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色年华》
第1节

作者: 朴麦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27 09:07:31
  我叫徐洒,我出生在西南一个偏僻落后贫穷的小山村。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就拿我所在的县来说,加上汉族有五种民族,其他是四种少数民族,我就是其中一种,而我的种族又分成五六个系,每个系的服装都不一样,自身的语言也不一样,主要从服装和语言来区分。在这里女性都是穿民族服装为主,是纯手工做的多,男性没有民族服装,和其他民族男性穿着差不多。
  我所在的村子叫龙源村,之所以叫龙源村是和龙的传说有关。传说当年村下有一潭水清澈见底,旱季不枯竭不缩水,雨季不发水,一年四季保持在一个水平,是村里的主要水源,族人大多喜欢住在半山腰或山顶。
  夏季的一天晚上,有几个村民收工很晚,天色以暗,回家路上碰到一对夫妻,就好奇问到:”天都黑了你们怎么不找一户人家住下?你们这是去哪?从那里来?还在赶路?“他们说:”我们是从龙源村搬出来的,住在龙源村难受,每次下大雨都会把牲口的粪便或脏的东西冲到我们家,实在受不了,只好搬去别的地方。“听他们说的话,这几个村民很诧异、疑惑不解!仔细看了一下他们的服装是从未见过的,虽然天色以暗,月亮已经升起,但是能区分的,并不认识这对夫妻,他们每人都背着背篓,背篓里装有鸡鸭,还听到叫声。语言倒是没错,一样流利标准。村民又问:”你们打算去哪?“他们说:”去巴利(另一个镇一个地方的名称,有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就这样路过了,几个村民回到家都感觉怪怪的,这两个人都没见过、也不认识,这么说是龙源村的人,他们的服装不一样,可是语言却是一样的。第二天村民才发现村下的那潭水干枯了,变成没有水的一个大凹坑,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眼前看到的一切,太不可思议了。这潭水由来已久,村子叫龙源村,就因为这潭水,才取的名字,传说有龙在,这潭水水位一年四季不变。昨天晚上那几个村民说出了碰到那对夫妻的事,大家议论纷纷,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村子位置高,这潭水位置底,之前下了很大很久的一场暴雨,把村里的脏东西都冲到这潭水,导致龙受不了,化成人搬走了,这潭水就枯竭了,大家意识到已经悔不当初、后悔莫及。这是奶奶说,奶奶九十多岁了,奶奶还说祖父小时候看见过这潭水,奶奶嫁过来没机会看见了。

  我的家乡属于喀斯特地貌,只有石山没有水,这潭水没了,村民要去更加远的水池背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年到旱季水池用完了,就要去两公里多以外背水,来回至少四公里,村子在半山腰,去时一直是坡下,回来时一直是上坡,还背一桶水或挑一担水,相当累,为了生存不得不顶住压力,附近的村子也去,就背个水都能排成长龙,很壮观。
  这里土地贫瘠、穷乡僻壤,很难种出好的庄稼,遍地是石头,只能在石缝中挣扎生存。几乎种玉米,以种玉米为主,很多玉米都是在石缝种植,有些从山底种到山顶;水田很少,有些人家一点水田都没有,能吃上大米饭,就相当于山珍海味了。去做客,如果人家煮大米饭来招待,心里美滋滋、偷着乐,等着大米饭早点熟。祖祖辈辈都是种地和养些牲口,在这里生存极为不易,要付出相当昂贵的代价,别说发家致富,就是能解决一日三餐已经求之不得,要是生个病治不起,只等死了。思想和知识落后更不用说,穷人太多。

