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进投资银行,投行面试流程》
第10节

作者: Scorpio_CJ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句汉语,一句鸡肠
  唉!我们想么?
  有人能体会过想到一个词,但是能想起用英文表达,怎么都想不起来怎么用中文表达,那个感觉么?
  那个感觉是很难受的。

  我们其实是被夹在中间的人,国人同胞有些人认为我们是假洋鬼子,老外觉得我们是外国人,是Chinese,我们自己,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尤其是痛苦是被国人同胞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人,因为在我们心里,我们完完全全是中国人。
  至于hourly pay,确实junior比较低,做的高了,还是非常不错的。
  其实,大家都少一点粗口,少一点anger,多一份开心,不是挺好么,呵呵。
  But reality is the reality isn’t it… er… 我自己又不知道自己再说什么,time to go to bed, I guess,哈哈
  Night everyone~~~~~~~~~


日期:2009-11-09 22:24:13

  Damn, 忘了回应一下 无边007 的感想…
  现在来,其实大陆的保荐人考牌制度很有问题,这个问题,和高考,公务员,会计考试制度的问题,基本差不多。
  1. 欠缺透明,2.缺乏监管 3. 竞争很有问题
  香港有保荐人资格的很多,而国内由于竞争不行,都是些国企银行和国企银行。大家自己人,圈子又小,我吃的开心,干嘛还要你来玩?所以每年进去的人少。
  香港,主要是看你IPO经验,考试基本没有。
  考试的监管,选拔的条件等等在大陆是不是透明,监管是谁,我觉得不公平了,能不能查卷子,能不能申诉?他评保荐人的基准是什么,是不是有历史可循?

  这些都是问题。怎么fix,我就不多谈了,呵呵…

日期:2009-11-10 09:46:50

  yo 记录mark,
  我个人偏好wang,毕竟我们是大陆人,没有必要弄chan啊,Ng这样的名字。
  对老外来说,Ng和Wu,Chan和Chen,Wang和Wong,没有区别。
  但是,我觉得最好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方便老外,我的中文名字就非常让他们头疼,所以为了方便大家,我还是区了英文名,在学校,office都方便。
  觉得这里谈不上什么忘了祖宗,只是一个middle name,而且我不想被人叫得不伦不类的across the street,呵呵

  上次篮球场上一个台湾人有人叫我中文名字,还很标准,我已经一身鸡皮,因为他们不喊姓!er...
  要是再来个老外发音,我肯定当时就瘫软了... >.<
  英文名其实可以非常近你的中文名,
  例如雯丽,Whitney,杰,Jack, Jackie, Jackson都可以
  所以,邮箱最好是:蒋雯丽,wl.whitney.jiang@xxx.com
  或者 wl.whitney.j@xx.com都可以,就很professional

  ------------
  znufer, 
  美国的big 4也很好噢!我好朋友在U Florida读完书,直接被DTT拉到亚特兰大,3年之后,就可以贷款买房子了哦!
  而且最迟也就10点多下班,还是每年没几次!

日期:2009-11-11 00:08:35

  Right… 今晚最后一个问题… 欢迎Juggernaut2009,常来做做,祝你出国的路,一切顺利!
  科技大是好大学,但是香港这边还是更加偏爱,清华,北大,复旦。这个没有办法,就像美国的USC在香港比不上什么UC BLK,MIT一样。
  1.理工学生去投行工作的大环境是否因金融危机而改变?
  这个呢,基本是肯定的,任何职位在这次金融危机以后,都有很大改变,国外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
  Fin Engi之前最热门的职位:Quantitative Analyst,需求巨减。但是并不代表为0,照样有人在trade junk bond,照样有人认为可以凭借model做arbitrage

  但是需求是少了,基本上50% reduction,我听说。
  还有一个,就是我之前说的,这个商界,it’s never about what you can do, it about who you know. 不大高尔夫球,不出去social,在家里调model的话,很难升高。
  这也是纯理工背景的学生在投行的路上走得不如一些数学较差,但是交际能力极强的本科生。
  所以,很多学理工的人,很郁闷,觉得我的model赚钱了,但是还是要听你的。这也许是你的那个校友为什么和你说,叫你去学finance的原因之一吧。
  就像在研究部,够technical了吧?但是modeling只是一个小部分,怎么提供更好的service才是真正最后成为大赢家的关键。数学底子是基础而已,而social skill是翅膀。
  2.我该在何时何地何种程度转而学金融?

