自然。是他脸皮厚呢,还是跟许少有缘?”

  大家开了一会儿玩笑,一直没说话的汪若涵问道:“徐巽,最近股票还收吗?”
  “收啊!”徐巽解释道,“不过,这件事我交给手下的小弟们去干了,我很少过问。等他们收到了一定的数量,我自然会拿来找张局!”
  徐巽上次就知道,汪若涵和许逊一样,也在莲淮铁路的股票上投入了资金,就不知道她现在拥有多少股票了。
  “你还有小弟,那你也是混社会的?”陈雨璇有点惊讶,“我劝你还是跟那些小弟划清界限,一不小心他们会连累你哦!别看你赚了不少钱,弄不好,今年的饺子都要在号子里吃!”
  徐巽先是一愣:“这丫头说话真直白!她是警告我,今年要来一场严打吗?”
  在前世的1998年元旦,龙河县搞了一场严打,象猫哥和齐爷这些人以及他们手下的马仔都进去了。

  陈雨璇连要严打的风声都泄露出来,看来是让徐巽有所准备。
  还好,徐巽并不是象陈雨璇想象的那样。
  他笑道:“我的小弟那是真小弟,我三叔家的。至于还有几个,都是小痞子,不会有事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在他看来,如果“灯泡”他们这段时间没有跟他下乡收股票,而是继续跟猫哥为非作歹,那么他们今年春节也要到号子里吃饺子!
  “不是混社会的就好!”汪若涵说道,“那你自己也要参与其中,你不在现场,他们收股票也不上心的!”
  徐巽认真地说:“汪小姐,难道还看不出吗?老百姓的手中已经没有多少股票了。”
  “是吗?”汪若涵似乎先前没有意识到这个情况。

  “你听我给你算一下。三年前,莲淮铁路发行股票的时候,我们龙河县一共认购了大约二十万张。”
  说到“认购”的时候,徐巽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当时根本没有人愿意买,都是上面硬压的。
  比如,公职人员如果不买,就直接从工资里扣,发工资的时候,工资少了一百,则多了十张股票。
  蚕农更是如此。当时赶上夏茧上市。每个蚕农在卖蚕茧的时候,都少给一百块钱,代之以一百元的股票。
  相关的工作人员卖股票时可积极了,等到股票涨钱了,却没有人出来放个屁。

  而极个别站在莲城权利金字塔顶端的人,则利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疯狂收购股票,赚取股票涨价的巨额利润。
  当徐巽痛恨这帮人的时候,其实他也感谢这些人。如果不是这些人极力封锁消息,他是赶不上这拨发财机会的。
  这就是国人的劣根性,没占到便宜时,大骂特权阶层,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里又都是十分向往进入这个圈子的。
  许逊问道:“张叔,他说的对吗?”
  张局点了点头:“小徐说的没错。”身为财政局的干部,当年也是参与股票发行的。
  徐巽又说:“这二十万的股票,有大约百分之九十也就是十八万股卖给了本县的蚕农,剩下的百分之十卖给了公职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但是,前期我们和其他的贩子已经从养蚕专业村收了十七八万股。据我估计,现在蚕农手中的股票最多不到一万张,而且这一万张股票还分布在二十个乡镇的一百多个非养蚕专业村。平均每个村子不到一百张股票,根本不值得我亲自跑一趟!”
  “公职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不是还有百分之十吗?”汪若涵问道。
  说到这里,徐巽苦笑着摇了摇头:“汪小姐有所不知,有些人的固执远远超乎你们的想象。当初强制他们买股票的时候,他们哭着骂。可是,当我们上门收购的时候,不管我们出多少钱,他们总是不满意。他们总以为这玩意能涨个意想不到的天价!这种人,就以个体工商户居多。所以,最后总有一部分股票是收不上来的。过了春节,你们就别惦记了!”
  汪若涵点了点头:“好吧,你让你的人尽量收,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最后,还是那些固执的人吃亏!”
  陈雨璇笑道:“到那时,他们手里的股票一分钱也不值,让他们后悔去吧!”

  徐巽心道:“这臭丫头是什么心态?”
  为了趁早结束这个话题,他对张局说道:“请许哥到千岛去吃,你看够不够档次?”
  写书四年来,好象还是第一次开单章与兄弟们交流。
  说真的,每次看到有兄弟在评论区留言,我都是既兴奋又感动,不管你们是捧还是骂!
  本来,我应该在每个兄弟的留言下面直接回复,可是我竟然没有经验值,好尴尬!

  必须开单章,跟兄弟们说说心里话!
  本书是我的第一部重生类,从开始构思的时候,我就想着,一定要贴近生活,与有相似生活经历的读者产生共鸣。
  怎么才能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呢?那就是写我最熟悉的人和事。结果,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和好朋友的人生给卖了。
  关于建房,关于勒系腰,关于乡村的一些人情世故,要么是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要么就是朋友们亲身经历的事。
  可惜,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作必要的解释,以至于让兄弟们提出质疑。我很开心,你们质疑,证明你们看了本书。一潭死水,才是最可怕的!
  下面,我想就兄弟们的质疑,一个一个的回答。
  一:
  书友20170829233021538:你这物价太夸张了。四间房自己盖20万。买楼房80平三四万。办个丧事3四万还要扎个4500的奠。97年月收入3/4百随礼都是10块20的,你在这扯淡呢。99年我个战友结婚看他家礼单上都是20块30块的我们战友才50100。
  钰戥珑:对啊。你说这是北上广还差不多,农村真没这物价
  关于物价和房价的问题,我已经在前面的章节后面解释过了,这里再说一下。
  本书的故事背景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这一圈,在97、98年的时候,本地的房价大约是500元一平米,所以书友20170829233021538兄弟说80平米的商品房三四万,我都怀疑这位兄弟是我老乡了,呵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