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儿》
第58节作者:
五花肉 白莲花很不耐烦的样子,昨天她看到的消息,不过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没想到愈演愈烈。
“你也不用在意,他们的叫唤对咱们造不成多大危害!”
“虽然不至于被绊倒,但是看着有点恶心,吃了苍蝇一般!”
“这群人是这样,尤其是儒派体系出来的有些人,思维僵化,礼教严重!”
陈安歌敲着桌子,儒派吗?
大明朝被那群利己的狭隘儒家弟子害的不浅,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一副老样子。
回家之后陈安歌打开电脑搜了梁余庆的书粗略的看了看,随即打开档,在《志异合集》里面另开分卷,发了一则小短篇!
短篇名为:《孔乙己》
这个世界的大明朝历史长一些,而后并未有清军入关占据北平的悲惨事件发生。
大明朝名存实亡,一分为二,割长江而治。
史称南北明!
北明自诩朱家正统,一向瞧不起南明,但北边草原的势力虎视眈眈,连年征战不断。
南明虽说是旁系出身,但江南多富庶,粮食充裕,都城南临更是夜如白昼。
但也不尽安全,当时海航已经发达,未分裂前已经有岸口通商,南明占据地利,吃下了百分之七十的海航资源,但也承担了海面百分之八九十的危险。
南北明时期其他版块日日发生变化,战争不断。
而战争才是促进发展的利器,偏偏不管是南明还是北明都继承了它老爹明朝的腐儒主义。
举国下以科考为首要任务,官高人一等,穷苦人为了一个读书的家破人亡,忍饥挨饿都是常有的事儿。
格物早丢到姥姥家了,航海慢慢被商贾控制,而商贾又被儒派拿捏,整个南北朝形成了另类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但此时的儒系也和春秋早期不同,更和汉武帝倡导的独尊儒术不同。
这也造成了这群儒系越来越没有家国意识,以至于后期一大群官想着随便来人坐皇帝,哪怕是外夷位也无所谓。
这种思想是南北明覆灭的根源所在,南北明两百年之后,这片大地再度陷入混乱,形成了另一幅五代十国的景象,各族人起兵分化地盘,明朝最后的地盘被挤在最北边,瑟瑟发抖,苟延残喘。
不过这种局面并未持续多久,海面洋人的到来摧枯拉朽的平A了过去,热武器开始出现在视野之。
半个大华版块几乎被海面来的洋人占据。
毕竟有几千年的古老思想,大统一思想更是从秦皇深埋人心。
各地运动兴起,长江流域那位率军兴起的伟人跟开了外挂,吃了韦哥一样。
仅仅用了三年统治了另外一半大华,和另外半边形成对峙之势。
毕竟是老祖宗的地盘,再加另外一半大华版块的洋人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内战完毕后外战连半年都不到彻底胜利了。
当时民族愚昧,盼望着君临天下,谁知道那位伟人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什么君制封建制,都他妈滚蛋,大华终于建立,举国欢庆。
这都是一百多年前的历史,陈安歌这辈人是没有资格经历的,当然他老爸也没资格,他太爷爷小时候可能还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余威。
没有了皇帝,大家都欢欣鼓舞,但有一部人却担惊受怕。
甚至当时还闹了几起复明,大肆怀念明朝繁荣。
跪久了,站起来的膝盖骨都他妈自己挖走了。
而后开了外挂的大华经济起飞,科技更是后来居,世纪八十年代重回世界巅峰,直到如今,已经快五十年了。
回顾历史的时候,多数人对于明后期和南北明深恶痛疾,市面曾留下不少一针见血的著作。
其最著名的当属杨国保老先生的《南北明200年》,这本书杨国保老先生听了他父亲的口述,翻阅不少资料写出来的著作。
全书九万九千零七字,字字见血,句句落泪,段段发人深省,堪称历史血泪。
博微口诛笔伐的事情自然也闹到了黄金屋,天龙的书评区已经被爆了。
被煽动而来的新人疯狂的攻击,角度刁钻,思维葩,令人称赞。
当然护着的也不少,大伙儿是看书图个爽快,你偏偏跑来添堵,行,你叫我不爽,老子叫所有人都不爽。
一时间站传道者的粉丝开始大规模反抗。
颇有些你方唱完我登场的味道。
陈安歌觉得应该给这些人的头标记红蓝条,骂的没血没魔了赶紧下场在商店买道具,又或者回泉水等待满血复活,再加入战场。
实在是精彩绝绝,让人不忍拍手叫快。
终于,一直因为过年休息没怎么更新的传道者,出现了新的篇章。
等蜀山的希望更新的蜀山新章节,等射雕的希望出射雕的新章节。
但唯独没想到是《志异合集》出现新的故事了。
如今《志异合集》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小短篇了,每篇都是爱情故事,女主人从鬼,到狐,千百怪。
虽然短,但胜在精彩。
如今有了新故事大家一拥而。
只是读着读着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孔乙己!
一些暂时没懂的只是觉得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故事,其的一些片段描写有点搞笑而已。
但看懂了的人,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如炸雷一般,让人的呼吸都逐渐急促了。
这……
这短篇有毒啊!
看传道者书籍的有不少大学生,读历史系的某些粉丝一看短篇立马明白了。
当然最骚的还是陈安歌发完《孔乙已》之后标明可以转载的字样。
那些粉丝能不明白什么意思吗?
当即有人买了博微大V,彻底把这短篇搬到了博微。
一股风云肆虐的波涛,像是七八月的雷雨一般,在震耳欲聋的打雷闪电开始了。
“我滴乖乖,这篇章……”
“真的不敢想象,如今年代竟然还有人能这么娴熟的运用高端讽刺手法!”
“只能说,社会的悲哀!”
“大抵是懒吧!”
“作者毫笔很锋利!”
《孔乙己》这篇章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对孔乙已的嘲讽,叹息,社会局势的谴责种种。
但不管怎么说,那群读书人的五谷不分和自命清高终究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结合当时社会局势而言,似乎挺正常,但现在是什么社会?
“凡事都追求个性,追求开放性,人人有权利,人人平等,若是在当今社会还有孔乙已这种人,只能说脑子不好使!”
“真脸疼啊,犹记得某人说传道者只会写取悦于人的儿童小说!”
“一篇《孔乙己》送给某位坛大佬!”
日期:2018-05-27 09:4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