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是怎么回事?》
第22节

作者: 笑望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九龙俩人正看着,王老师脸带着笑容,迎了出来:“路辛苦了吧,这里可不好找,这位是?”
  王老师指着腊实问道。
  “是我的同学,叫腊实,他可是您的粉丝,一听说我要来这,自告奋勇开车过来了。”
  九龙指着腊实介绍。

  “王老师,您好,久仰大名,今天能见到您,太高兴了,这一路我都在想您呢,根本不辛苦。”
  然后双手握了过去,腊实嘴可真甜,明明在路开车还牢骚满腹,见了王老师换副嘴脸。
  “欢迎二位朋友光临,咱们都是石友,别客气,来,我带你们进去,不用收门票了。”
  王老师微笑回答。
  九龙表示感谢,伸出右手握了过去。

  王老师边握手边介绍:“我们这里空气蛮好的,你看,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是的,一路向前走,芙蓉花,三角梅,四季桂,都在笑嘻嘻地向九龙招手,腊实跟在后面,边走边拍照。
  很快,到了目的地。
  这是一栋传统砖木结构的建筑,屋顶红色琉璃瓦格外显眼,大门方横匾书《东南花都天然石博物馆》,门右侧一方大型石引起了九龙关注。
  “这不是‘龙王?龙宫’石吗?摆在这么显眼位置,王老师高明。”
  九龙和王老师走到此石面前,叫腊实给他俩在‘龙王?龙宫’前留个影。
  拍照完,九龙想往博物馆走去,腊实不乐意了:“你懂得和王老师合照,当我空气吗?王老师,行行好,也让我沾点光吧。”
  王老师被腊实逗笑了,招手叫来馆里的工作人员:“来,我们三个合拍一张。”
  九龙见王老师那么细心,点了点头,一起合照。
  稍后,王老师推开玻璃门,把九龙他俩引进展馆,映入眼帘的是形态万千的大小精品藏石,每一块都颇具特色,惟妙惟肖。
  九龙看到这些藏品,以大的为多,动不动以吨为单位,从几吨到几十吨的都有,一方石头占了一个房间的位置,太夸张了。
  这些石头,不要说捡了,是要从河里运回来,也要花不少心思。
  “这些石头太大了吧,我捡的和这些起来,简直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太让我震撼了。”
  腊实边看边摸,爱不释手。
  “我捡的雨花石更小,连一根毛都不。”
  九龙也是一通感慨,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王老师“嘿嘿”笑着,把他俩带到一方巨石前。
  这方形似昂首飞翔的巨石特别有气势,看来是镇馆之宝了,王老师似乎也颇为得意,介绍说这叫“华夏图腾”,是一条龙,而且长度近二米五,他体现了九龙璧的一大特点,算是九龙璧的灵魂。
  “什么特点?”九龙好地问。
  王老师摸着此石说道:“你们来摸一下,能感受到什么?”
  九龙顺手摸了摸,在古铜色肌肤,肌理丘壑明朗,遒劲舒畅:“这方石肌理不错!”
  “对啦,这方‘华夏图腾’是肌理的典型代表,而肌理丰富,是九龙璧的最大特色,九龙悟性不错,有前途,想不想听听九龙江的传说?”王老师对九龙的回答表示满意。
  “九龙江?”不是孕育九龙璧的母亲河吗?自己从小被父亲起名九龙,莫非父亲有先见之明,早预知九龙江会出宝藏?或者,预知我长大会玩九龙璧?先听听王老师怎么说。
  王老师先从龙讲起:“龙是华民族之图腾,至尊至圣之象征。
  “《易经》有‘九五,飞龙在天’之说。
  “相传古代华夏两龙曾携七小龙子来到闽南母亲河畅游,九龙江由此得名。
  “而华安、龙溪两地主要山脉便称为九龙岭。”
  随后王老师话峰一转,谈到他的宝贝:“龙山龙水,孕育出了华夏之魂‘龙图腾’,此石玉质高坚,造型特,雄浑壮丽,气势非凡,青玉色和黄铜色相间,庄重古朴,青色乃玄天之色。
  “天为乾,为父,黄铜色是大地之色,地为坤,为母。
  “华儿女是龙之传人,肤色也是黄色,可谓‘天地人和’,乃至高、至大、至和,而达至善至美,正合‘九五之尊’。”
  没想到一块石,被王老师这么一解析,显得高大了,不愧是大咖。
  这还没完,王老师再叫九龙仔细看看,它又像什么?

  九龙当时第一印象是龙,看到旁边注解和自己一样,也不再多想,听王老师这么一说,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国地图?”
  “对了,年纪轻轻,一看懂,我年轻时强多了。”王老师边夸边说,“你看看,这里有二条平行曲折的沟壑,很像祖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从天而降,蜿蜒穿行,浪涛翻滚,响声如雷,震撼魂魄,尽显‘奔流到海不复回’之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