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40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17 16:23:37
  正解论语(9):忆子张
  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本章,则为子游对子张的评价:子游认为子张做得不错,已是难得,只是尚未达到仁的境界。应该来说,子游的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因为孔子说过,在众弟子中,只有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6·5);况且子张“过贤”(11·16),难免一些本该得罪之事,亦不愿得罪,未能像仁者那样,“能好人,能恶人”(4·3)。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很难得了,只是尚未达到仁的境界。”

  日期:2019-01-17 16:24:37
  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堂堂、难与并:
  堂堂: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壮伟、庄严大方,不过亦可形容志气宏大。
  难与并:可有两种说法。一、难于和他一起;二、不能比,非一般人能及。

  曾子主张“以友辅仁”(12·24),认为可以通过朋友来佐助自己培养良好的心境。子张虽然在思想上主张“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19·3),且容貌堂堂、庄严大方;却无奈“师也辟”(11·18),比较偏执,容易刚愎自用、意气行事。与具有这类行为的人在一起,确实有点难以共赴仁境。故,取第一说。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像子张这样的人,有吗?我个人认为,有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其思想与行为便有些相出入:明明是情真意切的关心,可非得表现得怨气冲天,尤其情绪一来,往往是发泄完再说,事后自省才捶胸顿足,且通常越是亲近的人,越是说话不经大脑。从星相的角度而言,这类人属“水星刑火星”,更需要通过学习来努力克服。
  曾子说:“子张外表堂堂,却难以于他共赴仁境。”
  日期:2019-01-17 16:30:04
  正解论语:(10):哀伤中的理性行为
  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本章乃曾子转述孔子的话:人的感情只有丧亡亲人时,才会难得地充分表露。
  李泽厚先生认为“华夏文化因讲礼义、重节制,情感常被压抑”,李零先生亦认为“人,从小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很压抑”;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诗经》毛诗序)。
  我个人却觉得想,压抑情感,有时固然会觉得憋屈难受;不过,它亦能让人避免情绪化,使情绪趋于理性。况且,“重节制”并非我华夏文化所独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便直言:“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直至今日,西方文化也依然倡导之,如由麦格尼格尔教授开设的“意志力科学”,便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而所编写的《自控力》教材,更是成为风靡美国内外畅销的书籍。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未有能尽情的,如果有尽情时,那一定是其亲人丧亡。”
  日期:2019-01-17 16:30:52
  19·14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本章,包含有两层意思。一、临丧要哀,“丧,与其易也,宁戚”(3·4)、“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3·26);二、不宜过哀,过犹不及,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言,“过于悲哀,有损身心,也属不孝”。
  子游说:“丧事尽到悲哀之情也就可以了。”

  日期:2019-01-17 16:36:30
  正解论语(11):仕与学的关系转换
  19·1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仕、学:

  仕:在18·7章已有提及,即办公差而非干私活。“仕”目的便是为了行义:往大处说,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往小处说,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14·40)。鉴于往大处说,“尧、舜其犹病诸”(6·27);故,往小处说即好。 
  学:学习、做学问。“学”的目的其实亦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可见,“仕”与“学”,只不过是殊途同归、“理同而事异”(朱熹·《论语集注》):公差办好了便是做学问,学问做好了便是办公差。
  日期:2019-01-17 16:37:00
  仕而优则学:
  在子夏看来,“仕”乃是“学”的一部分。这点可从子夏对“学”的定义“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管窥一斑;而事实上,如果能将公差办好,那么本身便是一种宝贵历练,的确可以雕琢学问。
  学而优则仕:
  如《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若能将学问做好了;那么即便未能够直接事君,但亦可影响于政治,“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2·22);因此,只要将学问做好了,同样可算是“仕”。
  至于朱熹认为,“优,有余力也。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事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此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备一说。
  不过,我想,若取此说,“仕”应作广义理解,同“事”,且不论公事、私事才行,否则便很难完成“学”与“仕”之间的自由转换。毕竟公差、特别是为官,不是自己主观想要就能要的,即使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那亦已是千年以后的事了。况且,当“学”与“仕”无余力时,又该“如之何”?
  子夏说:“公差办好了便是做学问,学问做好了便是办公差。”
  日期:2019-01-17 16:48:15
  仕:广义上同“事”,从事;狭义上特指从政为官。但无论广义也好,狭义也罢,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仕”乃办公差,而非干私活。也就是说,“仕”的目的是为了行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