  日期:2018-11-27 09:09:34
  第二章:父母
  父亲是一位70后,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孩子,奶奶在40岁时生才生,爷爷也40多岁了,爷爷比奶奶大几岁。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一直生,直到生完为止。爷爷奶奶有六个孩子,三男三女,父亲排在老六。
  父亲成年时,爷爷奶奶平均都60岁了,也老了,父亲很快就结婚。听爷爷奶奶说父亲读小学时成绩很好,父亲读书早,上初中后跟同班同学几个比父亲大几岁的一起玩,玩物丧志,后来成绩一落千丈,初中毕业成绩很烂,加上爷爷奶奶穷负担不起,父亲就回家干农活,能读完初中已经相当幸运,爷爷奶奶也尽力了,至少不是文盲。按照民族风俗的规定父亲是要负责养老,一家不管生几个男孩子,最小的负责养老。干几年农活到成年时就结婚了,父亲说压力大爷爷奶奶老了,早点结婚对自己好点。

  在村子里父亲和爷爷一样勤快的出名,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父亲读过书脑子比爷爷好用很多。结婚后的父亲成了一家之主,爷爷奶奶老了,所有的重担都在父亲身上。那时父亲身体健康强壮,挑水都是小跑,去山上砍柴,一个早上可以砍得四垛柴回家,别人厉害的也是两垛柴。到了旱季父母要去很远的地方背水,父母一起出发,父亲跑得快,母亲走到半路碰到父亲已经挑水回来,父亲把水倒在母亲桶里,让母亲背回家,自己再去挑水,母亲背到家,父亲也挑水到家了。父亲时间安排得很合理紧凑,天还没亮就起床准备工具去干活,这件没干完就计划下一件干什么,一直规划着。村里也有些老人对父亲冷嘲热讽,当面对父亲说有爷爷奶奶在父亲能撑起这个家,爷爷奶奶不在没人帮父亲打理一些,父亲将一日三餐都不能解决,反而越来越穷。勤快可以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多年后那些老人说的话遭到打脸,他们见到父亲是都笑呵呵地尊重,不敢轻视。

  父母出生后的第三天,亲生外公去世了。母亲就成了一名孤儿,随后跟外婆一起改嫁,从小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母亲的养父是一位光棍,一直讨不到媳妇,直到外婆丧夫,才娶了外婆。母亲从未上过学,家里穷,又是女孩子根本不给上学,在这片地区,几乎所有的女孩子命运都一样,不给上学,我姑姑她们也是,只有富有家庭的女孩子可以上学,但太稀少。太穷了吧!也不是所有的男孩子可以上学,很多男孩子一样不给上学。

  母亲讲外公是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问家事、不想办法挣钱。一有酒就要喝个痛快,不醉不归,喝醉每次回家都要把每个家人痛骂一遍,有时还砸东西,唠唠叨叨自言自语一个晚上,直到清醒为止才停,酒醒后整个人回复了正常。有时候外公想喝酒,没钱了,就拿些家里的东西到集市卖了,得钱再买酒回家喝,一喝酒就发酒疯。这样没完没了,直到要去世。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直到和父亲结婚。小时候去外婆家,看到外公醉得分不清南北,嘴里唠唠叨叨听不清说什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什么?

  日期:2018-11-27 09:10:25

  第三章:生活
  生活总有鸡飞狗跳的时候,也有扫不完的一地鸡毛,还有争论不休,吵吵闹闹是家常便饭,经常因为思想和做事方式不合而磕磕碰碰吵架早已司空见惯。
  奶奶慈祥和蔼可亲、助人为乐,奶奶九十多岁老了,去不了地里干活,要去父亲也不给,让奶奶在家守着。奶奶的视力、听力和口语依然清晰。在家人忙不过来时,总是想方设法帮忙。比如家人去地里干活回来晚了,奶奶都会帮忙喂猪菜,帮忙煮饭等,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从地里忙干活回来也轻松不少。家里的很多小活,奶奶都抢着做,洗碗和擦桌子都是奶奶在做,我们不让,奶奶也不听,自己动手,说多了没用,让奶奶一直做,奶奶自己做了,奶奶自尊心也会好受一些,至少奶奶可以证明自己不是白吃白喝,所以奶奶抢着做,我们都不阻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