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一年的夏天很热》
第37节

作者: TT汪星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黄运生问道:“违反规矩的怎么处理?”
  门卫说:“扣除当月奖金,直到扣完为止,扣完了就去当清洁工扫厕所。”
  “这个小宋厂长跟他哥哥一样当过兵?”黄运生惊讶地问,他对宋家虽然了解,但却没有关注过宋维扬。
  门卫说:“小宋厂长只有17岁,刚读高三。”
  “有意思,有意思,”黄运生连连笑道,“这宋家的都是人才啊,老子进去了,儿子还能顶上。”

  门卫对上层的恩怨不了解,听到黄运生赞扬,也用佩服的语气说:“可不是嘛,小宋厂长厉害得很。家里欠着几百万,他17岁就敢去特区闯荡,还带回来港商救活咱罐头厂。最近的水杯罐头你知道吧,连广告都没打,一摆进商店就好卖得很。以前罐头只有过大节的时候受欢迎,现在咱可以天天卖。小宋厂长说了,只要罐头厂效益好,连我们保卫科的都有奖金!”
  黄运生问:“听说罐头厂欠了好几个月工资,你们领到了吗?”
  门卫答道:“暂时还没发。但小宋厂长说了,从下个月开始发工资,每个月领双份,不到半年就可以把拖欠的工资发完,拖欠的部分按银行利息支付。工人都高兴坏了,也没有怨气,就当以前的工资存进了银行。”
  “那你们小宋厂长还说了什么?”黄运生问。

  门卫回答:“小宋厂长说了,只要跟着他好好干,罐头厂会比酒厂发展得更大。小宋厂长还说,咱们喜丰罐头要走出容平市,走出西康省,把罐头卖到全国,出口到全世界。到时候,所有工人都能分新房,不是那种筒子楼,每套新房都有厕所,还安什么抽水马桶。”
  黄运生笑道:“他说的你就信?”
  “为什么不信?”门卫理所当然道,“上个月罐头厂还要死不活的,小宋厂长一出手,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别人给我发不起工资,小宋厂长不但能发工资,还给我奖金,我当然要信他。”
  “你们小宋厂长今天在厂里吗?”黄运生问。
  门卫说:“在呢,今天星期天,他刚巡视完车间,在办公室写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黄运生的脸部肌肉抽了抽,对司机说:“开车!”
  他是真想见见这位小宋厂长,门卫一口一个“小宋厂长说了”,证明在短短时间内,那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已经掌握了工厂的人心。
  有时候,人心,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跟小宋厂长比起来,酒厂的厂长钟大华简直如同草包!

  宋维扬从幼儿园起就是学霸,一直到高中,考试从没有跌出过年级前三。
  上辈子由于家庭变故,宋维扬高考发挥得并不好,仅考上了刚刚合并组建的新“盛海大学”。虽然在入学两年之后,盛海大学就升级为211重点院校,但对以清华北大为目标的宋维扬来说,还是感觉万分遗憾。
  既然穿越了,就该弥补遗憾,争取考上清华北大——那是做梦!
  宋维扬非常悲剧的发现,理科知识全特么忘光了,自己除了英语还算厉害,就连语文课本都非常陌生。别说考清华北大,现在让他考西康轻化工学院都困难。

  怎么办?
  复习呗。
  从初中数理化开始复习,至少要把元素周期表背下来,分清楚啥是正弦余弦,搞明白变速运动怎么求解……简直快疯了。
  高三入学的第一个星期,学校就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

  为了藏拙,宋维扬直接交白卷。班主任把他叫去办公室足足聊了半个钟头,安慰他不要因父亲的事伤心过度,鼓励他好好复习考大学,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四有青年。
  未来的四有青年宋维扬同学,此刻正在学习二次函数。
  成人的思考理解能力,加上少年的超强记忆功能,学起东西来简直不要太快。更何况这些知识点他只是忘了,稍微看点书就能慢慢回忆起来,剩下的就是练习运用和掌握。
  “咚咚咚!”敲门声响。
  “请进!”宋维扬头也不抬,继续看书做题。
  郭晓兰走进来说:“扬扬,黄运生来了,跟我去迎接一下。”
  “他来做什么?”宋维扬问。

  “不知道。”郭晓兰也很费解。
  对于黄运生,宋维扬并不过多怨恨,但也没有任何好感,因为逮捕宋述民是省里的命令。
  宋家真正记恨的是钟大华,这家伙跟着宋述民捞了不少好处,却贪心不足蛇吞象,关键时候背叛跳反。
  35岁的地级市长,放在新世纪非常罕见,但90年代初却极为平常。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匮乏,但凡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生,都能获得良好的仕途发展,十年之后就出现了一大批30多岁的正厅级。

  黄运生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上辈子,此人在容平市的官声好坏参半。
  他为了帮老百姓卖农副产品,亲自带队去外省考察,通过私人关系打开黄桃销路,果农们对其感恩戴德。接着,他又跟昔日同学合作,在容平市推广种植草药。结果他那个当药厂厂长的同学落马,合作关系取消,广大种植草药的农民因此背了一屁股债。
  1995年的夏天,容平市普降暴雨,洪水泛滥。黄运生赶在官兵到来之前,亲自到抗洪前线指挥,一脚踩空掉进河里,被洪水冲了两里地才抱着树干活命。
  从以上这些事迹来看,黄运生绝对属于好官。
  但是,黄运生明知钟大华在逐步掏空酒厂,却依旧纵容,直至他卸任都没对钟大华进行处罚。他还引进了一家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污水直接排放进河里,对下游农民的经济和健康造成巨大伤害,有人跑到省里告状他都不闻不问。

  这是一个职业政客。
  他的老领导属于改革保守派,所以他现在就是保守派。再过两年,风向明朗,他又成了改革急先锋,改制手段比范正阳还更加激烈。
  大概是1996年,此人被调去另一个地级市当书记,任上政绩斐然,步步高升指日可待。结果到2000年的时候,他在前往党校学习的高速公路上,由于太过疲劳,没系安全带就躺后座睡觉。车辆翻滚,司机没事儿,黄运生直接被甩出去,当场死亡。
  宋维扬整理衣服,跟着郭晓兰一起出去迎接,在停车的空地上迎面相遇。
  郭晓兰虽然把黄运生当半个仇人看,但依旧挤出一张笑脸,热情握手道:“哎呀,原来是黄市长,欢迎黄市长亲自来罐头厂调研。”

  “听说罐头厂焕发生机,我是特地来取经的。现在市里的企业都亏损严重,如果罐头厂的模式能够推广,那也是为广大工人和老百姓做贡献。”黄运生看似说的全是客套话,却已经表明了态度——他不是来找茬的。
  “取经不敢当,只是一些商业小策略。”郭晓兰说。
  黄运生又看向宋维扬,笑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小宋厂长吧?”
  宋维扬上前握手道:“你好,黄市长,我是宋维扬。”
  “你好,小宋厂长。”黄运生在握手的时候,还拍了拍宋维扬的肩膀以示亲近。
  郭晓兰说:“黄市长,天气热,快请到里面喝杯茶吧。”
  黄运生摆手道:“不用,带我去生产车间看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