  去美国的话,主要还是看你自己,如果你参加许多校内活动,什么学生会,旅游会… beef up your resume,再加上考了1,或者 2 Lv CFA,我觉得,你的完全可以申请投行!
  投行的人,光看你的学历,很有可能觉得你比较书生气,但是进入interview,你侃侃而谈你的兴趣,告诉他们你不只是一个mathematician,而是非常向上,开朗的一个sociable的人,那么你会很出彩!
  不要把眼光仅限于书本。
  多去实习,接触各类人。
  我觉得你能考上科技大,你的数字,逻辑能力,已经很出色了。
  其实finance的东西,不难,不要钻的太进去,除非你想去教书…
  新加坡机会也有很多,不要小看了。很多投行的亚洲总部,ex japan,都在新加坡,而不是香港。

  3. 想知道大概5年后美国,新加坡,香港,大陆投行工作的简要比较。
  这个我太难说,5年后的事情,太难。我不会巫术,呵呵…
  就现在的情况讲,美国还是有很多机会,只是竞争大了。这次风暴,是洗牌的过程。高胜,大摩依然强大,原本末尾的bear stern和lehman被干掉,小摩则变得更加强大。而且中小型的投行崛起的很快,Lazard就是其中一个。美国还是很不错的,不要被媒体过分忽悠了。
  不好的地方,是现在情况确实比以前差很多,这一胶摔得估计要爬2年左右,但是,嘿嘿,不是正好你毕业的时候赶上么?哈!
  新加坡是非常不错的城市,永远青睐有知识的人,永远青睐努力的人。机会永远不少于香港,英文的基础雄厚,政府比香港政府要有作为许多。如果你认真体会,不要被boringness掩盖,细细体味它的制度,你也许会爱上各地方。

  弊端就是,太boring…
  香港呢,全球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夜生活全世界可能只有东京可以比了。旁边还有澳门,香港的地理位置又很特殊,背靠祖国大陆,比新加坡来的有优势很多。也是和新加坡一样,只要努力,只要有知识,有能力,出头,是迟早的事情。
  弊端呢,现在就是投行现在有些乱,风气不是很好,不得不说,这个和大陆接触多有些关系,而且港府现在不是很作为,民怨有点重。
  香港市民有变得浮躁的迹象。
  如果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个人认为,以后香港应该是大陆和海龟精英聚集的地方,而穷人应该会往深圳移。这个趋势其实已经开始。

  而且香港将成为重要的大陆资金出海的一个枢纽。
  只要香港的司法机构依然是独立的,那么我个人还是偏爱香港,大于新加坡,我个人不喜欢没有四季的地方… 新加坡对我来说,比较恐怖。
  大陆。金融业发展的是最快的。投行亦然。
  但是规范程度有限。个人比较看好上海。大陆投行还是有许多精英的,比例应该低于香港,新加坡,但是绝对数字,应该起码和这两个地方看齐。
  大陆的投行非常有drive,非常有雄心。某中资投行对内部员工称,要在未来3-5年内,做到亚洲第一大投行!
  能不能兑现,我不知道,但是起码,我看到了雄心壮志。
  总结…
  我个人认为,不考虑个人喜好,家庭位置,朋友圈等等的生活问题:
  美国投行环境 〉新加坡投行环境 = 香港 〉 大陆。
  2-3年内应该很难改变。

  4弱问...不知道香港那边会不会不太看好NUS的同学~
  没啥弱不弱的,be confident buddy, no question’s stupid. The one thinks asking questions is stupid, is really stupid.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