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宝也能成大师》
第20节

作者: 龍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口味非常好。您供奉的这财神铜像看着也很好啊。”
  “好是好,不过摆这里不合适,我正准备另摆一尊瓷的财神像呢。”老板随口说道。

  “怎么说?”
  “这香炉是铜的,财神像也是铜的,请人看了说金气太重。”
  “那为什么不换香炉呢?”余耀话一出口,后悔了。他既然要换,那是入手的好机会,干嘛多嘴说这个!有时候是习惯性条件反射,怪不得古人说三缄其口。
  “这香炉是我定制的招财香炉,摆之后店里生意越来越火,哪能换呢!”
  余耀松了口气,“还真是缘分!老板,我也开了家小店,正缺个财神摆着,你既然要换,匀给我算了。”
  老板看了看余耀,“您误会了,我不摆在店里,也没打算出手啊。再说了,这尊铜像,是个老物件,未必便宜。”

  “价钱,可以商量嘛!买东西,讲究个眼缘,要不是老东西,说不定我还看不呢!”
  “这······”老板犹豫了一下,“这东西是我老婆家里留下的,我得和她商量下。”
  余耀心道,原来说了不算哪!“那行,我姓余,给您留个电话。商量好了,成不成的告诉我一声。”
  老板笑了笑,“好吧。您可真行,来吃个饭,还瞅我店里的东西了,要是我不打算换呢?”
  “君子不夺人所爱,您不换我不买呗。”余耀笑了笑,“不过,能先让我看看后面和底座么?”
  老板点点头,“看吧,小心着点儿。”
  余耀从一侧探过身子,轻轻移动了一下,在“赵公明”身后下方,发现了一方印鉴。
  小篆,阳。
  王玉兰制。
  余耀心里一阵惊喜。
  随后,他轻轻复归原位,“后面也没啥损伤。”
  “嗯,这铜像得有小一百年了,保存得这么好不容易。”老板点头。
  这铜像当然不止百年,余耀抽了口烟,“您怎么知道?”
  “这后面刻着印啊,王玉兰制!”老板煞有介事地解释道,“我老婆的太奶奶叫王玉兰,这又是她们家祖传的。你想啊,兴许是当年找人定做的,陪嫁的嫁妆。不过,她太奶奶一个妇道人家,应该不会做铜器,落个名款儿,可能是讨个彩头。”
  余耀苦笑不得,心说这老板想象力还真丰富!

  这又是巧了。
  要说这“王玉兰”,听着像个普通的女人名字,其实,明代有一位民间铜器大师,也叫王玉兰。
  因为是民间大师,所以历史资料极为有限,大致能知道王玉兰生活在明代,目前仅有少量传世的铜器出现。
  同时呢,王玉兰所制铜器,流传下来的多是铜壶;这人物造像,不要说见了,余耀压根是第一次听说。
  根据拍卖纪录,“王玉兰制”精品铜壶,市场价值应该在百万以。至于人物造像,虽然没有先例,但也不会便宜了。
  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

  因为王玉兰传世作品太少,所以很难系统地判定艺术风格。大致,那些铜器行家,也是根据年份和工艺的精湛程度来判定。
  如,先断了代,确定是明代的;然后又不是一般水平,再加个“王玉兰制”的款儿,基本这样可以认定。
  但实际呢,华夏自古以来从来不缺仿货。不管是现代作伪仿制古玩,还是同朝代或者后面的朝代,都会有仿品出现。古代更不讲知识产权,“王玉兰制”好卖,那仿着来再加个款儿呗。
  当然,即便是同朝代,大部分仿货是不了真品的,但是也有可能出现高精尖的仿品。
  余耀判定这件赵公明铜像,也只能如此认定。说白了,如果是同朝代的高仿精品,他也没办法。

  但,有王玉兰制的款儿,总没有让人心里踏实。
  “那行,老板您贵姓?也给我留个电话吧。”
  “好,我也姓王。”王老板留了电话,还不忘嘱咐一句,“余老板要是吃得好,多介绍朋友来啊!”
  回去之后,濮杰叫道,“你掉坑里了?这么久才回来。”
  “我和老板聊了两句。”

  “和老板有啥聊的,这么久?”老周问道。
  余耀压低声音,“既然碰了,给你们说说。不过现在你们别去看了,等我拿下再说。”
  结果,濮杰和老周听余耀说完,大眼瞪小眼。合着他俩虽然都算是行里人,可灯下黑,竟都没听说过王玉兰。
  应了爱看书的好处,不仅仅是光有眼力。余耀是考古专业,古代史本来是必修的重头,他又特别爱看书,包括很多野史杂记。
  同时,虽然入行时间只有三年多,但余耀有理想啊,玩着赚大钱的理想,所以最近十年八年的大大小小的拍卖年鉴,他不能说全都看过,但也是八九不离十。

  余耀只得又简要解释了一番。
  “一说明代铜器,首推宣德炉;民间的大师,我也知道个‘石叟’。你说王玉兰铜壶拍过,我还真没印象。”老周笑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