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古道南端在九溪路,北端在杨梅岭,因当年乾隆下江南步行走过而闻名。稍走几步,有个路牌,仔细观看,有一个是指向陈布雷墓的,巴特内心激动,也不言语,快步向前走去,不多时就见半山之上有个半环的墓地,墓碑孤零零的在风中耸立,巴特鼻子一酸。 点了三支烟,轻轻的摆放在祭台上,自己又点上一支烟,静静的看着上面的碑文:陈布雷先生之墓,寥寥几字,道尽这个民国第一文胆的生平。
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笔名布雷,浙江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位于宁波市西北)人.他天生聪慧,15岁中秀才,后加入南社.辛亥革命时,先后任《天津报》、《商报》、《时事新报》的主笔.1927年后,入蒋幕,先后任侍从室主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及中央政治会议秘书。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终年58岁。被后人誉为“民国第一文胆”、“民国第一秘书”。一生以笔为剑,驰骋江湖。动荡年代,坟墓被掘,一身青衣,唯有一支派克金笔伴其身边。
初识先生,是在小学五年级,巴特的父亲不知在哪里淘换回一本《陈布雷回忆录》,依稀记得是影印本,很多字不认识,常常请教父亲,父亲耐心解答,并叮嘱这本书不要外传,是禁书。解答过程中父亲总是赞叹布雷先生的文胆及身居高位而安于清贫的傲骨。
这些年巴特客居南方辗转搬家,这本书已经遗失,每每想起。扼腕长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巴特父亲闻之陈布雷墓重修,总说要去祭拜下,可是总未能成行,现在巴特与父亲阴阳隔世,在先生目前祭拜,也算了却父亲的遗愿吧。
巴特的偶像是陈布雷、查良镛、李敖。陈布雷的文胆傲骨,查良镛的豪迈通达、李敖的狷狂直白是巴特一直推崇的。
如今,陈布雷自尽后孤零零的躺在这里,金庸已成半圣,李敖也驾鹤西去。世间再无文胆、豪迈、狷狂了。皆为利欲熏心的追求财富了,巴特亦是。
巴特吸完烟,转身下山,行至山脚回望,愿先生地下有知,能感知到有后辈带着两代人的愿望前来祭拜。
急走几步,追上了和尚叔叔和小田,三人沿着青石板路,一边闲聊一边四处看着风景。和尚叔叔年轻时游历过这里,对这里比较熟悉,对些典故娓娓道来,巴特和小田听的也津津有味。
沿途山中有一些农庄,三人也转进去,建筑有红砖,青砖或就近取材的石头、竹木,或典雅,或古朴,但绝不落俗套。没有像在广西的那些农庄,除了吃就是喝,很是不应景。
累了,三人找了一家农庄,庄主颇有些东晋遗风,清茶一杯,几人闲坐,谈古论今,客人来了泡上茶,有谈性就加入,也可自己发呆看风景,潺潺溪水在石间流淌,虽不壮观,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待到饭点,主人家问是否在这进餐,也是极简单精致的几个小菜。三人消费也就百把块能在这消磨上一天。和尚说在这一带,基本大众消费就是这个价位。巴特一边心里赞叹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一边盘算以后在广西一定开一家这样的农庄。
三人行至杨梅岭,买了些茶叶打算回去送给朋友,虽有传言这里的龙井比较假,三人尝了几家,认为一家的还不错,问了价格也不贵,300多一斤,要了几斤,分装好,预备回去做手办给朋友。
打车回到市区,时间还早,就去了下胡庆余堂。胡庆余堂是清末大商人胡雪岩的产业,后来破产,直至现代为国有药行,小周交代过要买点药带回去,以备不时之需。
远远看去,一幢青砖白墙的高大徽派建筑在眼前,行至堂前,一股浓重的药香扑面而来,跨过门槛,巴特感到非常震惊,装修极现奢华,木料均为紫檀或金丝楠木,间或有几根不知名的木料,经岁月尽染,已经发出自然的黑里透红的包浆色。正中一块“真不二價”的金牌匾下是“慶余堂”的金字招牌。这三个字源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是因余庆堂是秦桧的堂名,所以胡雪岩避讳改为“庆余堂”,既有“积善余庆之意”,又有“衍续庆祝的含义”。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家对其生平应该颇为了解,白手起家,结交权贵,后因抵制西方洋商低价买丝,而倾其身家囤丝。同时因为支持左宗棠,陷入一场政治斗争,引发挤兑风潮,又被人进谗言贪污军费而免去顶戴,以致倾家荡产。在余庆堂里郁郁而终。纵观其一生,光明磊落、申明大义。为后世经商之人楷模。虽曾富可敌国,死后两把指甲。
巴特买了一些诸葛行军散,又买了一些小孩子用的丹丸散,小田与和尚叔叔也买了一些家人能用上的药品。三人出得余庆堂,行至胡雪岩故居,被告知准备清场,要看明天再来。三人怅然。巴特在门口买了一本《胡雪岩传》放进包里。
回到民宿,店主已经吃过晚饭,见三人回来,问是否吃过,未吃过他指点三人去对面的一家菜馆,叫胡嫂醋鱼,那里的醋鱼做的地道。
这家餐馆两夫妻已经经营了30多年,叫胡嫂醋鱼,想必老板娘姓胡吧。
老两口已经两鬓斑白,但菜做的极致,虽为淡季,食客也寻味而来,等了许久,等得都快没耐心了才有位置。
这道醋鱼做的的确很好,草鱼肉嫩美略带蟹味,鲜嫩酸甜。三人不多时吃掉一条,还不过瘾,老板告知,今天没鱼了。小田用本地话说了几句,老板娘笑眯眯的进到厨房,不多时端了盘醋鱼出来,小田说这条鱼是留给老板女儿的,他告诉老板娘,我们是慕名前来这里吃醋鱼,吃完还要赶飞机。老板娘怜惜我们就把这条鱼卖给我们了,为了吃条鱼也是费劲心机。
三人吃完结账,两条鱼加上几个小菜,一壶酒才100块,巴特问老板娘是不是算错账了,明确没错后才走出餐馆。
鱼米之乡、旅游重镇,物价如此便宜,让三人感慨万分,又说了下广西的物价奇高导致外地客人望而却步。
回到民宿,店主在喝茶,今天就我们三个客人,相邀落座,听闻巴特是蒙古人,店主拿出两瓶白酒,要与巴特对饮,一瓶酒下肚,店主谈性渐浓,言语中透漏出他的身份,原来是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的高管,经常见诸报端,几个知名BBS中经常发帖回帖,文风犀利、一针见血。
公司上市后功成身退,隐居在西湖之畔。为不让人打扰,巴特在这里隐去他的名字。
见是同道中人,巴特也没隐晦,报出自己的ID,店主惊讶,没想到当年在BBS上争斗的你死我活的两个死对头在西湖边上相见,都惊叹不已。一夜二人四瓶白酒,诉说往事,互道倾慕之心。
最后,在沙发上醉卧一晚。
清晨,巴特醒来,外面还朦朦胧胧,其他人都在睡梦中,不忍打扰,拿出昨天买的《胡雪岩传》翻看,语言比较粗粝,估计是某些攒字的写手写的,有些索然,不过对文章里胡雪岩临终前叮嘱儿孙的那句颇有意义的话记忆很深,“白老虎可怕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