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你可能会负债……更糟的是跳楼》
第5节

作者: 普通妹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条被称为大学路的街,好几家美国顶级的风险投资商在这里办公。柳青的办公室因为是在律师事务所的包围下,她也不能免俗地天天穿着西服革履地在办公室泡着。连那个印度IT公司办事处的印度人都每天西服革履的,穿得象销售商一样,柳青这个未来的老板也只好入乡随俗了。

  柳青是星巴克的忠实的顾客。每天早到办公室班时,她总要先去星巴克买杯卡布其诺和一个面点。于是她每天早便能碰那些投资商们,不过,柳青告诉自己,还不到时候和这样大的投资商联系。先做出来点样子来是最重要的,否则谈了也是白谈。
  在那时候国的电视业还真没有引进投资这么一说,最主要的是不缺钱。电视台是国家的买卖,并不需要有融资一说。而柳青想做的是一个单个的电视项目,其实只要拿到播放时间,再找一个冠名商,这个项目也撑下来了。至于柳青为什么一定要融资,主要是因为柳青为长远打算,还是很想做一个频道的。数字电视虽然当时处于初期阶段,但早晚都是要发展起来的,赌也赌的是这个数字电视频道。

  柳青找的刘主任主管的便是当时还在赔钱的数字电视。而现在柳青手里的单个的电视项目不过是为做这个频道而打的先锋。数字电视频道一直赔钱,而且还不知道要赔到什么时候。但当时不管是美国、还是国数字电视都已经是政府行为了。
  柳青在美国读硕士时,教授教的便是未来的三合一。即互联、电视、电话三合一。她在电视听过美国这边的电视运营商们关于数字电视的一个听证会。从参议员们的角度讲,数字电视必须推行,已经设下了开播日期;从电视运营商的角度来讲,能不推行数字电视便拖着不推,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把设备全换了,这是一大笔投入。
  反正不管是国还是美国,数字电视是必然要推行的,甚至已经不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是已经确定播出的日期的问题了。因为有了数字电视,可以解放天空一大部分的电子频段,这是国防的需要。
  柳青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赌数字电视频道呢。看来,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和柳青同时开始创业的还有一个她的校友李小明。不过这个李小明已经是有了妻子和孩子的人了,他可不敢贸然而动。于是他便经常性地参加各种“招贤纳士”团的活动。他在美国公司做的是电子支付而且还是电子支付最大牌的Paypal.
  做技术的人自己挑头的其实并不多,他们更喜欢合伙,这样有人搞销售,有人专做技术。李小明也是国美国两地跑,但没有柳青那么勤。不过李小明的太太很是反对李小明的创业打算。众所周知的国内的二奶小秘的气氛使她根本不愿放李小明回国。况且她在美国做的是大多数家庭主妇兼职做的房产介,她做得分外地好,以至于靠自己的业绩,很得意地买了辆奔驰开开。
  在开奔驰的太太面前,李小明觉得自己矮了三分,恨不得早一点回国,把公司做起来。李小明是合伙和别人做的。但他又不敢辞职,他相信如果他辞职了,那开奔驰的太太会把他踩在脚底了。只能兼职做。
  一次校友会聚会,在一家国餐馆里,李小明碰了刚回到美国的柳青。柳青一看,一桌子半生不熟的人,只有李小明还算熟悉一点。
  “李小明,你们那个公司怎么样了?”柳青问他。
  “还行。”

  “你们搞什么项目啊?”
  “不能说。”
  “跟你现在工作的这个公司的业务有关系吗?”一位女工程师问。
  “不能说。”李小明一副别问了的样子。
  柳青赶紧给他解围:“他们‘静默期’呢。”
  大家哈哈一笑,总算把李小明放过去了。

  不过李小明谨慎得有道理,柳青因为不是IT业内人士,所以别人要是问到她做什么项目,她完全可以说是电视项目,如果再仔细问,她还可以告诉别人和电视剧差不多。这样,不懂电视的人便可以放过她了。而独独象李小明这样的,要做什么,可真得在“静默期”呢,因为在一个领域的人,一两句话能明白你的创意,所以还是三缄其口的好。
  美国不管从法律还是从社会条件配套来讲,对创业公司,可以说是very friendly(非常友好)。著名的IT公司大多数都是车库起家的,象微软、苹果都是这样。因为美国的主要的住房都是我们国内叫做别墅的那样的房子。别墅都有车库,其实这么说也是创业都是在自己家里开始干的。我们国内注册一家公司,一个要办公地点,另一个要注册资金,光这两样是开销。不过近年来有了进步,办公地点可以以家庭住址注册了,另外注册资金也可以分批地缴入了。

  不过国内的好处也是有的,因你有了办公地点和注册资金,你便直接被封为某总了。如柳青,一回国便被称为柳总。在美国,小企业主还真没这样的待遇,虽然大家也都“O”了一下,例如CEO、CFO(首席财务官)、CTO(技术总监)。美国人知道小企业倒闭的概率是很高的,因此如果你说你有一个 Start-Up(初创企业),他们便会知道你的财务一定很紧张。
  其实只要你做生意,不管做多大,财务永远都是紧张的。公司大了,开销也大了,连现在身处狱的黄光裕也说他的现金不够用。时刻谨记“地主家也没有余粮,首富的现金也是不够用的,还有洛克菲勒永远是小气的”。

  李小明便是车库里创业的一个。他和他的合伙人一个回国内,一个在美国。李小明和他的合伙人互相帮衬,总的来讲,回国的那一位风险更大一些。
  李小明有人帮衬,那柳青是孤家寡人吗?她也不是,她把她的一个学同学从美国南方叫了过来。这一天,她得去圣何塞机场去接她的学同学张锐。
  张锐的机票是柳青给买的,因为抵达圣何塞的班机便宜一些,所以柳青也没在意需要开一个小时的车去接机。张锐当初来美国时是化学系给的全额奖学金,但在美国华人人人都学计算机的风潮之下,张锐也改学计算机了。
  柳青需要一个技术总监。她想把张锐当技术总监用。但她却不想在公司还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支撑一个技术总监的费用,她跟张锐说“过来给我看摊儿”,于是张锐便从南方的学校飞过来了。
  张锐和柳青很熟,因为张锐曾经是柳青初恋男友的好友。他们之间是不会发生什么浪漫故事的,因为张锐还恋着他们的一个学女同学李利然。李利然在美国的北方找到了份教书的工作。张锐和柳青的关系也是哥们儿。

  柳青这个人,有点强势,表面看不出来,但做事能看出来了。但还好,张锐从来都是好好先生,所以这次直飞硅谷,张锐的运气可是他的一个美国大学的同学李磊要好得多。李磊在还没找到工作的情况下,飞到硅谷,住了半年,才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没找到工作的时候李磊居住的条件是相当的差,因为在旧金山,离海近,一出门衣服带着一股发霉的味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