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28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僧璨大师也没客气,直接来到了斋会现场。在首位坐好后,僧璨大师首先给大家上了一堂禅宗课程,然后告诉大家,我现在想吃东西了。于是身边的弟子和信众们赶紧将早就准备好了的斋饭端了上来供奉给僧璨大师。香气喷喷的斋饭似乎勾起了僧璨大师的食欲,要知道僧璨大师一生过的几乎都是苦行僧的日子,可以说是日不饱腹,居无定处。所以,面对信众们有心而备的可口的斋饭,僧璨大师这次吃得非常的多,也吃得非常的香。

  吃完后,僧璨大师对着大家道:“我们出家人,离开这个俗世的时候,大多是躺在床上离去的。能够端坐不动一心不乱离开这个俗世的,大家都觉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可是我却能不受坐着或者躺着这些形式的限制,因为我能站着离开这个俗世,让你们知道我能来去自由。”
  站着圆寂?大家确定自己没有听错,都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僧璨大师。既然耳朵没有听错,那就只有用眼睛来证明这个是不是正确的了。因为从古至今,好像还没有那个人是站着离开的吧。
  说完后,僧璨大师站了起来,走了几步,来到旁边的一棵树下,伸出手去攀着大树的树枝,然后就不动了。
  旁边的弟子和信众见僧璨大师站在树枝下半天没动,都很纳闷,于是上前看个究竟,仔细一看,原来僧璨大师手攀着树枝,已经站着离开人世了。这一下,大家都惊叹不已,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绝对的神人一个。于是大家跪在地上,对着僧璨大师叩头不已。这一天,是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十月十五日。僧璨大师也随即被弟子和信众们安葬在了皖公山。后来的唐代宗赐给僧璨大师谥号“镜智禅师”,当时的舒州刺史孤独及还专门撰写了碑文。

  僧璨大师自从得法后,迫于时事,几乎是一生飘荡,四处隐居。后人自然就很难收集和了解他的种种情况。
  不过,让今天的我们唯一感到高兴的是,僧璨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一篇在中国禅宗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献——《信心铭》。虽然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篇伪作,不过,红尘洗梦认为这无关紧要。首先,说这是篇伪作的证据不是铁证,而且百多年后的禅门巨擘百丈怀海大师就曾经引用过《信心铭》上的偈句,如果是伪作,能瞒得过相差时代并不遥远而且对于佛法禅道精通得不能再精通了的百丈怀海大师?另外百丈怀海的师侄赵州从谂更是频频引用《信心铭》上的偈句,赵州从谂同样是中国禅宗史最顶尖的禅师之一。其次,这篇信心铭在禅宗内部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早已被禅师们认可和熟悉。并且在禅宗理论和实际的修持中,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最后,一篇文章是谁写的,对于史学家也许重要,但是对于禅而言,实在不是那么重要。信心铭署名僧璨或者是法璨,有那么重要吗?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到点什么得到点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信心铭》只有几百字,不算长,红尘洗梦可以在这里全文照录以怡读者。读者朋友们若能认真拜读,细细品味,相信会对你领悟佛法、会对你体悟人生有所裨益。
  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
  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
  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

  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对于这篇曾经启发过无数学人的《信心铭》,读者诸君在研读时,一定要牢记中国最顶尖的禅师之一圆悟克勤大师的下语:人多错会道,至道本无难,亦无不难,只是唯嫌拣择。若恁么会,一万年也未梦见在。
  日期:2018-04-10 14:42:42
  窃以为佛家和道家,在终极意义上,其实是相通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禅宗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充分吸收、融合老庄思想的根本原因。

  日期:2018-04-11 08:43:28
  第二章 东山法门
  第一节 吉州退贼
  达摩佛学院第四任院长道信大师,姓司马,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河内,这个河内可不是现在的越南河内哦,它是今天的河南沁阳县。后来道信大师随着家人迁到了蔪州广济县。

  道信大师小时候非常聪明伶俐,简直就是神童级别,四岁的时候,当别家的宝宝们边流着鼻涕边在父母的怀里撒娇放嗲时,我们的道信大师就已经上了私塾,进了国学班。道信大师对于孔孟老庄之书,非常爱看,而且读书速度很快,别的同学要几个加起来才能有他一个人的阅读量。道信大师在私塾时,就很仰慕佛教大乘空宗的解脱法门,每当看到经文,或者听到僧人念诵佛经,都感觉非常的熟悉,就好像自己以前学习过一样。看来,道信大师生来就和佛法有缘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