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22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菩提达摩的一生,是充满艰辛而又充满传奇的一生。他在中国的十年弘法时间里,没有帝王和朝廷的支持,没有士大夫们的帮助,没有多少善男信女的供奉。相反,却招来了同行们的恶意中伤和无情毒害。以至于弘法十年,却没有造成什么声势。但是,他却第一次把禅宗的种子带到了中华大地,并且在日后长成了参天大树,进而遮天蔽日,几成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如果一个人不了解禅文化,而说自己了解中国文化,那他肯定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菩提达摩在中国留下了写有他的大名的很多著作,不过现在看来,绝大部分都是别人盗用菩提达摩之名而作。不过,更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因为菩提达摩曾在少林寺后山的一个山洞里面壁九年,也就是说在少林寺生活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而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所以,少林寺的很多所谓绝世武功,也被冠以达摩的称号。什么达摩拳、达摩杖、达摩剑、达摩易筋经、达摩洗髓经等等,不一而足。这真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看来真是树大招风啊。不过,要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红尘洗梦却窃以为喜。因为不论是某个流派也好,某种武功也罢,如果要用某个人的名字来命名,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大有来头,一定是有很大的号召力的。如此看来,某本书或者某种武功能冠以菩提达摩的大名,哪怕是强加的,这至少从某些方面证明了菩提达摩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也证明了菩提达摩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

  日期:2018-04-04 09:53:21
  第六节 慧可调心

  禅宗二祖慧可从达摩佛学院毕业,并且继任佛学院院长后,便四处打广告八方抢生源。从菩提达摩的遭遇上就可看出,那时佛学院的招生工作异常艰苦,你去抢生源,稍不留神就会演变成别人要抢你。而且不止抢钱,还会抢命。
  所以,慧可大师为了躲避佛教别的宗派的围攻和迫害,只得来到比较安宁的安徽岳西县司空山隐居。来到司空山后,慧可大师在司空山主峰下发现一个山洞,这个山洞比较宽敞,而且洞中滴水成泉,冬暖夏凉,真是一个天然的隐居宝地啊。于是,慧可大师便在这个山洞安居了下来。
  不过,慧可大师虽说是隐居,但是佛法还是要弘扬的。于是,慧可大师悄悄的到处张贴招生小广告,希望有人前来报名,达摩大师的禅法,可不能在自己的手中断绝了啊。
  招生广告打出去没过多久,居然有人慕名找上门来了。看来,慧可大师比他的师父菩提达摩的运气要稍稍好点。
  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有一个信佛的居士,不通报自己的姓名,就径直来拜见慧可。在古时候,去拜见陌生人或者稍有名气的人而不通报自己的姓名,是件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而且此人有四十岁了,那个时候的四十岁,可是真正的大龄人了。不像现在,你四十岁了,还可以被称为年轻人。不止岁数大,而且这个人外表看起来也不咋的,有点猥琐的样子。猥琐的原因,是因为他有风恙。也就是有点头痛、眩晕、恶风、站立不稳、四肢抽搐、手脚震颤等等。当然,病情虽然严重,但离死还是有段可以拒绝的距离。这种人,要是在别的寺庙,早就被侍僧拦在了外面,估计是没机会见到方丈师父的。

  不过,慧可大师已经是佛学院的院长了,早就没有了这些世俗之见,而且,他本人也是在四十岁的时候,去拜见菩提达摩的。并且,更为关键的是,佛学院只有他这个学生来报名咨询,你高兴都来不及,还想去挑个年轻点的英俊点的啊。所以,慧可大师很客气的接见了他。
  这人给慧可作礼后,便哆嗦着道:“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这话看起来非常一般,可是细想之下,却非常厉害。禅宗讲究单刀直入,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没有那么多的说教。就好像前面菩提达摩的“并无功德”和“不识”一样。后来的五泄灵默禅师去参谒石头希迁,进门便说:“一言相契即住,不契即去。”都是没有虚言假语,直奔主题。

  这人说我有风恙,请和尚忏罪。意思就是你不要给我东扯西拉的,马上把我的风恙之病治好了,才算你有本事。其次,佛教讲,人有病或者其他的灾难,都是自己今生或前世有什么罪过,所以才会得病有难,而佛教有很多的法事,忏罪,也是其中之一。可是问题就在这里,要是慧可大师去给这人忏罪,却正好中了这人的机关。因为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于教下的那套,禅宗历来是驳斥的。你要是不给他忏罪,却又有违所请。看来,这个居士猥琐的外表下,却有着对佛教理论非常精通的体悟。

  不过,他今天面对的人是达摩佛学院的第二任院长慧可大师,这种风格的问话,他已经在菩提达摩那里早就用过了。所以,慧可大师也是单刀直入的回答:“将罪来,与汝忏。”这和菩提达摩当年回答他的话“将心来,与汝安。”完全一样。
  面对这样的回答,这人自然有点愣住了,罪这个无形无质的东西,如何拿得出来呢?这人沉思很久,才回答道:“觅罪不可得。”
  慧可马上道:“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既然觅罪不可得,那还忏个什么呢?
  这人和慧可大师的问答,几乎和以前慧可大师与菩提达摩的问答完全一样。看来,问答双方都厉害啊。

  不过,后来的梁山缘观禅师却更进一步道:既然觅罪了不可得,那么罪性到那儿去了呢?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更进一层道:不但罪性了不可得,就是寻找罪性之人同样了不可得。梁山缘观禅师随说随扫,层层剥落,直见禅心,不愧是明眼宗师啊。
  这人问道:“今见和尚,已知是僧。为审何名佛法?”
  慧可大师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
  这人不禁大为感慨的道:“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
  慧可大师对这人的这番感慨深以为然,心里默念道:此人堪为法器,不但可以进入佛学院深造,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佛学院的下任院长人选。这种优质生源,可不能让别的佛学院抢跑了。于是,立即为此人剃去须发,让其出家。并且说道:“你堪为我佛家的宝器,我另外给你取个合适的法名,你以后就叫僧璨吧。”璨者,美玉也,明亮也。僧璨者,僧中之璀璨夺目之美玉也。慧可大师看来真是慧眼识金啊,此人日后果然成为僧中美玉——达摩佛学院的第三任院长。

  所谓货比三家,僧璨还没来得及去别的佛学院咨询下,就被慧可大师当场录取,剃完须发整理好仪容后跟着就发了校服定了学号安排好了座位开始上课,整得就好像害怕自己跑了一样,也不问问自己的学费带没带。
  不过,既然被留下了,那就先在这个学校待段时间吧,实在不行再转学也不迟。僧璨同学打定主意后,于同年的三月十八日,又在光福寺受了具足戒。然后才回到慧可的达摩佛学院来继续深造。在上课学习的过程中,僧璨同学惊奇的发现,自己患了多年的风恙,居然神奇的渐渐好转了起来,并且最终痊愈了。僧璨同学简直高兴地嘴巴都合不上了,但让他更高兴的是,慧可大师的禅宗课程,自己也是越学越有心得。看来,别的佛学院就不用去了,自己就安心在达摩佛学院学习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