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云》
第43节

作者: 赵明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18 19:10:49
  第三十七章
  一
  几个月后高远的骨伤基本愈合,臂力功能逐渐恢复。如果说在这之前,他谎称已经痊愈而获准参加省外缉捕行动,是参有水份的话,那现在高远的确康复得可以了。骨头是长好了,但肌肉却出现明显的萎缩,两个手臂竟然粗细不一,这让高远始料不到。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恢复肌肉力量高远给自己制定了循序渐进,增强臂力肌肉的锻炼计划:每天握力器握力300次,哑铃弯肘100次,拉力器扩胸100次,外加俯卧撑100次。他从阅览中获知,很多人当肢骨骨折慢慢愈合后,周围的肌肉却已经萎缩了,出现双腿双脚或双臂粗细不匀称状态。就像马尾巴承担着保持平衡,驱赶蚊蝇和调节方向的功能一样,人体肌肉承担着支持身体与保持姿势和产生热量的功能。尤其是骨骼肌肉对承载人体重量和保持适当姿势骨头的关节,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并通过收缩或放松产生运动。高远还了解到,人体全身的639块肌肉,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承担着64种功能,缺一不可。为了增强受伤手臂的肌肉功能,高远坚持按计划作渐进式康复锻炼。他拿着哑铃依次立式弯举,单臂弯举,斜板弯举,内腕弯举,两个组合下来,已是满头大汗。每周递进10%的活动量。一段时间下来效果不错。两臂粗细不匀情况已明显消失。“生命在于运动”,对此高远有了新的体会。退出现役后,高远依然保持着晨练的习惯,做完30分钟改编的捕俘拳操,洗澡,洗漱,用餐,上班。只要时间允许,晚上他还会到离家不远的景华公园夜跑3公里。用高远的话说,这是燃烧脂肪,强健肌肉,不进健身房,不花一分钱的绿色健身法。与昔日战友梁志洪横向发展,渐已发福的体型形成鲜明反差,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依旧保持着“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军人风姿。去年,市局(公司)举办职工运动会,所有竞赛项目高远都报了名。最后,工会的同志告诉他,只能选报3个个人项目。

  在祝筱岚的催促下,高远在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磁共振(MRI)成像扫描,检查结果表明左臂骨折处愈合良好。骨科医生叮嘱,一个时期内避免伤臂负重推拉,坚持肌肉锻炼。这时,祝筱岚才放下心来。两人一起又到肿瘤科主任办公室,见到管嘉,向其道谢。管嘉告诉他们,平时还要注意休息和食补调养。
  二
  高远打电话告诉自己的父母他到医院检查的情况,请他们放心,他的伤已经完全愈合了,没事了。高远的父亲离休在云州军分区第一休养所,母亲在云州军分区门诊部退休。父亲高山江淮省连城人,1930年生,1945年参加新四军。由于上过几年私塾,又有一些绘画基础,被分配到江淮印钞厂,后又到华中印钞厂,北海银行印钞厂从事排字和雕刻制版工作,负责设计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并与另一位战友成为纸币上工人、农民的模特。老爷子每次讲起这段经历总是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以至高远都能背下来。老爷子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日子是1948年12月1日,那天,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发表布告:宣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新的统一货币——人民币从此诞生。母亲纪玲,东海临川人,1932年生,1950年参军,高唱着“雄雄赳赳,气昂昂”的战歌,随志愿军第9兵团跨过鸭绿江,在野战医院任助理麻丨醉丨师,后改任神经内科军医,目睹过成百上千的志愿军指战员或因炮弹炸伤或因高寒冻伤而无奈被截肢的悲壮场面。听母亲说,老头子嘴很严,首套人民币的防伪暗记向她保密了30多年,尽管第一套人民币已经停止流通了20多年。平时,父母亲会拿出第一套人民币的珍藏版慢慢评鉴欣赏,指点出防伪暗记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尤其是50元纸币上那个人物,兴奋之余,总是感叹岁月无情,光阴似箭。每当这时,母亲会用一种自豪的口吻说:“要不是你爸当时那么帅气,老实,你妈怎么会嫁给他呢!”

  老爷子此时也会乐呵呵地说:“新中国第一个男模特,能不帅吗,那时,你妈她们几个女兵争抢的厉害,你妈气质更好,又很有孝心,所以嘛,我就同意了。”
  前一段时间,父母亲一起回江淮老家了。每年清明前后他们都要回老家一段时间,去祭扫战争年代牺牲的战友和家族先人,走走看看当地的发展变迁,给学校的学生讲讲光荣传统,一住就是几个月,大有乐不思蜀的意味。今年这期间正遇高远受伤,眼不见,心不担,高远未将受伤之事告诉两老,倒是亲家祝成安无意中透了风,母亲电话问询时,高远才说了实情,只是表达为:小毛小病,不日即好。

  三
  趁着时间宽裕,高远约了梁志洪,杜鹃一同前往德茂县杜鹃舅舅处。梁志洪骑着他的摩托车载着高远,杜鹃骑着她的电动车,一路奔驰来到杜老先生的诊所。入城时,高远买了一个水果篮。此次高远来德茂是面谢老中医的。由于老中医的秘制膏贴疗效奇特,大大缩短了高远的愈合期,高远专程面谢。
  诊所是一座两层楼房,据杜鹃介绍,这楼房是杜家祖上留下来的,“文丨革丨”期间被没收,做过一个时期“造反派”的指挥部。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房子退还杜家,杜老先生复出江湖,再度执业,开设骨伤专科诊所。
  诊所门口一块铜匾上铸刻着“东海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一楼侯诊室墙上挂着数面锦旗。
  老中医对高远略有所闻,不曾见识,今日相见,顿觉高远有贵人之相。心想,难怪侄女时常拿高远与侄女婿梁志洪作比,还经常奚落挖苦梁志洪。高远见杜老先生耳聪目明,身板硬朗,一头黑发,称杜老决不像已是朝杖之年(即80岁),并希望杜老先生健康长寿到期颐之年(即100岁)。老中医哈哈大笑:“还是顺其自然,听由天命吧。”
  高远道谢后,老中医查看了高远的手臂,用手捏掐了一阵,认为恢复的很好,无后遗症状,并对日后需注意的事项交代了一番,特别是要重视做手臂的拉伸动作,说着做了个动作示范:“俗话说,筋长一寸,寿高十年,每天都要坚持做。另外,再拿一些膏贴,以备不时之需。”
  高远:“杜老,我有一个请求,不知当说不当说。”
  老中医:“当说无妨。”

  高远:“我看到门外墙上那块牌匾,上面写着是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既然是传承,就得有人来接传,您老说对吧。我觉得应改一改祖上一些过时的老规矩,您应当让杜鹃,您的侄女成为您的传承人之一,接好这一棒,您说对吧。”
  老中医想了想:“高处长,你说的话,非常正确,要把中华医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就得培养年轻一代,我早先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是我多年的执念,现在收带了几个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觉得还不够,如果我的侄女愿意,我非常高兴,乐然其为,将杜家医术传教于她。过去是传男不传女,如今是新时代了,那些旧规矩是该改改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