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濮杰跟了一句。
“不是那个意思。”余耀搓了搓脸,一语双关:“算了,想这么多没用,还是先吃饱饭吧!”
饭后,两人也去了栾家井仿古一条街,也没联系老周和老黄,这会儿,他们走了也说不定。
这条小街大约有一公里长,很窄,也是两三米的宽度,据说这两年经过了改造,街面看着舒服多了,原先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又破又旧;现在路面整修了,不少地方也整成了仿古建筑。
街两边,几乎全是仿古瓷器店,不时还能看到有人挑着担,筐里装着瓷器,进出小街。
“我去,接老底居然直接打在招牌!”濮杰指了指一家店铺的广告牌。
所谓接老底,是用老瓷器的底,接新做的半部分。看瓷器先看底,除了款识的原因,底一般露胎,能看胎质,还有胎釉结合的地方,也是鉴定的关键。所以,“接老底”成了瓷器作假的一种常见工艺。
余耀和濮杰并没有着急进店,只是先在街溜达着,他们看到,除了主街,两侧还有不少岔道。
类似于打出“接老底”的广告牌很多,毫不避讳都是仿古而不是真老。还有店铺门口,直接有人拿着高锰酸钾溶液在瓶瓶罐罐刷着。
高锰酸钾溶液,主要用来去除瓷器表面的贼光,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手段。
一般新作的瓷器,和老瓷器釉面的光泽滋润不同,都有一层火光,行里一般喜欢叫贼光,是一种让人不太舒服的光亮。这是对老手来说的,对于刚入行的新手来说,差别很细微,其实很难看出来。
除了直接出售仿古瓷器的店铺,还有的店铺承接代加工,代写款识。而且,这么多店铺,顾客还都不少。余耀和濮杰即便没进店,也多多少少听出,顾客大多是古玩商。
可想而知,这里每天有多大量的仿古瓷器流入全国的古玩市场。在这里,明着说是仿古瓷,是按照仿古瓷的价儿;可到了外地的古玩市场,到底按照什么卖,卖多少钱,那心照不宣了。
大致走了一遍之后,余耀失去了兴趣,这里确实如那个出租司机所说,基本都是大路货,做得好的,也是像老周买的那件矾红彩大花觚的水平;做得差的,也只能糊弄糊弄生瓜蛋子了。
不过,走到头儿,余耀正要提出走的时候,濮杰在一家店的门口,打量里面,发现摆着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便提出进去看看。
余耀也没反对,一起走进去了。
这家店面算是较大的,店里有几个顾客在看货,像是熟客;一边看,一边拿着本子写着什么,像是要货的种类和数量。
余耀和濮杰是生面孔,一进去,有个年妇女迎了来,“想要点儿什么货?”
濮杰指了指货架摆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这个什么价儿?”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因为在2005年拍出了两个多亿,在当时创造了华夏瓷器的拍卖纪录,一时沸沸扬扬,几乎妇孺皆知。再加大幅的鬼谷子下山人物故事画片,构图和画工都很漂亮,所以即便是外行,往往看了也会很欣赏。
一时间,鬼谷子下山大罐的高仿如雨后春笋。真品只有一件,可很多人想过过瘾,便买一件高仿来玩玩。十来年过去了,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高仿品的热度有所降低,但生意依然不错。
年妇女笑着说,“看你要哪一层的货。”
“哪一层?”濮杰不解。
“是底层,层,高层啊。至于顶层,我们做不了。”
年妇女解释了一下。所谓底层,是大路货;层的,相对精细一些,不过发色、画片什么的,还是有点儿不到位。高层的,用的是专门调配的青料,请的是熟练有水平的画工。至于顶层,那是仿真程度极高,高手也不易辨识的了,他们这个店做不了。
余耀看了看货架摆的,“这件是高层了?”
“对!”年妇女说道,“这是样品,拿走也行。后院还有存货,重新给你们拿一件也行。”
“这件多少钱?”濮杰问。
“几年前这都是十万一件的货,现在是五万。”年妇女接着介绍,“层的两万,底层的几千块可以了。”
余耀看了看濮杰,“你怎么老想买高仿?那件汝窑没买成,这又想买元青花。”
“汝窑我们也有的。”年妇女立即接腔,“还能刻字的,乾隆皇帝那件三足洗做得最好,老刻工,包你满意。”
余耀哭笑不得,在栾家井仿古一条街,哪还能嗅到半分古玩独特的韵味?
乾隆皇帝在汝窑三足洗刻字,本来是暴殄天物。让工匠用金刚钻,在这件三足洗的底部,刻了一首诗,加题款,一共三十多个字,占了大部分底部。
真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破坏珍贵汝瓷的活儿。
而且,何止是一件汝窑三足洗!目前,已知的传世汝窑瓷器,不足百件。乾隆让人刻过多少件呢?二十二件!
他一共写了十五首诗,刻过二十二件汝瓷。有的刻的不是诗,但有的诗刻过不止一件,估计是他自诩的得意之作。
问题是,这些诗写得实在是不怎么样,更要命的,在这十五首诗里,据考证公认写错的,有六首。
如,在一件天青釉汝窑碗,他写的诗的开头两句是:均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
好吧,诗写得糙也罢了,可这是一件汝窑,你却非得说是均窑(钧窑以前的称呼)!
除了瓷器,乾隆在破坏物美感方面,一直孜孜以求,毁之不倦。如著名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一共才二十八个字,这位爷居然长时间保持题字盖章的兴致,咣咣咣,前后一共盖了172个章!
余耀正想着,手机铃声突然响起。他拿起一看,是钟毓打来的,便走出店铺才接了起来。
“我午报警了,提供了资料。我说是昨晚十点在晨光路古玩市场附近被盗的,拎着的皮包被割了。因为先发动了一下圈儿里的朋友帮忙寻找,所以拖到今天才报警。”
余耀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下午得和你一起去警局了吧?”
“对,我已经找人盯着卢记瓷行了,这东西还在店里。夜长梦多,不能过傍晚。”
“那行,我们在栾家井。”
“这破地方有什么好逛的?”
“当个瓷都的景点了。对了,方块脸摊主找到了么?”
“找是找到了,人送外号‘板脸强’,老摊主了。不过,他很少进高仿,这件居然是他老婆周抓的货,在晨光路古玩市场!事后还被他骂了一顿。他老婆记性差,只记得货主是个油腻男年,以前在市场里没见过。”
“啊?那线索岂不是断了?”
“还有点儿尾巴。当时,他老婆除了抓了一件花觚,还抓了一块六十年代麻子坑的端砚,因为他们儿子学书法,留下用了,所以一直没出。我再从这块端砚顺着查查。”
日期:2018-11-14 06:52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