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约东北赌王、缅北毒枭、人贩夫妻、未成年杀人犯组了个饭局》
第8节

作者: 夜行者陈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为妹妹是残疾人,想嫁出去就得拿出一大笔嫁妆,不然只能嫁给烂赌鬼或是四五十岁的光棍。
  张浩看到街头招聘广告“包吃包住,每个月净赚5000元”的时候心动不已。

  日期:2018-09-08 14:29:08
  “来到 角,努力就发财。”张浩说,这句广告词他到现在都记得。
  “每个月能拿五千是挺好的。”我说这个工资在 角已经算高了。
  张浩却摇摇头,说并没有这么高,固定工资就两千,其他都要靠小费。
  他告诉我,赌坊的小费不好拿,这里的赌客非常坏,经常有一些变态要先摸身体才会给钱。
  “我最怕轮到我值日的日子。”赌坊的侍应生经常会轮岗,值日就是待在厕所帮人递毛巾,整理衣服之类。有次,张浩在厕所被两个大赌客鸡奸,虽然事后得了一千元人民币,但他很痛苦。
  张浩和我聊开了,就问我是过来这边做什么的。
  我觉得张浩单纯,想要逗他,故意骗他说自己是在大其力(缅甸靠近泰国的边境城市)那边赌坊的巡场的,专门负责监管赌场的治安,比他这个最底层的马仔高一个级别。
  张浩知道我是同行后,第一反应竟然是问:“那你是偷跑出来玩的?”
  我点点头。他赶紧拉着我走到角落,很严肃地告诉我不能这么做。说我们这些做小弟的,只能在本赌坊玩,不然就是吃里扒外,被老板抓到会被打死。
  我反复说自己一定会很小心,让他不用担心。
  张浩的举动让我对他有了好感,之后再来小勐拉玩,我经常找张浩,请他吃饭喝酒,算是帮他减轻点经济压力。

  张浩每次见到我都神情紧张,生怕我出意外。和张浩一起过来的还有个同乡,我只和那人聊过一次天,印象里和张浩长得挺像。
  有天我又过来玩,还没坐上台子,就被张浩叫出去,他难得请我吃了个20块的抓饭。
  我们两个蹲在小摊边上,张浩吃着吃着眼睛就红了起来。我问怎么了,张浩说他同乡死了,上星期的晚上被人用绳子勒死,尸体就丢在房间门口。
  报案之后,小勐拉的丨警丨察过来看完现场就离开了,后来再没任何音讯。
  角地区的执法机关受贿十分严重,对赌坊、野生动物交易市场、Ji院、吸丨毒丨房这些常规灰色地带从来只是做做样子,除非遇到死伤十多人的案件,一般都是拖着。
  等到第七天,老板赔了8万块给死者家属,这件事就当过去了。
  我正愁不知道如何安慰张浩的时候,他反倒对我说:“挺好的,挺好的。”
  张浩觉得,起码家里人还能拿到钱,不像一些黑赌坊,手下死了直接就地埋葬,对外宣称这个人被开除或者是外出办事。

  在 角,死人的概率不大也不小,就像你走在繁华的步行街,知道一定会遇见乞丐,却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遇见罢了。
  “你有想过回去嘛?”等到张浩情绪平复了一些,我问他。
  张浩说,其实这边还不错,像他们这种没读过多少书,也没有一技之长的穷苦孩子,找份收入还可以的工作十分不易,每个月都能按时汇钱给家里,他已经很满足了。
  张浩还反问我,如果他现在回去的话,妹妹怎么办?家里的开销怎么办?家里的地得花钱雇人种,房顶一直漏雨也要拿钱来修,父亲想要去卖早点需要买工具,零零碎碎和我说了一大堆。

  过了很久,他才朝我深深叹了口气。
  张浩最大的梦想就是存够10万块钱,给妹妹1万元的嫁妆,带父亲治好腰,在家乡的村子里开一间小卖部,最后再盖个新房,娶个老婆。
  “现在10万元可做不了这么多事。”我对张浩说。
  张浩看着我,说他知道,但是不敢想再多了,怕自己有命拿没命花。10万元对马仔来说真是一笔很大的数字。张浩每个月最多只能存下两千元,这得做满整整5年才能实现。

  但有时候,张浩害怕自己等不到那么久。
  在我快要离开的时候,张浩自言自语似的说:“我死了以后,老板应该也会给钱吧?”
  我没说话,只是拍了下他的后背。
  日期:2018-09-09 19:35:21
  间隔张浩所在赌坊一条街的地方,有家“勐拉城东新赌坊”挺出名,名字稍显俗气,但过来玩的中国赌客喜欢管这里叫“百花坊”,称呼赌坊的荷官为“花仙子”。
  顾名思义,这里的荷官质量高,都是些面容姣好、年轻丰腴的缅甸姑娘。她们来自 角几个主要赌城的周边农村。
  优质的美女荷官一定是专门培育的。一旦有年轻貌美的姑娘到达14岁的年纪,就会有赌坊的工作人员找上门,提供“教育经费”,找老师教她们看书识字,学习简单的中英文口语,练习站姿、仪容、骰子、算数、发牌这些基本功。
  一个花仙子的培育周期大多在5到8个月之间。这段时间内,姑娘吃穿用度比之前奢侈些,赌坊明令禁止她们参与农活或是帮忙家务,直到通过赌坊的考核入职。
  荷官加上负责的赌台提成,每个月普遍可以拿到七八千人民币的收入,这在 角算是非常高了,因此荷官是缅甸姑娘梦寐以求的职业,安稳、富足,没危险。
  “这工作真的有这么好吗?”我问过一些荷官。
  她们都对我摇头,有个荷官甚至给我看她背部的鞭痕,告诉我这是金钱在身体上留下的痕迹。
  我常来小勐拉,却很少进这家赌坊玩,多是选择待在门口缅甸风味手抓饭的摊子上。
  缅甸人有名无姓,取名也随意,5000多万人只在100多个单词里挑选组合,因此有很多同名的人。为了区分方便,大家会互相加一些称谓,比如“哥”表示兄长,“玛”代表姐妹。缅甸人对称谓十分在意,说这是佛制定的规则。

  这家摊子的老板叫桑帛,但很多年纪比他大的人都叫他“哥桑帛”。
  在缅甸,只有当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诚实勇敢的人,才会受到这样的尊敬。
  桑帛很年轻,没到30岁,长得高壮,脸偏圆多肉,脖子上挂满大小不一的佛珠,左手小拇指少了一截。他眼睛小,又喜欢笑,通常你只能看到他脸上露出两条缝隙。
  我第一次过来买手抓饭,忘了带现金,就说回去赌坊拿一下。
  “没事,下次过来再付钱。”桑帛摇头,说的是标准中文。
  在 角,像桑帛这样信任中国人的缅甸摊主可不常见,他让我有了一丝兴趣。“你中国话说的真不错。”我试着找话题和他接触。

  桑帛愣了一下,笑眯眯地说自己虽然没文化,但是同其他缅甸摊主一样,都愿意花心思去讨好中国人,说好中国话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桑帛的煎饼做的也好吃。我问他哪里学的手艺。
  “我去过云南,很漂亮。”桑帛说,10年前的小勐拉就已经有很多中国赌客,街上陆续开的烧烤摊子自然多些起来。
  桑帛想着开一间融合中缅两国风味的小吃摊子应该能赚钱,就到云南待了半年,学了一些中国小吃的做法,最后只保留手抓饭和煎饼。
  因为照顾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口味,桑帛摊子的生意很不错,经常是一天忙到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