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郑敏依然生气说:“那你在留在家里做什么?我有你妈照顾,你留在家里做什么?干活?那你还怎么有时间学习?”
唐浩泽在学校里的成绩虽然不是顶尖的,但也是很有希望考大学的。唐郑敏盼着几个孩子以后能有出息。现在大儿子竟然说不去学校课,他怎么能不生气?
唐浩泽将自己去找卢方的事说了,然后说:“爸,你也知道那个鱼塭其实不用怎么打理。但要有人看着。我去鱼塭那里看着。那里很安静,我正好可以认真学习。”
他不等父亲开口说:“爸,我不是吹大气。这个月我已经将课本自学了一半,我们高一刚考完月考。我得了全班第一,在全年级也排到第二,只第一名少了四分。”
听说儿子去求人,唐郑敏感觉自责,但也有些欣慰。他觉得这个大儿子是真正长大了。但他还是觉得儿子在学校里学才是正道:“你这次考得好,还不是因为在学校里有老师辅导。你自己在家学和在学校学能一样?”
唐浩泽连忙说:“爸,我每个月都会回一趟学校。我在自学时会将不懂的东西都记起来,去学校的时候也可以请教老师。我也想在学校了学,但是我想到家里这样,我心里总是担心。越来越觉得学不进脑了。我在家里也能安心一些。”
唐郑敏听他这话,沉默了一会才说:“那卢老板同意了?”
“嗯,他答应了。”
唐郑敏拧着眉毛想了一会,说:“你根本没养过鱼虾!”他现在也担心,如果逼着儿子回学校,儿子在学校也会三心两意未必能认真学习。如果同意,儿子成功了,最多只是一年时间。然后儿子也能安心回学校课。这未必全是坏事。
如果孩子成绩下降了,或者失败了。那当然可以让他死心,将他赶回学校去。
“爸,你不是教我做事成不成要试过才知道?如果不行,我回学校课。”唐浩泽听父亲语气松了,笑着说。“我也想考大学,给爸你脸添光。”
唐郑敏笑骂说:“给我添什么光?你读书,学了本事都是你自己的!”
有了唐郑敏的同意,唐浩泽又坚持。孔凤荃虽然不情愿,但在得到儿子的再三保证会成绩后还是点头,同意和儿子去学校。
白老师看到唐浩泽真的将家长带来了,只好去找校长。
两天后,白老师总算给他带来了“好消息”。学校在得到家长的同意和保证之后,同意唐浩泽请长假。
唐浩泽收拾了行囊,不过在回家之前,他还去了一趟卢家。
这天卢方正好在家。
唐浩泽先是当面感谢卢方让他继续用鱼塭。最后才说出这次来的目的:“卢老板,那个鱼塭租给你之后。一些村民在那里电鱼捉鱼。我说你给我用,也是口说无凭。而且马是清明了,到了放虾苗的时节……”他其实不担心村里的人,但他担心某些人。
他未尽之意,卢方也听出来了。既然做了人情,他也不妨好人做到底。他说:“我会给你们村的干部打个电话说明这件事。既然那个鱼塭现在是我的,当然也不能让人在那里电鱼。”
听唐浩泽说月考考了好成绩,而且又真能说服学校给他请长假,这让他有些刮目相看的。他这时对唐浩泽是越来月看好了。
他觉得,为人做事,前提是态度。虽然唐浩泽没有明说,但他也看出唐浩泽是个谋定而后动的。先考个好成绩,然后用这个成绩增加说服力。他肯定,如果没有那个成绩和学习态度,唐浩泽的老师是不可能帮他那么多的。
这个世界,想让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要立得起来。
不仅卢方这么想。
唐浩泽也是那么认为的。
卢方看时间还有些早留唐浩泽多说了一阵话。说着说着,他说到今年如果养虾不行,他的那些虾塘都不知道养什么好了。
现在池塘养殖海水鱼的技术还不怎么成熟。主要是海水鱼类的养殖周期较长,而且配合饲料还没解决,养殖水质难以调控。
唐浩泽其实是有想法的。只是他犹豫着是不是透露一点给卢方知道。
卢方在这个时候跟他说这个,除非卢方知道他有过未来的经历,否则肯定不是在试探他。卢方当然不可能知道他的来历。
他犹豫了一阵,说:“卢老板,对虾一旦爆发病毒病,我觉得现在养殖的的品种最多三年会被替代。你可以想办法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抗病能力更强的对虾品种。”
卢方听了他这话,不由笑着说:“话是那么说,但找到合适养殖的新品种谈何容易?”
“我看过一个资料,面说南美洲有一种凡纳对虾,抗病能力较强。”
卢方坐直了,问:“是真的?”
“我听说已经有南美之外的国家已经引进了,产量我们之前养殖过的对虾品种都高,听说土塘一亩能有一千斤左右的产量。而且生长周期较短。如果卢老板有门路,或许可以引进一些亲本育苗。如果自己养得好,在虾病爆发的背景下,宣传效果肯定很好,虾苗也肯定畅销。”
如果凡纳对虾能提前被引进到国内。他有信心用自己的经验养殖出超高单产,那也是他其一个来快钱的的备选方案。
所以卢方能将那种对虾引进来的话,对他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卢方对唐浩泽的建议将信将疑,不过想到之前他提到的对虾病毒病现在确实有了那么个苗头,觉得他这次说的对虾品种也未必空穴来风。 !
他点头说:“我让人帮我查一查。不过新的对虾品种在育苗和养殖方面的技术,又该怎么样?”
唐浩泽不好说,他搞那个虾苗有六年的经验,还有养殖十来年的经验,只说:“敲到船头自然行。卢老板,反正我觉得三年之后,我们养殖的对虾,主要的品种肯定不会是我们现在养的,也不可能是之前养殖过的任一品种。”
从湾州地区养殖对虾的历史来看,唐浩泽说的确实没错。一旦对虾出现了爆发性病毒病之后,之前养殖的品种会被新的品种替代,而且再没有出头的机会。
想到这个,卢方已经是意动。但他对此没有马表态,反而问起唐浩泽准备养虾的事:“既然那个鱼塭被人电过鱼了,里面肯定没有虾。你打算怎么弄虾苗?”
唐浩泽对此不是很在意。那鱼塭算没被人电过,里面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虾。
他说:“我们村有个老人家会做窝捉虾苗。我打算去找他,看能不能买到一些草虾苗。”
现在对虾人工育苗已经占据了主要市场,买天然苗是一个笨办法。不过对鱼塭来说,却是最好的办法。天然捕捞的虾苗数量少,但对鱼塭那样的养殖条件来说,需要的虾苗本不会很多。而且天然捕捞到的虾苗,都是最强壮的。否则根本没办法逃过天敌的捕猎。
当然,天然捕捞的虾苗也有可能是带着机械损伤的。
卢方又问:“那你打算养殖多少?”
唐浩泽也没有隐瞒:“我打算一亩放一万虾苗。”
“那成本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现在的虾苗,一万要几十块钱,七十多万是几千块钱。对唐浩泽家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且养殖那么多的虾,想要获得“高产”,单凭天然饵料是不可能的。“你打算要投喂人工饲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