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60节作者:
卧龙岗书童 日期:2018-11-03 23:59:30
《十八路诸侯:各怀异心,难成大事》
三国里面我总结了一个有趣的系列,叫做《死得太快系列》。这个系列的名单很长,是关于三国里的一些人物的人生某一方面失误的总结,包括了许多声名赫赫的人物,如杨修、诸葛恪、桓范、马谡乃至姜维邓艾钟会等等。当然姜邓钟绝不止有死得快的一篇人生总结。对失败的总结,具有深刻的意义。
其中何进可以算该系列的第一篇,而本篇算第二篇。
十八路诸侯荣获“集体死得太快奖”。
日期:2018-11-04 00:00:36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至理名言里包含着深刻的人性。
有时是初始时想得美好,做得努力,越到后来却越发现事情复杂艰难的超出了想象,于是难以走到终点。有时却是初始时扮得美好,演得热烈,越到后来却越各自露出本性,巴不得事情不能成功,以便更好地谋求个人利益。
为了同一个目的,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齐心协力,真的很难很难。
—写在前面
日期:2018-11-04 00:02:14
曹操逃回了陈留,开始筹划这件感动自己、感动天下、感动后世的大事—召天下义兵,共诛董卓,拯救汉室。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的事情,想想都不禁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想做大事,先拉投资。曹操首先找到一个天使投资人—本地孝廉卫弘,获得了一笔庞大的启动资金,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他深谙广告的艺术—把事情搞大的艺术,竖起一竿旗,上面只书“忠义”二字,别无他话,立刻就号召来了一帮精兵猛将,如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忠义人士就喜欢这范儿,不喜欢废话啰嗦,喜欢啰嗦的,血只是温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里,这个主意变成了司马懿的计策,实实在在属于剽窃创意、侵犯版权。
同时曹操自作主张帮天子写了份诏书,并将这矫诏发往各处。从京师逃亡出来的,身上携份天子诏书不是很正常吗?曹操觉得很正常。他深知诏书的意义不在于真假,而在于别人信不信。真的诏书,别人不信也会变成假的;假的诏书,别人愿意相信也会变成真的。他们会选择相信的,曹操坚信。
果然,接到矫诏的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当初只身一人逃亡出来的曹操,成功地把事情搞大了。
一士之火,可以燎原。
不得不说明一下的是,曹操当时还属于小字辈,真正的大佬是各地的刺史、太守们,以及四世三公的二袁。大佬们都来响应这个小字辈,不过是曹操狐假虎威。因为首先响应曹操的正是其发小袁绍,袁绍有四世三公的背景,所以大家很给袁绍面子。另外这名义上是为了“天下”,为了天子,而非为了曹操。一个人要懂得借势,曹操显然是个中高手。
不管是谁的面子,只要借此成功把大家召来,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曹操感动得热泪盈眶:汉室复兴有望了!
共有十八路诸侯会师,共讨董卓。名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自己却翻书。
日期:2018-11-04 00:03:29
群雄兵压洛阳,举行了轰轰烈烈的会盟。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各地强大的诸侯齐聚一堂,堪称神州大陆上的一场顶级盛事。
成功聚合这么多诸侯,似乎弹指间,就可灭了汉贼董卓。
迄今为止,曹操的计划都执行得很完美,接下来开始转折。
联盟需要一个盟主,于是先推举盟主。毫无疑问地,四世三公、人脉深广、名满天下的袁绍被大家一致推举为盟主。但从盟主产生的这一刻,就已暴露出联盟的危机。因为推举的是一个名望大过领导才能的人当盟主,尤其是袁绍在洛阳给何进充当蹩脚军师,惹出那么一大摊乱子显示出自己的弱智实力后。但这其实是件两难的事。因为名望大的人当领导固然不太行,但一开始还领导得下去,而推举别人可能一开始就领导不下去。所以有实力的人想上位,终究还是靠实力把大家都收拾了才上位,无法靠推举上位。
袁盟主登祭坛代表十八路诸侯作了一番辞气慷慨的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惩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恐社稷沦丧,集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合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天诛地灭。皇天后土,祖宗名灵,实皆鉴之。
读完大家歃血为盟,人人涕泗横流。个别人如淮南诸侯袁术,我想这一定是他这辈子表现得最忠心的一次,把平生所有的演技都用上了。
会盟之后,曹操同志、袁绍盟主相继发表重要讲话。曹同志说:“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袁盟主接着说:“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呵呵,曹同志,虽说你后来成为了天下枭雄,但在这个年纪,你还是太嫩了。至于袁盟主,第一次当大领导就证明了很有大领导的潜质—会讲漂亮话。只可惜做不了漂亮事。
众皆曰:“惟命是听。”
日期:2018-11-04 00:04:22
此后的事态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面和心不和,人齐力不齐。
联盟成立,接下来是安排人事,布置任务。
袁绍的领导才能从他发布的第一道盟主令就可以见分晓了—任命袁术总督粮草。这里面固然搀杂了权力斗争的需要,袁术同为四世三公,是自己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为了避免他出风头,所以给他找个闲职。但也不能把这么个人放在专门坏事的位置上吧?袁术属于那种野心勃勃又刻薄算计的人。野心勃勃在于在洛阳时就敢火烧宫门,唯恐天下不乱,刻薄算计在于门多故吏却不得人心,故吏们大多弃他而投袁绍。这样一个人,你敢把他放在一个方便捣鬼的位置?
第二道盟主令是进攻洛阳的门户汜水关。长沙太守孙坚请命为先锋。董卓派了上将华雄来守关,抗拒联军。这中间有个小插曲。济北相鲍信怕孙坚抢了头功,派其弟鲍忠抢先打关,结果被华雄斩了。鲍忠是演义中虚构的人物,但鲍信却是曹操的铁杆,名副其实的讨董积极分子,后来壮烈牺牲于战场,所以我想用急进而非贪功来形容他更贴切。
鲍忠的失败衬托了华雄之勇,但华雄之勇也无非是衬托了孙坚的雄才。孙坚的实力自然不是鲍忠之流可比的,四个字可形容他的实力—猛冠天下。在曹操、吕布等人还未经历真正战火的锤炼而变得生猛之前,孙坚已经积累了赫赫战功,夺得了天下第一猛的名号,是当时董卓唯一忌惮的人。孙坚每次作战都宛若猛虎冲在最前,而且他不仅自己猛,手下还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员猛将。除祖茂外,前三个后来都是赤壁大战时的上将,所以这是一帮虎狼之师。
孙坚对战华雄,结果很容易想象,孙坚打关大胜(真实的历史中,是孙坚而非关二爷斩了华雄),成为了讨董联军中最耀眼的明星。
日期:2018-11-04 00:05:49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联军的势头一开始就压过了董卓。但成功了一半可不叫成功,因为行百里者半九十,何况一半呢?
孙坚之所以这么耀眼,除了他自己能打的关系外,也跟其他诸侯不那么积极有很大关系—曹操鲍信除外。
显然,大家报名参加联军是很积极的。一收到矫诏,就纷纷响应,会盟时也在书着自己姓氏的大旗下激动得热泪盈眶。为什么呢?因为积极有好处。若是报名迟了,诸侯联盟的名额就没有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