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人物志》
第9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0-24 21:25:06
  至圣·中年孔子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伴随着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的开场,中年孔子,步入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
  按照孔子的说法:(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中年孔子,三十岁,懂得仁义礼乐,言行举止都很得当;四十岁,经历过人生磨练,有丰富经验,掌握知识礼仪,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通晓自然规律,明白天命所在。
  历史上,有儒者提出看法:孔子在四十岁前,处于修炼自我的修境;五十知天命,处于领悟人生的悟境;六十至七十,处于解脱大化的证境。
  现今,有不少人认为:孔子三十而立,是孔子顶天立地、聚成家庭、创立事业、立下学说的开端,成家立业的孔子,之后又经历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步入老年。
  这些看法都对。
  孔子十九岁成婚,二十岁有了儿子孔鲤,逐渐进入中年。

  中年孔子,有了他一生之中最关心、最重视、最核心的主张:仁。
  仁是什么?
  我们来看《论语·颜渊》记载的孔子和几位孔门弟子的对话:
  有一次,樊迟(人名,也叫樊须)问:“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

  孔子回答:“知人。”
  另一次,颜回(人名,也叫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控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原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实践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颜回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纲目。”
  孔子继续说:“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合于礼的事不听,不合于礼的事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回道:“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照您的教诲去做吧。”
  还有一次,冉雍(rǎn yōng;人名,也叫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做事、使用民力都要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身居何位,都不怨恨,也都没有人怨恨自己。”
  冉雍道:“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照您的教诲去做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爱待人:如果自己都不愿意承受这种事情,推己及人,自己不要把这种事情强加于人;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别人此般对待,设身处地,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现代世界,联合国以及世界人民将孔子列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说明孔子对世界人类有广泛的思想文化影响。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称为世界人权的基础,对当今世界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上个世纪(20世纪),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权宣言》,宣言中的不少内容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出一辙。有一种说法,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被翻译成英文,此条英文被悬挂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面。

  人权,是生而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应当一律平等,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尊重人权的对待,这就是仁爱待人。
  今年(2018年),我看到一些相似的新闻:
  有的网约出租车司机,提前在出租车车内隐蔽了摄像录音的工具,在开车拉乘客过程中,司机不告诉乘客而进行车内摄像录音的直播。在乘客们(多数为女乘客)毫不知“被直播”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交流互动、打探乘客隐私,比如询问乘客的年龄、职业等信息。自始至终,乘客们不知道“被直播”。根据直播数据显示,有的女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开着的隐蔽的网络直播间参与人数不多(有时为等待看“新鲜”的几百人,有时大约千人),女乘客上车后,直播间“人气”暴涨至数千人、有时上万人。

  在这样的网络直播间里,观众们骚动起来。按照道理,这种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犯罪,这种行为侵害了毫不知情的乘客们的肖像权和隐私权。然而,这样的直播间中的很多观众下流无耻,纷纷在直播间聊天文字中发言,有时出现了满屏幕的针对女乘客的污言秽语。
  情节较轻的,以其中一名女大学生乘客为例,她在乘坐出租车时“被直播”,司机开着隐蔽直播,并询问了这名女乘客的家乡、年级、所学专业、喜欢什么类型的男孩等等问题。直播间观众们纷纷发文字弹幕,“品评”起女孩,诸如“很可爱”、“牙太小了”,起哄“都成年人了,聊天色情点”、“注意加大尺度”以及要求司机用什么方式强吻女乘客等等。
  至于情节严重的,则是有时出现的直播间满屏幕不堪入目的观众们的聊天文字。
  对此,我的观点:这些隐蔽直播的出租车司机和起哄的众多观众,他们毫不尊重人权,可以说是皆为厚颜无耻之徒。有些相关的直播平台对这样的直播间进行封号、处罚,都是应该的。本文发布之后,社会上有那么多的在上述直播间的司机、观众,他们也许会看到本文,也许对我的观点不屑一顾。
  我坚持我的观点,观点也很明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是在那样的直播间里“被直播”的是那些观众们的母亲、妻子、热恋女友、女儿,我倒想看看这些满嘴污言秽语的观众面对他们的母亲、妻子、热恋女友、女儿说什么。我估计一旦如此,这些观众只要还不是白痴,他们也会有强烈的道德意识—不能侵犯人权!推己及人,人人都有亲近的女士女生,自己不希望自己亲近的女士女生被侵犯人权,为什么要去起哄、参与侵犯别人亲近的女士女生的人权?这么多观众里,可能会有“狗血剧情”,他们在起哄、参与侵犯人权的时候,他们的妻女也被侵犯人权,甚至可能有的“被直播”的乘客里有他们亲近的女士女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每个人的道德必修课程,也是世界人人和谐相处的准则。
  怎么做?
  仁。
  爱人。
  让世界充满爱。
  还是孔子和孔门弟子的对话:

  樊迟问怎么做到仁。
  孔子回答:“仁者,先付出一定的努力,然后收获成果,也可以只问耕耘(gēng yún)、不问收获,便可以说是仁德了啊。”
  (此对话见于《论语·雍也》。)
  子贡(人名,本名端木赐,字子贡)也问怎么做到仁。

  孔子回答:“工匠要想把活计做好,必须先把工具磨得锋利(原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住在同一个国家,要敬奉大夫中的贤人,和士人中的仁德之人交朋友。”
  (此对话见于《论语·卫灵公》。)
  子张(人名,孔子的一位弟子,字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到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
  子张问:“请问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快敏捷就会有成就,慈祥施恩惠就能够使用民力。”

  (此对话见于《论语·阳货》。)
  仁,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互相仁爱,感受爱的力量。
  每次看到《论语》当中孔子的话语,我感觉像是和一位亲切的中年大叔在温馨交流,也有着同一样的爱:
  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
  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我们共风雨,我们共追求,
  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
  是的,温暖保持着,爱也珍存着:孔子之爱,始终不死,薪火相传,感动世界。
  孔子被世人尊奉为文圣、至圣,即便孔子自己不承认,我们还是认定他是圣人。
  常人心中的孔子,往往是老成持重、忠厚长者的形象。但是,面对春秋时期的一些社会现象,孔子却一改常态:

  根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有一次,孔子破口大骂:“始作俑(yǒng)者,其无后乎!”
  孔子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一个制作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来搞殉葬(xùn zàng)的人,这个家伙断子绝孙!”
  孔子为什么这么骂人?对于只是用木头或陶土为材料制作俑人(比如秦始皇兵马俑里面的俑人)来殉葬,又不是用活人殉葬,孔子怎么这样骂?
  我来说明:殉葬制度,是一种非常残酷、极度侵害人权的制度。从商代开始,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秦代,一直到明代、清代,都有殉葬制度。在权贵人物或名人死亡后,活埋或直接杀死活人,或是逼迫活人自杀,陪葬于墓主人。非常残忍、极不人道的这种制度,受到孔子的严厉抵制。俑人陪葬,虽然不是用活人陪葬,但是俑人像活人,且象征活人。用俑人陪葬,是希望有人陪葬的恶念恶习。孔子反对俑人陪葬,其实是彻底地反对殉葬制度。因此,孔子才会大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世界稳定和谐,需要充满爱,而不是用残忍的制度来统治。
  中年孔子,在仕途和教育上,都有建树。孔子的父母之邦是鲁国,鲁国是否稳定和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