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四老爷的饭店建成了,共五层,取名“悦来饭庄”。为了感谢官府,四老爷特意将五楼和楼顶建造的花园,辟作官府居住地,只要是三角城官府中人,都可以到饭庄免费吃住。三角城中学搬迁了,地点在城东,即三角城与群山之间的一块洼地中,面积比之前小了一半。四老爷和官府亲口答应的搬迁费与再建资金,只支付了一半,新学校一时还无法建成。无奈,白面书生只好带领所有先生和学生,在三角城内搞募捐。三角城人虽说对读书兴趣不大,却因对白面书生印象好,他们中有的子女读书后,变得确实懂事和文明了许多,还有一些考进了县城或州城的好学校,乃至省城的大学,因此,大多还是愿意出资的,没钱的,便出力,到新学校建筑工地上做事。宋家自然不会落后,出手慷慨大方,尽管每次诸如此类的捐赠之后,从三爷到几个老女人,再到几个儿子,暗里都要嘀咕几句,心疼那些钱财的。当白面书生领着先生和学生,捧着募捐箱来到二老爷武馆外面时,二老爷一边站在武馆里破口大骂四老爷和官府,一边差人将一百块大洋放到募捐箱中。白面校长命令所有先生和学生给二老爷鼓掌,事后还送了一块匾额给武馆。三老爷那边也不含糊,尽管他婆娘是一个把钱捏烂了也舍不得花,钱越多越觉得一辈子都不保险的女人,但三老爷在捐赠这种有关面子和教养的大事面前,是不会听任婆娘支使的。很快,重建学校的钱凑齐了,学校建成后,还有大量剩余,白面先生便将这些钱一分为二,一分作为贫寒学生和学业优异者的奖学金助学金,一分用于购买教材,并规定在三年之内,所有到学校念书的学生教材全部免费。当这一切都安排妥当,学校进入正常的教学秩序之后,白面校长便拿出了校长和文化人应有的胆识和勇气,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还将那些不允自家孩子到学校念书,对渴望念书的孩子轻则谩骂重则抽打,不听规劝的家长的名字和劣迹用张贴布告的方式公之于众。官府为了弥补在三角城中学被霸占、搬迁和重建上的错误,恢复官府在三角城人心目中的荣誉和地位,也是为了官府的颜面,在白面校长的措施和规章生效之后,不仅增加了教育经费,还派遣得力办事人员参与中学的办学和管理,对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反对孩子念书,尤其是对念书的孩子打骂不休的家长,实行关禁闭、捆绑、游街示众,或给犯事者戴上一顶纸糊的高帽子,推到公众跟前,进行批斗。
日期:2018-09-28 15:01:56
尽管忙了个皮裂嘴歪,官府和四老爷的声誉和名望远没达到学校搬迁之前。三爷为此大怒,指派人将四老爷传回宋家大院,并将其娘四太太也传唤了来,母子俩于是饱享了一顿呵斥。下人们暗里说,这下四太太和四老爷不用吃晚饭了,三爷的口水都把他们母子俩胀饱了。四老爷第一次认真观察着三爷的獠牙,欣赏他发作时黑面獠牙的凶样,一时觉得好笑。四太太见惯不怪地坐在儿子身边,既不帮他说话,也不顺着三爷的话训斥儿子。她只是在见到儿子时说:“你闯了祸还敢回来?看老东西的獠牙不把你骨头咬成渣渣。”四老爷离开的时候,她说:“饭要及时吃,要吃好,吃好了就对了,听娘的话,这一辈子,身子骨才是钱,是财,其他的都是假的。”四老爷说:“娘,你不要吹爹的獠牙,他也就是吓吓你,我可不吃你他那一套。你先回去,我好着呢。我就是个一天到黑整吃整喝的,还不知道身子骨的妙?你想吃什么,就叫下人来跟我说,我亲自给你做。你看看他们请的掌勺师傅,做的饭菜就跟猪食一样。”四太太不悦,道:“你敢骂你爹和我老娘是猪。”四老爷笑了笑,道:“我说的是那几个厨子。”
四老爷一走,几个丫鬟便笑开了,其中一个说,四老爷吃香的喝辣的,都胖成石磙子,滚回来滚回去,骨碌碌响,可不敢再胖了,一张嘴巴就是圆呵呵的,每次回来都说自己心好,是个孝子,对四太太好,哪个没听到?可从没见过他给四太太做过吃的,四太太过生,也就是厨房里做,他在一边看,说这个不行,那个手艺臭,这道菜难吃,那道菜没品相,可他就是不亲自动手,师傅们受了压卡,也不敢吭声。四老爷可真是螺蛳有肉在肚皮里头,看不透。另一个丫鬟说,你说的什么呀?四太太缺吃少穿吗?哪天不是山珍海味伺候的?人家都吃烦了,要你说呀?我就没看出四太太说过她稀罕四老爷的大鱼大肉,她看的是人呢。第一个丫鬟说,四太太确实不缺吃不缺穿,也养得白白嫩嫩富富态态的,大户人家嘛,也不要你说。但四老爷是儿子,尽尽孝,表示表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敬孝,也就罢了,回来看看,也好啊,虽说是在城里做生意,其实就是在家门口,回来一趟,要坐月亮船啊?回来得少就算了,可每次回来都要说做菜给四太太吃,说得那么好听,筷子都拈得起来了,可就是没见他动手,我们做下人的都看不过眼了。