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44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黄门居河西者,多恃险不宾。时周文方与神武争衡,未遑经略,乃遣黄门侍郎杨就安抚之。五年,黑水部众先叛。七年,别帅夏州刺史刘平伏又据上郡反。自是北山诸部,连岁寇暴。周文前后遣于谨、侯莫陈崇、李弼等相继讨平之。

  日期:2018-04-23 09:11:49
  北匈奴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郅支单于部为北匈奴。北匈奴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各族进贡,威震西域,一度领导了匈奴的短暂复兴,最后被汉朝远征军击破,余部西迁至中亚地区,东欧地区。
  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支。南下附汉的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为北匈奴。和帝(刘肇)时,北匈奴被东汉和南匈奴击败,一部分西迁,其余留居鄂尔浑河流域,后被鲜卑所并。
  (一)历史
  (1)西汉时期
  ①五单于争立

  公元前60年左右,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是为南匈奴,郅支单于部为北匈奴。
  前58年,匈奴东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栅为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自杀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击败呼韩邪。此时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是为五单于争立时期。屠耆单于先后攻击乌籍、车犁,乌籍、车犁皆败走西北与呼揭合兵,呼揭、乌籍皆去单于称号,拥车犁为单于,为屠耆所败。呼韩邪乘机进攻,屠耆大败自杀,车犁也率部投降。

  不久,呼韩邪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居东边。屠耆从弟休旬王也自立为闰振单于。前54年,闰振率军东击郅支,兵败被杀。郅支乘胜击破呼韩邪,据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在这之后,跟随郅支迁到咸海边的这些匈奴人消失了。西部的这些匈奴人没有记下自己的历史,因为他们缺乏与可以把他们的情况保留下来的任何文明大国的接触,如我国记下了东匈奴人的历史。直到公元第4世纪末,约370-375年间,当他们的后裔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这些匈奴人以及他们的首领巴拉米尔和阿提拉才再现于古典历史上。

  (2)东汉时期
  ①南北匈奴分立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46年前后,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河套。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②汉伐北匈奴及争夺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民互市。北匈奴从65年至72年不断入侵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在南匈奴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优留单于。

  ③天山之战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十一月,北匈奴侵袭河西,明帝决定发兵进攻北匈奴。次年二月,东汉政府大发边军,并联合南匈奴、卢水羌胡、乌桓、鲜卑共数万人,分4路出击:谒者仆射祭彤与度辽将军吴棠出高阙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进袭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的北匈奴皋林温禺犊王;奉车都尉窦固及骑都尉耿忠出酒泉塞(今甘肃酒泉),进击白山(今新疆天山);驸马都尉耿秉与骑都尉秦彭出张掖居延塞,向三木楼山方向进攻;骑都尉来苗与护乌桓校尉文穆出平城塞(今山西大同),向匈奴水(今内蒙古翕金河)方向进击。

  4路军中,窦固(~公元88年)、耿忠一路战绩最佳。2人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胡1。2万骑兵出塞后,长驱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部,斩杀千余人,随后又追击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攻占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在这里设置宜禾都尉,留驻吏卒屯田,然后返回。其余3路均因北匈奴远遁无功而还。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窦固二次兵伐天山,在蒲类海击破白山部匈奴,进而前至车师,复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恢复了汉与西域的交通。
  这次东汉4路大军出击,虽未消灭北匈奴的主力,但是重新打通了西域,实现了斩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在这次战役中,东汉首次征调少数民族军队共同进击匈奴,为其 以夷伐夷 战略方针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④汉破北匈奴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4年,南匈奴亭独尸逐侯鞮单于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亭独尸逐侯鞮单于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遗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单于,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