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11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23 10:09:53
  而且,更让萧昂暗地里高兴的是:这种真资格的海外顶尖人才在自己这儿,那可是个天大的给皇上拉关系套近乎的绝佳机会,现在皇上喜好佛法的疯狂劲,那可是世人皆知的啊。如果自己有机会向皇上成功推荐海外佛学的最顶尖人才,那自己不就在朝廷露了一个天大的脸吗。不过这个心里的小秘密,那是绝对不能在菩提达摩祖师面前表露出来的。
  所以,萧昂一边热情款待好菩提达摩,找各种机会向他讨教禅法。一边派出特使,用八百里加急特快专递向梁武帝汇报。

  日期:2018-03-24 09:35:43
  不过有个问题,红尘洗梦至今没有弄明白,那就是菩提达摩在和萧昂他们交流,以及后来和梁武帝他们交流时,是有翻译还是没有翻译?还是菩提达摩早在印度时就学会汉语了?对于这个问题,红尘洗梦翻遍众多的书籍,也许也是自己孤陋寡闻吧,别说明确的答案,就连模糊的线索都没有。菩提达摩别的问题,比如出生日期啊,死亡日期啊,多久来华的啊,是否确有其人啊,是不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啊,留下的那些著作的真伪啊,等等等等,大家都争得面红耳赤,莫衷一是。唯独这个问题,所有的人似乎都在暗地里达成了某种默契,那就是谁都整死不提这个问题。所以,对于菩提达摩的语言交流问题,我们毫无线索可言。

  不过,先前我们提到,菩提达摩从小聪明伶俐且博览群书,而且不管学习什么都能通晓其中的真意。再加上师父提前六十七年就预先告知他要去中华弘扬佛法,所以菩提达摩应该早就在进行学习汉语、中华文化、中华风俗等各方面的准备了。而且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佛教的传播,更使得双方的语言能有机会互相交流了解。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想必菩提达摩在离开印度时,就应该学会汉语了吧。而且,在航海而来的三年中,菩提达摩肯定会在路上更勤奋的学习汉语,以期能与汉人自由地交流。红尘洗梦本人是倾向于上述认识的。

  梁武帝,本名萧衍(464年——549年)。他可是个历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不但可以自己带兵打仗并取得非凡的成绩,而且博通文史,才思敏捷。作赋写诗,那也不在话下,并且不乏佳作。但是,梁武帝能名垂千古,却并非他的文治武功,而是因为佛教。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梁武帝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为痴迷佛教的帝王。
  梁武帝不仅自己信佛吃斋,还接受菩萨戒,以后便不近女色。由于他的倡导,全国上下都以信佛吃斋受戒为荣。梁武帝还大兴佛寺,使本国佛教最兴盛时,佛寺最多达到了两千八百四十六所,每座佛寺都富丽堂皇且资产丰厚。后来唐朝的杜牧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当时梁朝的真实写照。另外还广度僧尼超过十万之众。梁武帝不仅每天早晚两次烧香拜佛,并且于公元527年,亲自到同泰寺,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而且以后还四次出家为僧,每次都是大家出钱把他从寺庙赎回去。还下令将国号改为大通。

  这样一个佛法帝王,收到萧昂八百里加急特快专递,得知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来了禅宗的二十八祖,而且拥有世界佛教协会总会会长释迦摩尼亲笔签发的灵山大雷音寺佛学院毕业证书,货真价实,童叟无欺。那自然是喜出望外,立即派出特使,专程前往广州,迎接菩提达摩到南京来见自己。

  那个时候的交通非常不发达,跟现在出门以小时为单位不同,那个时候出趟远门,那是要以月乃至年为单位的。所以,菩提达摩在路上颠簸了差不多一年,直到第二年的十月一日,才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抵达当时梁朝的都城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梁武帝听说菩提达摩来了,赶紧叫手下去请志公禅师来。对于梁武帝这样一个释迦摩尼的铁杆粉丝来讲,身边肯定随时都供养得有国内的高僧的。
  志公,就是梁武帝供养的高僧中的高僧。志公在当时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啊,那简直就是天王巨星级别的存在。
  志公,《高僧传》载其: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而且志公大师曾经以自己非凡的神通力,展现十八层地狱的种种苦相给梁武帝看。梁武帝自然是看得心惊肉跳,魂飞魄动。于是武帝问志公大师:“大师,怎样才能减轻地狱之苦?”志公大师回答说:“若闻钟声,斯苦暂息。”于是天下的寺庙,没有不安置大钟的。所以,我们现在进入任何一个寺庙,都能看到钟楼,那就是志公大师倡议的结果。
  由此可见,志公佛法高深,行为怪异,不但修行功夫了得。并且对人说出的话常常如同谶言一般,日后往往都会应验。所以国内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下至读书人士,普通草根。都以能认识和供养志公为荣。梁武帝自然早早就把志公请入京城来供养起了,并且还特意下命令,专门给志公大师颁发了一张皇宫出入特别通行证。以方便志公大师可以随意进出皇宫。这种待遇,古今中外都不是那个人能轻易享受得到的。

  梁武帝叫志公来,随同自己一起接见菩提达摩,这就给后世的历代帝王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再有所谓的高僧进宫时,不论是国内的名僧还是外国的和尚,皇帝常常会叫上国师或者自己熟悉的佛家高手,陪同自己一同去接见,一来给自己壮胆。二来自己更容易学习佛法。三,就是要请国师在一旁辨别真伪。须知,不论哪个年代,所谓的大师都是满天飞的啊。
  而且,梁武帝在皇宫中侍养大师,以帝王之尊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并且其遗毒一直祸害流传到现在。君不见现在的一些高级公仆,不也常常在身边侍养这样神人那样大师吗。
  菩提达摩终于来了,梁武帝叫志公大师暂时在屏风后面待着别动,自己满面笑容的先迎了出去。
  一番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不痛不痒的寒暄后,爱好佛法且虔心向佛的梁武帝终于首先切入了佛法的正题。这种问题,才能彻底了解一个人的底细。装,你是装不出来的。自己怎么说也算是半个僧人了,佛教的那套,想蒙自己,没那么便宜。而且,屏风后面还有真正的鉴别高手在呢。
  梁武帝恭敬问道:“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说出此话后,梁武帝自然是满心自豪的。确实,梁武帝号称“皇帝菩萨”,以帝王之尊,成为释迦摩尼最铁杆的粉丝,对于佛教的发展,那可是有天大的贡献的。
  但是,菩提达摩的回答让梁武帝几乎跌破眼镜:“并无功德。”

  并无功德。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惊起滔天巨浪,打破无数人心目中的的佛法大梦。
  并无功德这句话,不仅是古时的梁武帝听了后茫然不知所措,就是现在人听了,同样会茫然不知所措。不仅让古时的那些饱读经书的法师们目瞪口呆,就是现在那些饱读经书的法师们同样会目瞪口呆。因为这和佛教那些僧人宣传的根本就不一样,和自己平时理解的佛法也完全不同。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你随便去问那个和尚:烧香拜佛,供养僧侣,造寺写经,有无功德?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有,不但有,而且是天大的功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