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历事》
第54节

作者: 生鱼汤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时候作者听到保守这个词,就觉得是个贬义词,就是默守各种陈规陋习的意思。现在想一想,变化就一定是好事吗?苟日新、日日新。体现了人们对新事物的不懈追求,但作者以为凡是人们所熟知的文明古国,一定是保守派占据主导的国家。变化会让人渐渐迷失自我,只有始终铭记最初的誓言,才能有国家的持久繁荣。传统史家对秦始皇的评价并不高,为了贬低秦始皇,甚至在他的长相上都做起了文章,这个人鸡胸、说话的声音如豺狼一般,到小说家的笔下,他长着一张血盆大口。作者看过历史教科书里面秦始皇的画像,此人头戴冕旒、手握长剑,身穿朝服,足登朝靴,看上去器宇轩昂、霸气侧漏。这个人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为什么史家就是不喜欢他呢?

  其实史家对他的偏见是显而易见,郡县制始于秦国,一统之后得以推广。大一统始于秦,后世的历朝历代都继承了秦朝的做法。这些史家都如实记录了,但重点放在了分析秦走向灭亡的原因,这么一来秦始皇变得不堪就在所难免。近一百年,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断提高。这些新人物没有把重点放在分析秦如何走向灭亡,而是分析秦给后世留下了什么。比方说长城,如果长城那么不堪,你就应该废弃他,然而后世历朝历代都在修长城。比方说大一统,虽然后来也有分封故事,却总体上维持着统一局面。有一些人甚至给了秦始皇第一皇帝的称号,作者打算给秦始皇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儒生向来是保守的,主张因循先王故事,而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在创新,所以儒生看不到他的功绩,看到的只是离经叛道。平民百姓不喜欢秦始皇,这个家伙不断的征伐徭役,而且动辄就就要大举兴兵,那个时候刑罚极为严酷,到处都是受过酷刑残害的人。因为后来独尊儒术,即便是酷吏也都躲在儒门之中栖身。所以对秦始皇评价低,再正常不过了。

  近百年他的评价飚高,是因为近百年的新人物把突破传统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后来新人物的想法主导了国家的走向,秦始皇向这些人一样近乎忘我的追求新事物,而这种新事物给国家带来了永久性的改变。他几乎成了新人物当中的一面旗帜,今天的新人物几乎是踩着他的足迹前进。作者并不认为他是什么第一皇帝,他的成就也不是最高的,公道的说,后世皇帝取得许多伟大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因为他们站在秦始皇等许多先王的肩膀上。

  还有一点绝对不值得效法,就是秦始皇太过于狂妄,你能够完成一统,至少离不开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之间历六代先王的贡献,你以为你一个人的功德能超过三皇五帝?呸!作者以为秦始皇的确有功,德行却并不是很高尚。作为一国之君,最大的德行就是爱民,在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到。过去新人物一门心思要反传统,如今新人物的主流也要弘扬传统了,许多时候,你觉得传统不好,只是因为你太浅薄,传统经历了五千年洗礼,比你厚实多了。丧失结束之后,皇仲就离开了,但他心里却在打鼓,皇季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后事呢?

  转眼就到了泰山脚下,远远的瞧见了皇伯的治所,心里还在盘算皇季的后事,皇季会不会也像皇伯和皇少那样把自己的子民分给近臣去统领呢?大概会如此吧!抬腿进了皇伯的治所,里面自己没有一点人气,看来这里许久没有人来过了。
  走出来看见外面的阳光,似乎阳光里都隐藏着一些霉烂的味道。
  树叶上落了厚厚的一层图,草里面总是夹杂着许多枯叶。
  他忽然变的忧愁起来,一边挠着头皮一边想,也许自己根本不该来这地方,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从这里路过,看见了皇仲的坐骑,立刻通知族人,没有分管这一方水土和子民的氏到了,见到皇仲依旧执人臣礼,皇仲说:“你已经是氏了,我们应该平等相待。”对方说:“千万不要这么说,我在皇伯架前为臣,如今皇伯不在了,我们五个人替他看着社稷,可这社稷还是他的,不是我们的。”皇仲说:“我们兄弟五人从人皇氏那里继承社稷,而人皇氏又受命于天,可见社稷属于天,有一点你做的很好,不以主人自居。”其实对方不过是在哪里客气,既然皇仲当真了,少不得要接着把戏演下去。

  看官切记别人说什么万万不可当真,作者小的时候就明白一件事,有人请你吃什么,或者给你什么东西,你一定要拒绝,因为他不是真的要给你,这只是一种礼节,说完给你什么的话叫做让话,这里的让不是真的让,它只是一种表演。
  作者曾经参与过一次辩论,有人觉得富贵天生,作者也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不过教育能从多大程度上左右一个人的命运也很难说,孔孟能够成才,寡母的教育功不可没。
  然而虞舜作为流芳千古的圣君,里面却没有教育的功劳,舜的父亲名曰瞽叟,瞽就是瞎子的意思,叟是老头。
  这老儿不仅眼瞎,心也瞎,他娶了舜的继母,生了次子象,于是就跟继母和次子狼狈为奸,整天想着眼谋害舜。
  偏偏受受舜命于天,有意思的是这三块料做事还是有底线的,不敢明着杀舜。
  也许就是这种恶劣的环境塑造了舜的性格,以至于他有朝一日可以夺了尧的社稷。

  与作者辩论的对手抛出了一种说法,一对父母有五个孩子,他们的命运不同,而他们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
  作者对持有异议,五个人有一对父母,得到的永远不可能一样,即便是五包胎都不可能一样。
  孩子出生第一件事就是区分长幼,一般来说长子都比较显得有担当,幼子会显得没用。
  如果有很多孩子,这一点就体现的更明显。
  因为家里有什么事都分给哥哥们做了,从小坐享其成,长大了难有大用。
  看官切莫以为作者歧视老幺,因为作者就是老幺。

  如果一个男孩子在女孩堆里长大,如果他又是老幺,这个人更难成才。
  虽然是同样的父母,因为每个孩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命运也不同。
  也许生活中也能看到这样得例子,司马懿比哥哥司马郎能干,李世民比哥哥李建成能干,拿破仑·波拿巴也比哥哥(见鬼,作者忘了那厮叫什么)能干。
  所以这些哥哥们都比较尴尬,教育是一门非常精深得学问,绝大部分家长都是跟着感觉走,即便是谁最后成了才,家长也不知道背后的原因。
  皇仲的到防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不仅当地的氏热情接待,附近四位氏也来拜见,他们向皇仲介绍了皇伯统领子民的细节,还说皇伯在时,他是五龙之首,他驾崩之后,社稷一分为五,宇内百姓对我们的尊敬也大大折扣。
  皇仲说:“你们也不必灰心,就算是五龙全部驾崩了,天下人还是一家。”听了他的话,大家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不知道看官诸君的想法如何,作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对说风凉话越来越厌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