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人前去乡里举报,说是现任靠山村支部书记修成兵,在经济方面有重大问题。这位为民书记经过调查,发现举报并不是子虚乌有,而是确有其事。
据说,这位为民书记责成靠山乡纪委的工作人员约谈了修成兵,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一时间,靠山村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对此,康明松并不觉得太意外。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一把手履任,总是会随着很多的人事变动。首当其冲的其实并不是村社区这一级,而是乡里面。不过那跟康明松的距离有些远了,他完全没有去关注。
不过村这一级的,无论愿不愿意,他都或多或少的会接触一些。毕竟他本身也是党员,是靠山社区党支部的一员。
当然,事情传的活灵活现的,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今年到了靠山村两委换届的时候,有意竞争支部书记和居委主任的人,已经开始行动了。
作为由数个大姓组成的村子,靠山村每次两委换届,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十分激烈的竞争。
而这种竞争,最多的就是发生在康姓和修姓之间,因为这两大姓在靠山村的影响力远超其它姓氏。
整个靠山村将近四千人,康姓和修姓的人口都超过一千,其中修姓主要分布在一组、三组、五组和六组,另外在二组、四组以及其它小组也有少量分布。而康姓的分布更为集中,在八组、九组和十组这三个居民小组中,几乎全是康姓人。
上一届的两委选举中,康姓人的策略出现了重大失误,不但跟支部书记失之交臂,就连后面的居委主任选举,也是失手了。
如今再次面临换届,康家人自然是磨刀霍霍,想要大干一场,一雪前耻。
对于这样的事情,康明松感觉有些恼火。毕竟一边是族人,一边是亲戚,真正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三年前这一届选举的时候,康明松的组织关系还没有转回靠山村,所以当时的他可以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隔岸观火。可现在他已经回到村里了,想要再避开,恐怕不可能了。
这不,尽管距离支部换届选举还有差不多半年时间,大家都已经私下里开始活动了。
好在大家现在还只是在敲敲边鼓,吹吹风,远未到刺刀见红的时候。
腊八节起源自上古时期,是中原地区先民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
根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历经岁月长河的变迁,“腊日”的时期在不断变化,在南北朝之后固定在了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
这么多年下来,腊八节已经成为了华夏传统民间习俗的重要代表,从南到北的炎黄子孙在这一天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身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原本,在古兴一带是不太重视这个节日,毕竟这里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中原文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康家和修家从外面搬迁到靠山村的同时,也将传统习俗带了进来,腊八节也就成为了靠山村一个较为隆重的节日。
每年的这一天,整个靠山村家家户户都会熬煮腊八粥,准备各种祭祀用品,从这一天起,村子就开始进入春节备战的倒计时。
虽说城市里对于各种传统习俗的重视程度在逐年下降,春节的年味也是日益寡淡,但是在靠山村,人们还在遵循着很多传统的习俗。
这种守旧的力量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一种社会文明的倒退,但是却很好的保留下了商品社会无法购买到的独特魅力。
前几年过腊八节的时候,康明松要么是在研究院上班,要么就是在城里陪着陆小芳,所以这熬制腊八粥的任务自然不会落到他的头上。
但是今年不一样了,他回到了老家,所以这个活儿又不可避免的要由他负责了。
好在二姐康明慧也在家里,可以帮忙。
腊八粥的熬制因为各地物产的不同而选用的材料各有不同,不过其中的米、胡萝卜和青菜却是必不可少的三宝。
姐弟俩早在头天晚上就已经准备好花生、白果、黄豆、莲子、油豆腐等等各种材料,在腊月初八这天,只需要根据不同食材的特性,顺序加入大锅中慢火细熬就可以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并不困难,它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人们试图用各种食材聚合在一起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天需要进行的活动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祭拜祖宗,然后又在老宅固定的地方,祭拜门神、灶神等神灵。
对于康明松来说,他并不会觉得这种是一种封建迷信,相反,他觉得这种略显繁琐的仪式,能够更好的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祭祀活动在下午六点之前结束,毕竟山里面冬天天黑得早,六点过后夜幕就开始降临了。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冒出了各种浓郁、迷人的美食香气,村民们正在用这种方式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
吃过腊八粥之后,也就意味着正式进入了春节的筹备阶段,各家各户开始准备年货,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相比于城里全天候营业、琳琅满目的超市,靠山乡由于交通以及物资交流的不便,村民们要把各种年货备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山民,还需要把家里积攒的各种山货拿到集镇上出售,才能买回自家没有的年货。
当然,时至今日,这样的家庭虽然有,但实在不多。也就是一些鳏寡独居的老人,可能面临着这样的状况。
那些有年轻壮劳力的家庭,只要不是过于好吃懒做,在如今这个时代,也不至于太过困难。
在陆陆续续的筹备年货之中,康明松也迎来了他的二十九岁生日。
作为年轻人,自然没有大操大办的可能,也就是二姐康明慧在做饭的时候多炒了两个菜,二姐夫两口子在早上的时候给了他一个红包,钱不多,一百八十八块,也就是心意而已。
大姐康明敏因为要忙餐馆的生意,所以只是通过威信给他发了一个生日红包,一样是一百八十八块。
倒是远在西川天府市的袁冰绫,竟然在威信里面给他发了个五百二十块的大红包,这让康明松有些措手不及。
这女人,到底什么意思啊?
筹备年货的真正高峰期,要等到小年夜,也就是腊月二十三之后。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正好是二月一号,同样正好是靠山乡的逢集之日。
虽然在五天以后的腊月二十八还有一个赶集的日子,但因为那第二天就是过年了,更多的家庭将年货大采购的日子定在了腊月二十三这天。
康明松家也要到集市上购买各种年货,因此这一天早上吃过早餐之后,院子里一片忙乱。
二姐两口子这段时间都是在康家老宅住着,不过临近春节,康明松也打算从明天起给他们两口子放假。然后要等到大年初二,他们来家里拜年后,再开始上班工作。
日期:2019-03-22 18:4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