第二个丫鬟说,四老爷自有他的想法,虽说没有做吃做穿的给四太太,但话可是说得好听,四太太人家耳朵听着舒服呀,外人听了,只会说四老爷是孝子,四太太教子有方,都不吃亏,也有面子。我觉得这样很好,不是吗?按你的意思,非得要办真事,要别人看出只会说不会做的样子,才是面子,是孝道?第一个丫鬟说,我们做下人的高兴不高兴,三爷四太太他们理睬吗?我也就是觉得四老爷光说不做,对不住四太太而已,瞧你说的,都说道天上去了。哼,宋家大院就你能说会道,四老爷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赏赐你两样好东西。第二个丫鬟问道,哪两样东西?第一个丫鬟道,左边一个耳光,右边一个嘴巴。几个丫鬟快活得你扯我我揪你,仿佛她们是四太太一房的亲戚似的。
日期:2018-09-28 16:18:09
另一件事是大老爷为讨三爷欢心,花巨资请了县城的一个川剧班,在三爷九十大寿那天到宋家戏楼唱川剧。虽说叫川剧班,也不过是二十余人的规模,而男女演员总共也就十个,男女各半,跑龙套的有六七个,剩下就是班主一家子人。那年头这种私人形制的川剧班子不少,一年四季中有大半年在外奔波出演,只有夏天因天热,班主自己也不想这么辛苦,班子中的演员没有一个不恨夏天的,戏班便不出城,在县城中租住的房中巩固加练老剧,增加新剧,没日没夜地排练,剧本一是在省城川剧戏班子中购买,二是班主亲自捉笔搞定,或将一些折子戏加以改变,适合自家班子排演。戏班的饮食和工钱发放,全由班主精明能干的婆娘说了算。三爷的生日在腊月初八,三角城业已是隆冬季节,距过年也就二十多天的时间了,那个戏班子也正处于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收获最丰的时候,大老爷差人去请,班主当即就跟了来,在过那河时,还不忘将那河清澈见底的水和两岸即便在冬天也有几分看头的风景给好好地吹嘘了一番,到了码头,看到三角城极为别致的三角形形制,更是不停地惊叹,等进了送家大院,班主一家子惊得嘴巴都半张着,忘记了闭上。班主偷偷对婆娘儿女和演员说:“果然是有钱人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有钱不说,房子碉楼城墙都非常气派,人也精精神神,富富态态,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你们都把耳朵支好了听我说,这是在宋家大院,不是在戏班子,更不是在你们屋头,不许大声说,到处吐口水,屙尿屙屎,更不许到处乱走乱跑乱拱,他们可是有枪,要是哪个不听话,被他们一枪射死了,我可是把丑话说在前头,棺材钱自己出,要是打残了,药钱也别找我。我们是唱戏的,也有唱戏的规矩。规矩要遵守,演戏更是要拿出看家本事,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大户人家才不在乎那几个小钱,他们图的就是高兴,图的是有面子,自古都是这个理,花钱买快活,买面子,买官做,现在还能买枪,厉害着呢。只要我们卖力,不耍滑,唱好了,唱巴适了,我看这个老板,肯定会重重有赏的。谁要是偷奸耍滑,不加把劲,砸了我们戏班子的招牌,这半年的工钱先扣一半,要是屡教不改,还给我屁话连篇的,没说的,两个字:走人!”众演员纷纷道:“这是当然,这是当然,班主你就把心搁再肚皮里头吧。”
大老爷在戏班来之前,就将演戏的事告诉了三爷,三爷自然高兴。戏班进了宋家大院后,大老爷跟班主寒暄一番,便到戏楼前监督戏班子和宋家长工布置戏台。大老爷对班主说,我晓得你们戏班的剧目多,也不便插一杠子自己选,但我爹年纪大了,今年满九十,吃九十一岁的饭了,我们做晚辈的,多少得给他面前,况且他历来都爱看川剧,是三角城不多的老戏迷,因此,你们这次来,得演他喜欢的剧目。见班主面色有了变化,大老爷说,价钱嘛,事情完毕之后,多加十块银元。班主立即道,看大老爷你说的?你太客气了。为老人家演戏,是我们戏班的荣幸,是三爷和你瞧得起我们,我们当尽心尽力,一定演好,让你和三爷高兴。大老爷说,好,就这么定了。班主便问三爷喜欢哪些剧目。大老爷便叫来管家,将三爷亲自挑选的剧目写在一小册子上,交给了班主。班主一看,那些剧目是,《贵妃醉酒》《打金枝》《王宝钏》《二十四个望娘滩》《柳荫记》《长生殿》等。便交给戏班管事的,说,就照这些剧目演。大老爷说,不必每个都出演,挑几个就是了。要是我爹还不尽兴,在增补就是了,戏班子可以多烟两天,价钱自然不会少的,班主,你看如何?班主说,我听大老爷的,大老爷吩咐就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