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普通人身边的灵异事件》
第20节

作者: 无语独上鬼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次,对企图自杀者,可利用他人的濒死体验增进对生命价值的崇敬和留恋,从他人濒死体验中产生幸存于世的喜悦,摆脱厌世思想,重建生活信念。这正如人们常说的,死过一次的往往看人看事都比过去豁达多了,许多事情被“看开了”。此外,对濒死体验的研究,还可从另一个侧面帮助完善关于精神病的科研和治疗……
  濒死体验研究意义匪浅,但世界上在开展濒死体验研究方面却一直举步维艰。早在1892年,瑞士地质学家赫姆便根据对爬山跌下者的调查,对濒死体验做了现象学的描述,开了这项研究之先河。此后100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学者投身于这个领域,但突破性进展一直很少出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濒死体验研究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心灵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复杂;另一方面,虽然每个人一生都会至少产生一次濒死体验,但人死不能说话,能够叙述这种感受,可供调查作研究样本的,只能是那些遭受严重创伤、疾病却意外地获得恢复侥幸脱险的人,其数量在人群中少得可怜。
  在中国,开展这项研究更有着其特殊的困难。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让“死”过一次的人叙述自己最不愿回忆的一幕,无异于剥开人家的伤口再撤上一把盐。特别是在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提起死亡很不“吉利”,即使死里逃生,人们也往往对这段往事不再回首。
  冯志颖在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进行调查时,就多次遇到了被访者突然发怒的难堪场面。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儿、自己也高位截瘫的工人,在被访时突然大声喊起来:“我不回答你们的问题,过去的一切我都不愿意再想起来,我受不了这种刺激!”说完,便将床上的物品一下子扔在地上。在冯志颖等人所做的濒死体验调查中,只获得了81例有效的调查数据。据说,这个数字在世界上,竟是濒死体验研究史上采集样本最多的一次研究。

  谈起这些,作为把濒死体验研究引入中国第一人的冯志颖感慨万千,对那些不愿再触及伤心之处的人们,他时常也产生一种内疚的心理。遇到被访者不愿接受调查的情况,他从不强迫或纠缠,并且很理解和同情他们,但作为学者,他要把这项研究坚持进行下去,以造福更多活着的人们。

  日期:2018-09-26 15:47:35
  【“安乐活”】
  面对死亡,人真的非常的无助,国人畏惧死亡,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对死亡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教育,也没有任何的提及,大家认为是很不吉利,洪水猛兽一般,但是这却是人人都要走的一步。
  扈桂几位挚友相继病逝,大多数在弥留之际接受过抢救,“死亡是自然规律,为啥临死了还要他们受罪?”87岁的扈桂说,如果老人有意识,请子女一定要听老人的,如果老人没意识了,没抢救价值了,“在临终时,家人(应)多陪陪老人,让老人能安宁、平和地走。”“用爱来看待死亡这件事儿吧,如果你爱你的家人,你就问问自己忍心让他受苦吗?”

  孙艳红不止一次地思考人生,对每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有着自己的观察。她说,每个人面临死亡都存在自我否认、讨价还价、愤怒、沉默的阶段,对那些因病即将离世的老人实施临终关怀非常重要。“我们就是尽量疏导老人的这种过分牵挂,让他平静地、无忧无虑地离去。但能接受这种服务的少之又少。”“现在我们都重视优生优育,但有多少人能重视优死呢?啥时候能将优死提升到优生的高度,也就好了。”孙艳红感叹。

  日期:2018-09-26 15:48:27
  【魏斯医生:《Same Soul, Many Bodies》(同一个灵魂,无数个身躯)】
  经过对上千例濒死体验的研究,我发现了足够的证据得出以下令人惊诧的结论:濒死体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证据,使我们合理地接受死亡后依然有生命的存在。我的研究使我确信濒死体验是这个生命的出口,同时是另一个生命的入口。正像一个濒死体验者宣称的:“我看到鲜亮的像水晶一样的颜色,而且强烈的感受到了还有来生,这让我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
  我们的灵魂离开身体后到底去了哪里?我不太确定,也许没有语言可以形容它,我称它为另一个空间,更高层次的感知,或更高阶段的感觉。灵魂肯定存在于我们的肉体之外,他不但与刚刚离开的这个人的身体的前世有关联,也和其他的灵魂相关联。肉体上我们死亡了,但是我们的这部分是不会灭亡的,是永生的,灵魂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最终,也许只有一个灵魂,一个能量,很多人称他为上帝,有些人称他为爱。我把灵魂看作身体的能量和宇宙的能量交融在一起,然后分离开,毫无损伤,直到再次形成一个新的生命。

  日期:2018-09-26 15:49:26

  【楼主按】在自然界,从一年的时间段上来看,树木春季发芽开花,夏季结果,秋季成熟,到了冬季,树枝光秃秃的,似乎没有生命一样。但是从下一年开始,新的轮回又开始了,树木内的生命力,似乎就是那个不朽的灵魂。树叶就像身体一样,人活一世,可能只是草木经历的一个四季循环,这是不是树木无意中揭示的真相呢?
  @zhengli_99:重新认识生死的规律,将改变人们的认识观和价值观。“濒死体验”的研究表明,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不再一味的追求金钱和地位,反而更加乐于助人。因为他们从生死的边缘回来,偷窥到了生死的秘密,从而能自觉自律遵循生死的规律。
  日期:2018-09-26 15:50:40
  【轮回转世】
  佛教和婆罗门教、印度教都认为人有前生来世,生生死死轮回不断。宗教谈论的轮回不只是在人道轮回,而是“六道轮回”:六道即三界,是总括的六种生命形态,包括天人、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六道中我们所常见的目前只有人和畜生,其他四种生命形态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看见。
  至于人死后到底是升入天道,还是继续投胎做人,或者堕落地狱、恶鬼、畜生,这主要依靠累世时自己所积累的各种善恶业力、习气、心性的修持能力等的综合影响进行确定,并无一个外在的审判者或者造物主。而轮回皆苦,如果要跳出六道轮回、超越生死流转,那就要根据佛法的教导进行修行,最终得到大自在解脱,这就是佛法诞生的重要意义。
  美国维珍尼亚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伊凡斯蒂芬森,调查了2500多个宣称有“前世”记忆的孩子,又去调查孩子所说“前世”死者的熟人,发现有些死者的致命伤处能对应上孩子身体上的胎记或先天缺陷,于是认为“轮回”是有可能的,但他拿不出更充分的证据。其他类似研究也是如此,不能彻底让人信服,目前科学界认为前世之说是“伪科学”。
  日期:2018-09-26 15:54:21
  【转世事例1】

  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出现了一群“再生人”,他们自称是通过投胎转世来到今世,并清楚地记得前世的经历。朋友们自己可以去百度一下,有许多详细的调查报道可以参阅,楼主在这里不再赘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