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我手里。”
余耀嘿嘿一笑,“你不会是想骑驴吧?”
所谓骑驴,是东西不是自己的,但是却知道这件东西,同时通过东西联系了买主。两头敲定价格后,从赚取差价。而且,这和普通拉纤不一样,因为买卖双方见不着面,两边都蒙,骑驴的往往把大头赚走了。
“我能干这么不台面儿的事儿么?”老周摆摆手,“我要么介绍买卖,提佣金;要么先买下来,再和买主谈。再说这东西还是熟人的,是我拿不准主意买不买,因为实在是吃不准。”
余耀接口道,“不在你手里,我怎么看?”
“好说啊,你和我一起去,觉得对不对的,告诉我是了。”
“这好像有点儿不太规矩啊?”
老周想想,“这么着,这笔买卖,咱俩伙着干,利市二一添作五,对半儿分。这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了。”
余耀笑了笑,“那你不是亏了?”
“干什么事儿,都不能图眼前的那点儿。你要觉得我行,咱们俩处的时间还长着哩!”
“那行,你联系吧。”
“好嘞。”
老周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结果人家现在有空。余耀锁了店门,和老周一起过去了。
出乎余耀的预料,这货主,居然是一个丨警丨察,今天下午轮休,在他家里见的面。
“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滨江派出所的邹宁所长,这位余耀,格古斋的老板,这次我俩合作。”
老周介绍完了,邹宁和余耀握了握手,“我和老周是老朋友,小余老板也不用客气。”
两人在客厅落座,邹宁接着把东西拿出来了,“不客套了,完事儿了今晚我还得去所里值班。这东西我也不懂,是我爷爷留下的老物件,以前没想着卖。但最近偶然和老周聊起来了,而且我也不搞收藏,卖了改善下生活。”
“嗐,你一个省城核心片区的大所长,哭啥穷啊!”老周随意说道,“再说这是祖传的物件,随便卖。”
余耀笑笑没说话,直接看起了摆在桌的笔筒。这笔筒确实不小,但首先吸引他的,是这笔筒的画片!
这画片,画的居然是长春真人丘处机面见成吉思汗。
也是历史著名的“龙马相会”。
丘处机面见成吉思汗,之所以叫“龙马相会”,是因为丘处机属龙,成吉思汗属马。马为旱龙,“龙马”一词也常常连用。
这笔筒高二十多厘米,直径也在十五厘米以,所以画片很容易看清楚。
画片,丘处机背剑而立,长髯飘飘,祥和却又超然,一手持拂尘,一手在掩在袍袖;身旁立有一个小童。而丘处机对面的成吉思汗,头戴金冠,身披长袍,从宝座站起,气势不凡,霸气外漏;成吉思汗左右皆有侍卫。
两人周边,画的是山石树木。
余耀伸手拿起了这个笔筒。釉色很清亮,青花发色鲜艳青翠。
翻底,平底外圈无釉,心有青花两字楷书:庚午。
“能断代么?”老周在一旁轻声问道。
“应该不是元青花吧?”邹宁也跟了一句。
“肯定不是元青花,这青料不对。”余耀应道,“元青花也没有这种形制的笔筒。”
“那是清代的?”老周又问了一句,“落这种底款儿,肯定是民窑了。”
余耀肯定是看明白了,不过老周虽然和邹宁是熟人,但他也吃不准两人关系有多深。买卖古玩,往往是不能露底的,断了代,定了性,那价格很好查了。
此时,老周和邹宁都在抽烟,余耀也点了一支,趁着点烟的工夫,给了老周一个眼色。
老周立即明白了,“邹所和我是铁哥们儿,这钱咱们赚在明处吧!”
如果要赚在明处,那是不能捡漏收走、而后再高价卖了;只能当个间人,买卖成了提一笔佣金。
余耀还是有点儿犹豫。赚钱赚在明处,那也得看东西;这件东西,老周看不明白,所以不知它的实际价值。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一笔大买卖。
老周很精明,一看余耀的表情,也明白了几分。但话已当面出口,不可能再咽回去了。
再说了,他和邹宁的关系,确实也是不赖。两人最早相识的时候,邹宁还是一个普通刑警,老周随警采访,两人还一起抓过嫌犯。最后从工作关系变成了朋友。
“这样吧,坑谁也不能坑邹所。”
邹宁一听,心说这笔筒看来不简单啊!嗯,这个小余老板也不简单,老周这是请他掌眼来了。
余耀和邹宁当然没什么交情,但老周的话算是挑明了,那只能照实说了。这当口儿,他也不能唯利是图。
而且这也是交个朋友。邹宁是滨江派出所的所长;格古斋,在滨江所的辖区之内。
“这不是民窑,是明代崇祯官窑,市面极为少见。”
“真的?”老周眼睛一亮。
他鉴定不了崇祯官窑,但行情还是知道的。崇祯官窑青花,物以稀为贵,价格着实不低。
崇祯一朝,大明帝国风雨飘摇,已走穷途末路;瓷都御窑厂一度关停,这是官窑少见的原因。其实,从明末的天启、崇祯两朝,到清代的顺治一朝,这个阶段被称为瓷器的过渡期,都是官窑低迷,民窑繁盛。
但崇祯官窑并不是没有,从少量流传至今的来看,基本都是青花瓷,也都很精美。
还有一点,崇祯青花,研究的人也很少。
早二三十年,甚至有人闹过笑话。因为崇祯官窑青花难见年号款儿,多是干支款儿;看到一件崇祯青花,觉得风格不似之前的嘉靖万历青花,便直接给推到康熙青花了!
如这件笔筒,面的干支款儿是“庚午”,如果是崇祯朝,符合的年份是1630年,六十年甲子一轮回,顺推到六十年后的1690年,那是康熙朝了。
康熙一朝,瓷器官窑民窑皆精,风格也有点儿接近,所以出过把崇祯官窑当成了康熙民窑的笑话,还不止一起。
所以,老周认不出,那也很正常。
但是余耀,不可能认不出了。
这不仅是一件崇祯官窑青花笔筒,而且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刚才,邹宁说起元青花,余耀说青料不对,因为元青花多用进口的苏麻离青,但是这件笔筒的青料,用的是石子青。
石子青是国产青料,而且算不什么顶级好料。发色不好控制,常常较黯淡,而且容易过度晕散,聚色处还多会产生黑褐色斑点。
但这一件,发色青翠,画片明晰,胎骨也很薄,整体精美雅致。
余耀点头,“崇祯青花瓷器,带有人物故事画片的不少。这一件还是历史大事,价值更高。”
邹宁不懂这个,只是在一边静静听着。
而老周则道,“明末话本小说繁荣,版画也很发达,民窑瓷器出现不少人物故事画片,可以理解。可是,官窑不民窑,多是宫廷所用之物。特别是这成吉思汗,是前朝君王,怎么会出现在后朝的官窑瓷器呢?”
余耀看了看邹宁,才对老周说道,“你是来谈买卖的,又不是来研究历史的。”
“哎?小余老板如果知道,说说呗。我这一听,还挺感兴趣的。”邹宁立即笑着接口。
老周却摆摆手,“你不感兴趣也得说说啊,这不是研究历史,是个问题啊。要是解释不通,肯定有人怀疑不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