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风月》
第22节

作者: OneTwo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普通人家办丧事,烟只用二十五一条的“红杉树”,酒一般用的是五块钱一瓶的高沟酒。可是,徐巽一开始就用了六十八一条的“红塔山”,所以酒他就用了三十五块一瓶的“洋酒”。水涨船也高,菜也比别人家用得好,整肘子、整鸡、整鱼这些自不用说,他还加了鱿鱼、海参、甲鱼。
  这不是徐巽烧包。刚刚从二十一世纪重生回去,看什么都觉得寒酸,正好手里有的是钱,砸呗,只要青荷有面子就行!

  高堂街上买不到?去龙河!
  身为女婿,还要有女婿专门做的东西。请人扎纸人、纸马、纸仆、纸别墅、纸轿车、彩电、洗衣机,这些都要钱。
  祝青荷的两个舅舅又来了,他们提了个要求,要徐巽贴一个“奠”字。
  他们说的“奠”字是用百元大钞贴的。比如“奠”上面的两个点,就是两张钞票。这是黄海的习俗,搜刮女婿的高招。
  这一个“奠”字贴出来,又花了徐巽四千五百块钱。
  祝青荷都看不下去了,哭着说道:“你们别这么难为人行不行?”
  她的大舅腆着脸说道:“阿姐已经不在了,这是我们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有这个‘奠’字,看起来就上档次。阿姐走得也有面子!”
  越是不要脸的人,越讲面子。
  徐巽对祝青荷说道:“这钱是我应该花的,你不要管!记住我的话,凡是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句话果然是装逼利器,徐巽每次说出来,都能让人对他敬畏三分。祝青荷虽然不至于敬畏,却很感动,感动于徐巽对她的大方。
  “喏,这个给你!”祝青荷递给徐巽一个存折。
  “这不是我的吗?那天在病房的时候,被你二舅抢去了,怎么又到了你手里?”
  祝青荷说道:“他们拿着存折也没用,就还回来了!”
  “就在你身上装着吧!再说,这钱就是为你准备的,密码也是你传呼号的后六位!”徐巽笑道。
  “我不要!”祝青荷坚定地摇头,“当初,我要求你必须有一百万的时候,是因为阿爸、阿妈将来养老需要钱。但是阿妈已经不在了,阿爸也很让我失望,他有小情人伺候着,我就不用再操心了。况且,他自己也有工资,老了也有退休金!”

  “那好吧,我就先装着。等你什么时候需要用钱,我立即给你取!”
  “有你在身边,我还要钱干什么?你就是我的钱包、饭票,从今以后,我吃你的、喝你的!”这几天,祝青荷眼泪差点哭干了,也只有在徐巽的身边,她能放松一下。
  说到这里,祝青荷又有点担心:“也不知道我那未来的公公、大伯哥、小姑子好不好相处?”
  徐巽笑道:“他们的脾气都比我好!”
  “那我就放心了!”
  听祝青荷提到她“未来的公公”,徐巽觉得做差了一件事——他没有把祝家丧事通知自己的父亲。
  幸好家里前一段时间刚刚装了电话,徐巽立即给父亲打了一个。

  “阿爸,我有女朋友了?”
  “这么早?你哥还没有女朋友呢,你忙什么?”徐学礼的声音一滞,“也好,那你什么时候带来家?”
  “过几天带回家。不过,她母亲刚刚去世,我在她家呢!”
  “你去勒系腰了?”
  “对!”
  “你怎么不早说!哪天正吊,我好过去烧纸!”
  十月三日,农历九月初二,祝家正吊(亲朋正式吊唁的日子)。

  因为正值国庆假期,学校都放假,祝明山夫妻的很多同事、前同事都来烧纸。
  再加上祝青荷的计生办,以及河口乡多个与计生办有业务往来的单位,都送来了花圈,当然也来了代表。
  这些人在灵前行过礼之后,聚在一起聊天,话题总是离不开祝青荷的男朋友。
  棺屋外摆着一排花圈,很多都是纸花圈,鲜花插成的只有一个。在那个年代,因为它的造价大,这种花圈只有女婿或准女婿才舍得送。
  鲜花圈上挂着挽联,上联是:“母亲大人千古。”
  下联是:“女祝青荷、女婿徐巽叩拜。”
  “徐巽?这个名字很陌生啊!”

  “据计生办的人说,是财政局的!”
  “单位倒是不错,不知道人品怎么样?”
  “看到没有,在棺屋中,坐在祝青荷身边的那个小伙子就是!”
  “也不咋地嘛!”
  耳边传来别人的议论,徐巽根本不往心里去。
  就在这时,从外面进来三个人,正是徐巽的父亲徐学礼、三叔徐学文和四叔徐学武。
  按莲城风俗,儿媳妇的父母过世,做公公的只要条件允许,是必须过来吊唁的。
  徐学礼为无数家丧事帮忙、主持,对这些礼节讲究到一丝不苟。今天,不但他本人来了,就连两个兄弟都带来了,以示看重。
  他们在灵前行了礼之后,就进了棺屋。这是看亲家母最后一眼,顺便见见亲家公。
  “青荷,阿爸来了!”徐巽一眼看到父亲和两个叔叔,立即提醒祝青荷。
  “哪个是的?”一下子进来三个中年男人,而且相貌都差不多,祝青荷拿不准。
  “中间的是阿爸,左边的是三叔,右边的是四叔。”
  祝青荷立即规规矩矩地向徐家三兄弟叩头,口中叫着:“阿爸、三叔、四叔!”
  同在河口乡,徐学礼先前可能与祝青荷照过面,却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此时的祝青荷虽然素面朝天,但是柔弱中却另有一种凄艳的气质,直接让未来的公公、叔公公惊艳了。
  而且,儿媳妇还没有娶到家,“阿爸”却已经叫出口了,按莲城风俗,应该给改口费的。
  徐学礼一时间有点不知所措。
  “阿爸、阿爸,青荷叫你了!”徐巽立即出言提醒。

  徐学礼连连点头:“闺女,人死不能复生。你一定要节哀,保重身体!有什么事,都交给二子去做!”
  在乡下人嘴里,类似“节哀”这样的词很少有人说。
  祝青荷小声对徐巽说道:“你爸说话还挺讲究的!”
  “那当然,阿爸是国学大师级人物!”徐巽有点小得意,“你也不错,见面第一次就叫爸,一看就是个好媳妇!”
  “我绝不会象阿妈那样只顾着娘家,我希望你也别象阿爸那样勾搭女学生!”想到自己一对奇葩爹妈,祝青荷的脸色就不好看。
  “我肯定不会象你爸那样!”徐巽指了指祝母的棺材,“别这么说,丈母娘还在!”
  祝青荷吐了吐舌头,然后在徐巽的手背上掐了一下:“都是你引我的!”
  从母亲病故的那天,祝青荷哭了无数次,现在的她,已经没了眼泪。徐巽宁愿调侃几句不适用于这个场合的话,也要让她放松一下。
  这时,徐学礼他们已经祝明山握上手了。
  虽然徐学礼本人谈吐得体,但是徐学文和徐学武就不行了。而且,三人都皮肤黝黑,手指粗硬,一看就知道是长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
  如此一来,祝明山和祝青荷的大舅、二舅立即有了优越感。就连看向徐巽的目光都带了一点质疑。
  三人甚至怀疑:“这小子的父辈都是种地的,他怎么有关系进了财政局呢?那一百万的存折莫非是他挪用的公款,来诈骗我们青荷的?怪不得不让我们用呢!”
  徐学礼光棍眼里不揉沙子,他一看祝家三人的眼神不对,又不便发火,立即找借口退了出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