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安学林笑了一声,看着安国说道,“从你接触了那些洋人的学问以后,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出来。要是没有,那你就不算我老安家的儿子!”
“那你先前还……”
安学林立即打断了安国的言语,语气刚开始还存有半分犹疑,但瞬间就已转为十足的坚定,“你要投军那就去投,这么些年来我一直都会支持你的决定,这一次也不例外。”
“谢谢爹!”
“但有件事情,我却先要和你说清楚了。”安学林竖起了一根手指,盯着安国的眼睛缓缓说道,“你投军可以,但等到把小日本打跑了的那一天,你还必须再给我挑起安家少掌柜的职责来!”
“可是万一……”
“没有万一!”斩钉截铁的打断了安国口中的万一言语,“就算叫战争把咱们这三晋大地烧了个干干净净,咱老安家的产业也全都葬送在了这战火里面,等把小日本赶跑以后,凭你安国的本事,难道不能再拉起一个比老头子我手里更强盛的安家来?”
只是在这斩钉截铁之余,安学林心里藏着的最大担忧,却并没有在这个时候被他从口中说出。
万一。
对安学林来说,在这个万一里,就是安家自此因着战争而破败也算不上多大的事情,但若是自己的独子因着战争而有了什么三长两短……毕竟,刀枪无眼。
只是对于这个最有可能的万一,安国没有来得及将它说出口。而安学林,却从来没想过要将这个被自己生生压在心底的万一说出,从来。
深吸口气,安学林略微收摄几分心神,看着眼前的安国放缓了语调,“你老父我这些年也算养了些人脉关系,你既然铁了心要去晋绥军,我就是拉下这张老脸不要,也得帮你找人好好说道说道!”
“我安学林的儿子去了,不能只当个给人提鞋修脚的大头兵!”
多年商海沉浮所养出的气度,唯在此时此刻,才在这位已年过半百的老人身上展露无遗!
“爹什么爹,还不快滚,没看我这里的账务还压着一大堆呢吗?算错了账,我看你小子以后喝西北风去!”
安国心中感动,可感动的话尚未说出,人就已被安学林从书房里赶了出去。站在门外的他虽然遗憾今日的自己并未能说出多少用以打动自己父亲的豪言壮语来,但不管怎么说自己的目的也总算是达成了的。
站在书房门口的安国心中想到即将到来的军旅生活,乃至于往后战场杀敌的波澜壮阔,面上忽而带起了几分莫名的傻笑。
也同样带着这份傻笑,迈起轻快的步子往自己后院的住处行去。
却不知此时依然坐在书房中的安学林,口中正在喃喃低语着一些莫名言语,眼神里,也显出了些许的空洞。
“爹,你当年一定要给孩子起名叫国儿,取的,难道就是这安邦定国的意思?”
“这一回,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究竟对不对,但咱们父子两代人的遗憾,怕是都要落在国儿的肩上了……”{瓜子.
临汾作为山西省内有数的大城市,又有着自古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传统。
故而在安国身处的这座古城里,当然有一支晋绥军的主力部队在驻扎着。
更何况眼看着日本人已经拿下了平津两地,下一步就该要剑指山西华北。在这战事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口,于临汾城内屯驻重兵,也成了第二战区长官部必然要做出的决定。
就在此时此刻,驻扎在临汾城里的就有由上校团长陆思年所率领的晋绥军某部二团这足足一个团的兵力。
前几日安国在城里闲逛时所见到的晋绥军所设立的招兵处,也正是由陆思年团长的二团所设立的。
至于这位陆思年团长,那更是个极为有本事的人。
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先是参加过针对直奉军阀的北伐战争,北伐胜利后因着山西人的出身被阎主席拉拢到了晋绥军的序列当中,又跟随晋军参加了随后的中原大战,立了不小功劳。
九一八以来,更是或私下或公开发出过不少的抗日言论,虽说因此而受到了上级长官的疏远,但在进步青年当中所积累起的人望,却是其他人所无法去比拟的。
至少当安国打听到驻扎在临汾的是这位陆团长的队伍以后,就立即跑去招兵处填了单子报了名,只等着统一考核的那一天到来。
等再过上几天,自己就可以穿上军装拿起枪杆,去抗日救亡的第一线和日本人作战了!
安国一想起这些,他的心里就要难以自制的生出阵阵激动。而对于几天以后自己是否能通过晋绥军新兵考核的事,安国可是从来就没有去担心过。
招兵的标准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只要手上有几把的力气,脑子又不算太过愚笨,最终被招进部队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也就是如今陆团长的二团,因着养精蓄锐多年,即便眼瞧着就要拉上前线去和日本人见仗,但部队里的缺额又不是太多,这才有了一个将所有应招的人聚起来进行考核的过程。
但对于安国来说,只要他将自己在神道无念流道场学来的本事露上几手,这个小小的考核就必然难不到他。
于是经过一番波折后总算得以去晋绥军招兵处报了名的安国,在这短短几天的等待过程里就算是彻底的闲了下来。
他让老管家孙叔给自己找来一把木刀,每天除了分出一点时间用以熟悉整理自己这两年来在剑道上的所学以外,剩余的时间便用来去城里游走闲逛。
或许去拜访城中的亲朋好友,或是去茶馆酒楼之类的地方坐上半天时间,听一听最新的时事变化各省格局。
这一天的安国又从家里出来,先往自家铺子里瞧过了一眼,便轻车熟路的去了城中一间颇有盛名的茶楼。
这里提供的茶水和自家老爷子安学林托人特意从云南带回的新茶相比,品质倒也算不上多么好,但在这间茶楼里时常都有不少人在闲谈国事,一些只在报纸上粗略写了几句的报道,在这里往往就能听到更为细致的消息内情。
比如留守北平的二十九军两个团已经突围而出,比如中央军大部主力正在往华北一线集结。
日本人一路高歌猛进,使得华北时局在众人眼里瞧来似乎已变得更加糜烂,若是国府中央再不拿出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恐怕就不止是丢了平津那样简单。
往后等着所有人的,将是亡国灭种的大祸。
聊过了这些时政大事,人们又开始聊一些家长里短,虽然还有几个青年人在谈所谓“救中国”的大计,但在留洋归来的安国听来,他们身上的本事没有多少,但眼界却未免放得太高了些。
听得无聊的安国,于是寻来茶博士结了帐,对那几个年轻人如果自己是蒋委员长的假设暗自冷笑一声,便径直从茶楼里走了出去。
与其想那些虚无缥缈的假设,倒不如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支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业。
离开茶楼的安国深吸一口了一口气,忽而站在原处失笑出声。
“我自己还没做出什么事迹来呢,又哪里来的立场去笑话别人?”
摇了摇头,见此时的天色还早,安国便略微认了下路径,朝着自家店铺的方向走了过去。
“那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