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在悉尼》
第49节

作者: 赵明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2-28 19:45:50
  第九十三章
  苏珊造访朱芸家,朱芸沏了一杯龙井茶递给苏珊。苏珊品了一口便说,这茶和在杭州喝的茶一样清香。朱芸说,这就是杭州的龙井茶。苏珊告诉朱芸,她这次去杭州考察,对杭州的印象非常好,这个城市非常漂亮,西湖,西溪,运河,钱塘江都很美,市民都很友好文明,城市文化也很深厚,她说她很喜欢杭州,以后她会经常去杭州。苏珊告诉朱芸这次杭州之行的最大成果就是与欧阳晨合资成立了“中澳酒业物流有限公司”,落户在杭州桐庐,在那里将从罗伯特酒业公司进口的葡萄酒分装后分销到全国各地。朱芸祝贺他们合作成功,也希望罗伯特酒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越做越好。

  苏珊问朱芸,婷婷和丹尼斯的婚事什么时候办?朱芸告诉苏珊,他们正在考虑购置婚房。苏珊说,她已经对丹尼斯承诺,购买婚房的房款由她全额承担,她要完成罗伯特的生前夙愿,她表示一旦孩子们把婚期定下来,她会和朱芸一起操办的。
  接着,苏珊告诉朱芸,这次杭州考察,欧阳晨全程陪同,安排的很周到,待人也挺和气热情,她试探性地说,回国前,欧阳晨托我给你带个口信说,你们之间还有没有复婚的可能?朱芸听后吃了一惊,欧阳晨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5年前,朱芸在踏上澳大利亚的那一刻起,她对欧阳晨就已经彻底死心了。她要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开始她新的生活。而且她得到了有尊严的幸福,她决不再回头。朱芸对苏珊说,这一页已经翻篇了,各自寻求自己的新生活。她请苏珊转告欧阳晨,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这点改变不了,但她不会与他复婚。看到朱芸这般坚决的态度,苏珊心里有了底数。

  朱芸留苏珊吃饭,虽是周末,两个孩子都说有事,家里就她一人。苏珊也想同朱芸多聊一会,也就同意留下来。朱芸从冰箱里拿出两份速冻的包子放到蒸锅里,另把两份脱水的汤料做成佐餐的菜汤,对苏珊说,今天就是快餐,将就一下。苏珊说,这次杭州之行她增加了3公斤,现在需要减肥。朱芸笑着说,杭州还是很养人的嘛。
  苏珊边吃边鼓起勇气告诉朱芸,她和克里斯蒂娜对欧阳晨印象不错,尤其是欧阳晨有着深深的悔过之心,看的出来欧阳晨不是在演戏。苏珊小心翼翼地说,她看出来克里斯蒂娜对欧阳晨好像有那方面的意思。朱芸迟疑了一下问,哪方面?苏珊回答,就是男女之间那方面。苏珊红着眼圈说,8年前克里斯蒂娜患了一种叫大脑神经胶质瘤的病,也有叫脑癌的,病情危重,罗伯特急的几乎要发疯了,他说即使倾家荡产也要把女儿的生命挽留住。因为这种病的死亡率极高。后来到德国的一家脑科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经化疗、放疗治疗,基本痊愈,这些年定期去德国复查,还比较稳定,但个人婚姻因此耽阁下来。朱芸听后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她赞成克里斯蒂娜与欧阳晨接触接触看。朱芸在罗伯特的葬礼上见过克里斯蒂娜,高挑纤细,文静虚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透着灵气。苏珊得知朱芸的态度后心里挺高兴,对克里斯蒂娜来讲或许就是个机会,她倒希望克里斯蒂娜和欧阳晨能够走到一起,以了却作为姑姑的她的一桩心事,也算对罗伯特和丽达有了交代。辞别前,苏珊留下两瓶“明月亮”红葡萄酒,告诉朱芸,这酒已储藏了30年,按照罗伯特的交代留了一批,预备着招待从中国来的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

  日期:2019-02-28 19:46:39
  第九十四章
  悉尼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人口婚姻与死亡登记处,郑悦悦和谭伟根据朱亦隆提供的联系方式来到婚姻登记官拉尔森的办公室。当拉尔森得知他们是朱亦隆推荐来预约婚期的,高兴地大喊:OK! 两人填写登记表,提交相关材料后,拉尔森说,他会在两周内给予他们婚姻登记。谭伟和郑悦悦预约了当年8月20日下午16时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设立的婚礼厅举行结婚仪式。拉尔森问,安排这个日子有什么考虑吗?谭伟告诉婚姻登记官,这一天是中国农历的“七夕节”,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是个好日子。拉尔森说没问题,并告知了相关事项,他特别提醒,男女双方各请一名证婚人到场。

  随后,两人前往维多利亚女王大厦专为私人定制婚礼服饰的精品商店定制结婚礼服,在珠宝商店选购结婚戒指。两人今天的心情特别好,手拉着手穿梭在人群中。犹如两只叽喳忙碌的喜鹊在欢天喜地的构筑属于他们自己的爱巢。他们还计划去“易佳家居”(Easyhome)提前选定软装家俬。
  悉尼各媒体的一条新闻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悉尼阿蒙塔维斯特公校收到来自中国杭州一位叫马跃的企业家数额为1000万美元的捐款,在简短的捐赠电函中只有寥寥数语:谨以此作为回报30年前曾给予我帮助的人。该校发言人米希尔称,这是该校史上接受的规模最大的慈善捐款,她代表校方向这位中国捐赠者表示敬意。
  与此同时,悉尼罗伯特数学基金会也得到出自同一人的1000万美元的慈善捐款。电函内容与前相同。
  此事,在整个悉尼引起轰动,30年前一位澳大利亚老人资助这位中国人200澳元,30年后这位中国人用2000万美元来回报。一时间,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最懂得知恩图报的观点,成为当地民众的主流认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