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信步话春秋》
第47节

作者: 钱越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09 19:50:34
  十一、爱恨情仇 1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传说中的古帝少昊的都城),定都曲阜。周公身为周王朝的开国功臣,又是王室宗亲,需要留辅年幼的周成王,因此无法亲自赴任,故命嫡长子伯禽前往代为治理。伯禽前往封国就任前,周公告诫他:“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于天下而言,我够尊荣的了。然而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餐饭三次吐出食物,起来接待士人,仍旧会担心失去天下贤人。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能以有国土而对人骄傲啊。”也因此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成语。

  周公旦从辅佐周武王开始就尽心尽力为周王朝打点一切,摄政期间,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主持制定和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等周王朝的根本性典章制度,夯实了周王朝的根基。待成王成年之后归政于他,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忠心辅佐幼主的美谈。
  伯禽在位期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其后,成王感念周公旦,特赐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成为王室第一亲藩。鲁国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鲁人也以此为荣。步入春秋战国这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后,鲁国成为周礼最为典型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颂“周礼尽在鲁矣”。
  自鲁公伯禽以下历考公酋、炀公熙、幽公宰、魏公晞、厉公擢、献公具、真公濞、武公敖、懿公戏、伯御(无谥号)、孝公称6世12传至鲁惠公弗湟。
  鲁惠公的嫡夫人、来自宋国孟子没有生儿子。孟子死后,惠公以声子为继室—未被封为夫人,《史记》称其为“贱妾”,估计是声子的媵妾—声子生公子息姑。

  宋武公的女儿仲子,生下来手上有形似 “鲁夫人”字样的掌纹,因此宋武公就把仲子嫁给鲁惠公以继任夫人,生太子允。
  关于仲子,《史记鲁周公世家》的说法是:公子息姑成年之后,鲁惠公为他议定仲子为妻,可仲子进入鲁国后,惠公见她生的仪态万千,心中春心萌发,遂将其强行占为己有,并立为其夫人。此说有待商榷:
  其一,与《左传》的记载有矛盾,《左传》并无“父夺子妻”的内容。《左传》对于此事的记载为“归于我”,而这模棱两可的三字成为大多猜测之词的策源地,然按此三字解释为归于鲁惠公非常通顺。
  其二,《左传》明确记载的有两例“父夺子妻”的事件,其结果都是以父子反目发生流血冲突告终,有一有二必有三。事实上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在其君位的继承上较大多诸侯国要特殊的多,鲁惠公之前的君位继承充斥着兄终弟及和弑君上位,并没有依照周王室制定的嫡长子传承来。因此如果鲁国真的出现“父夺子妻”,父子关系不会表现的这么和平。
  日期:2018-08-10 11:38:16
  十一、爱恨情仇 2

  鲁惠公末年,本为姻亲的鲁宋两国不知因何原因,双方反目成仇兵戎相见,交战于宋国的黄地,宋国战败。
  前723年,在位46年的鲁惠公去世。在此前后,因黄之战战败的宋国兴兵来讨,面对如此形势,太子允年幼,不足以担当重任,故在群臣的推举下庶长子公子息姑依周公之例代摄国政,是为鲁隐公。
  鲁隐公是摄位,而不是继位,《春秋》、《左传》交代的很清楚。
  前722年,也就是鲁隐公元年,是我们能够查询到中国古代详实史料的起始点,因为《春秋》、《左传》记事始于此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一个年份。
  这样个的重大时间点,《春秋》、《左传》记载的第一件事却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字。
  《春秋》:“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时期,并没有统一的历法,通行的主要有夏历,商历和周历3种,各诸侯国使用不同的历法。这里标明“王正月”,表示鲁国使用的是周天子的标准历法,也就是周历。—中国传统历法以地支对应各月(闰月对应地支同前),取冬至日所在之月为子月,其后以此类推。三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岁首,也就是正月朔日(初一)的不同,周历使用子正(即以现在的十一月为正月),殷历使用丑正,夏历使用寅正。自两汉以后历法恒用寅正,现在的农历也因此被称为夏历。“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历法涉及到祭祀,采用何种历法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一年的起始之日“正朔”,在后世也被用来指代正统。

  照例新君即位,当书“公即位”,少有的几个例外《左传》都有注解。
  隐公元年不书“公即位”,《左传》对此解释的很清楚:“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日期:2018-08-10 19:23:42
  十一、爱恨情仇 3
  隐公摄政后,一直很注重自己的是摄君位,不是即君位,身份敏感,因此行事十分低调。
  由于鲁惠公死时,鲁国遭遇战争威胁,他的葬礼举行的较简单。隐公元年,局势稳定后,鲁国决定于十月十四日改葬鲁惠公。
  改葬鲁惠公这样的大事,鲁隐公没有亲临现场,而由弟弟太子允充当丧主,因为依制“丧主”为逝者的法定继承人,他不敢以鲁惠公继承人和国君的身分自居,故此避开此事。
  同年十二月,鲁孝公之子、隐公的叔父公子益师(字众父)去世。公子益师生前是鲁国的卿大夫,按制卿大夫的小敛之礼,国君应该亲自到场,但因为鲁隐公不以国君自居,所以没有参与。
  前720年夏,鲁隐公生母声子去世,《春秋》的记载为“君氏卒”。依礼国君身母死,会以夫人之礼安葬,《春秋》也会书“夫人某氏薨”、“葬我小君某某”。鲁隐公自认不是国君,因此没有按照夫人之礼为声子治丧:没给诸侯发讣告,安葬后没有回到祖庙去哭,没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神主的旁边。因为不为夫人,所以《春秋》称之为“卒”,而不称为“薨”;也不记载下葬的情况,没有记载她的谥号。只是因为她是鲁隐公的生母,所以破例称之为“君氏”记上一笔。

  相对于对待自己生母的低调,对待太子允的生母仲子要高调的多。
  前721年,鲁惠公夫人仲子去世,《春秋》记载“十有二月乙卯(十二月十五日),夫人子氏薨。”
  前718年九月仲子的祭庙落成,鲁隐公打算表演万舞进行大规模祭祀。祭祀前他询问大夫众仲执羽的规制。众仲回答说,天子八佾,—佾为舞蹈的行列,一佾有执羽的舞者8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于是鲁隐公决定用六佾之舞,也就是诸侯的规格进行祭祀。
  所有的一切都证明鲁隐公时刻不忘自己是摄位之君,属于临时代理的国君,有把君位还给太子允的打算,所以他不张扬,不以国君自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