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拿出一个本子,选择了一下角度,快速地画了一幅港区的素描画,他说这也是一种纪念,每次来达尔文他都会画一幅。
罗伯特指着地图,告诉朱芸从达尔文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几个国家的首都比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距离近,航班从这里起飞到杭州只要5个小时左右。
日期:2019-01-20 13:40:54
第十一章
南澳大利亚城市阿德莱德(Adelaide)。罗伯特和朱芸在距市区30公里的汉多夫德国小镇上漫步观光。小镇是澳洲最古老的德国移民居住地,以“汉多夫”船长的名字命名,距今已有170年历史。小镇不大,景色优美,路边开满了鲜花,林荫小路的两旁是原汁原味的日耳曼砂岩建筑,都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德国风格的建筑。罗伯特边走边向朱芸介绍,这里的德国祖先是1839年来到澳洲的,据说是管理犯人的官员,主要来自普鲁士东部。他说,丽达爷爷一家原住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因有反对纳粹战争的言论,受到盖世太保的迫害。几经周折,最后乘坐瑞士商船举家来到澳大利亚,那时战火还没有燃烧到这里。他们到达达尔文港的那天,日军的零式战斗机编队挑衅性地低空掠过海港码头,防空警报拉响,引起码头人群的一片混乱。战事逼近,海鸥支队那天接到命令,急速登舰前往安汶岛。在码头上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救起了一个在慌乱中落海的男孩。男孩的父母惊魂未定地向父亲他们连连致谢,当问到姓什么叫什么时,父亲他们一起高喊:“我们是海鸥支队”。男孩全家后来在汉多夫定居,买了地种植葡萄,后来开设了葡萄酒庄。这个男孩长大后在汉多夫成了家,育有两个女儿。当年的男孩就是丽达的父亲。战后,他听说消失多年的“海鸥支队”还有幸存者回到澳洲,他四处打探寻找,终于用5年时间找到了父亲。罗伯特说,日本战败投降一个月后,父亲和他的战友告别了琼崖支队,与战俘营幸存的战友一道乘坐美军登陆舰回到离别4年的祖国。那天悉内港的环形码头上成千上万的市民挥舞澳大利亚国旗欢迎浴血奋战,劫后余生的英雄们。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本尼迪特克.奇夫利到码头亲自欢迎。当人们看到一百多名被抬下军舰,瘦骨嶙峋,奄奄一息的亲人时,全城恸哭。
回国后父亲因在战俘营染上严重的结核病以及长期营养不良,被送往悉尼一家陆军医院医治疗养5年。后来与他住院治疗期间悉心照顾他的护士结为夫妻,养育了他和苏珊,再后来丽达的父亲把大女儿丽达许配给他,几年后他们也有了两个孩子。
道路两边有许多咖啡店,啤酒吧,皮具店,面包房,蜡烛坊和各种餐厅,人们熙来攘往,兴致勃勃。小镇最有名的餐厅汉恩道特(Hahndortlnn)是个百年老店,全木制结构装修,非常特别,服务生中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大的,都身着统一的特色服装,热情洋溢,礼待宾客,时而还为食客表演一段德国乡村歌舞。
罗伯特着实让朱芸体验了一回肥美流油的德国大猪肘套餐,满满一大盘,说是单人份,其实四个人也未必吃得了,分量超级大。朱芸冲着罗伯特作无奈状,笑着说,看来德国人的胃囊都是特大号的。
他们来到一个葡萄种植园,修剪整齐,密密扎扎的葡萄藤成排连片,一眼望不到边,十分壮观。罗伯特告诉朱芸,这片葡萄园大约有100公顷(1公顷为15亩),是丽达父亲当年最早开拓的,后来慢慢扩大,现在像这样大的葡萄园共有6个。他说,阿德莱德的巴罗莎和伊登地区与盛产葡萄酒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气候十分相似,非常适合葡萄种植,这里是澳大利亚顶级清凉气候葡萄酒产区,最早的葡萄酒产于1841年,现有200多个葡萄种植园,35个品牌,产量占全澳大利亚葡萄酒总产量的60%以上。主要的白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和雷司令,红葡萄品种主要为赤霞珠,海格和黑比若。
他们俩各自骑着灰白色的自行车,沐浴着阳光,穿行在开阔的葡萄园的园间道路上。有的游客骑着情侣自行车,有的骑着母子车,尽情地拥抱大自然,饱览园区景色。在木质长椅上小息时,罗伯特说,在这一地区丽达父亲的酒庄规模属于中等偏上的,正常年份可产2500至3500吨葡萄酒,由于年代久远,品质上乘,早已名声鹊起,在澳洲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明月亮”牌红葡萄酒更是供不应求,求购者都是提前一年签订合同,预付款项。上世纪80年代,丽达父亲继承酒庄后,未与他父亲商量硬是把酒庄更名为罗伯特酒业有限公司,他说永远不能忘记父亲的救命之恩。还写了遗嘱,在他百年之后,酒业公司股份全部转到他和丽达的名下。
罗伯特带朱芸来到自家的酒业公司。公司设在一栋古朴厚重的两层德国式建筑里,一层的陈列区陈列着各种葡萄酒样品,墙上一个大型显示屏正在播放介绍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的PPT(三维视频),一个吧台上摆着供游客免费品尝的各个年份的葡萄酒,如有意购买,只要填写好地址,可以快递投送。不少游客围着吧台在品评和购买。在陈列区另一面墙上挂着一排像框,里面的照片都有些泛黄。罗伯特一一介绍,这是酒庄的创始人,丽达的爷爷汉斯.麦卡伦,这是丽达的父亲汉斯.埃里克和丽达的母亲玛格丽特,这是罗伯特和丽达的结婚照,还有丹尼斯和克里斯蒂娜童年的照片。另外是葡萄园初垦时期的的照片,酿酒加工厂开工奠基和落成典礼的照片,州、市政府官员到访时的合影以及演艺界体育界明星观光时的留影等,记录了一个企业数十年,几代人创业发展的轨迹,令人肃然起敬。吧台后面是商务区,设有洽谈室和办公室,再往后是一个可容纳30多人的餐厅,必要时可临时辟作会议室。二层设有10个卧房,既可住家人,也可留客人。罗伯特告诉朱芸,丽达父母先后过世后,现在酒业公司主要由克里斯蒂娜和苏珊负责管理,日常性事务很多,她们平时很少去悉尼,下一步计划在悉尼设个办事处,处理商务方面的事务。罗伯特带着朱芸参观了酿酒加工厂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制作工艺流程,参观了可储藏数万瓶葡萄酒的两层储酒地窖,参观了检验控制中心。罗伯特说,现在运用了互联网技术,通过控制系统可对葡萄园的温度、湿度、滴灌和病虫害进行远程监测控制。
每到一处,在作业的员工和技术人员都主动打招呼,寒暄。毕竟罗伯特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一个看上去有些年纪的人上前拍着罗伯特的肩用英语说:“这么长时间没见你回来看看,真有点想你了”。罗伯特向朱芸介绍,他叫马修.吉纳罗,是公司的首席工程师,在这里已有20多年了。罗伯特也拍拍对方的肩膀说:“老伙计,身体好吗?德雷莎和孩子们都好吗?”吉纳罗拍拍胸脯:“还算结实,还是头牛,不过是头老牛了,德雷莎和孩子们都好,有空来家坐坐”。罗伯特答应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