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楼无穷奥妙: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选载)》
第45节

作者: 刘心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这么说,可能有的朋友,还是要跟我讨论,说,你这样说,还是猜测成分太大吧?你仅仅是因为那一年宫里面,死了这么一个康熙身边的女子,后来封为一个嫔,你现在就说,小说的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就是写乾隆二年的事情,是不是太武断?我觉得,我再往下讲,你就会感觉到我真不武断,因为如果仅仅是点到这儿,其他就不说了,那么我这个说法,就确实还缺乏充分的根据。但是,大家记得吧?后面书里面有一些具体的交代,这个交代很古怪。前面我已经讲过,现在有必要略加重复,就是书里说,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她们这些人,根据朝廷的规定,就都要去参加丧葬祭奠活动,守灵期间不能回家。那么晚上在哪儿过呢?就要找一个下处来休息,于是就租用了一个大官的家庙。这本来也不稀奇,过去的贵族他们参与丧礼活动,照例要这样做。在所租的家庙,小说里面就写得很清楚了,东院是贾母她们住。那么谁住西院呢?北静王府的人,北静王府的太妃、少妃住西院。看起来是闲闲的一笔,但是你仔细想的话,咱们先不说生活真实,就以小说来说,这写得不通啊。北静王,小说里面已经说明,他的封号是王爷,是不是啊?贾家你算什么呀?贾政官职相比就低太多了,虽然贾赦有一个头衔,有一个爵位,也无非是个将军,比王爷差很远。而且过去讲究东比西贵,曹雪芹却写贾府住东院,北静王他们住西院,所有的古本,一直到通行本,都这么写的,可见,曹雪芹他不是随意那么一写,他是有生活依据的。在《北静王之谜》那一讲里,我已经讲到这个情况,那是为了说明北静王的生活原型究竟是谁,现在我又一次讲到这些,是为了告诉你,这前后的文字所描写的,究竟是哪一年的事情。

  关于《红楼梦》里的时序问题,我在下一讲里,还会有更详尽的分析。

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1)

  上一讲最后,我讲到《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里,写在参与宫中老太妃的祭奠活动时,贾府和北静王府合租一个大官的家庙,作为女眷歇息的下处;尽管贾府地位远比北静王府低,可是贾府女眷却住在了东边,占据了尊位。那他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因为他太忠于生活的真实了。
  小说里贾代善的原型,是曹寅;贾母的原型,是曹寅的妻子李氏,李氏的哥哥,叫李煦。
  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以及他妻子的哥哥李煦,是康熙特别喜欢的两个官员,一个后来让他当江宁织造,一个让他当苏州织造。什么叫织造?这官位看起来并不高,就是管理机房,给宫里面制作纺织品的这么一个机构。但实际上这两个人,跟康熙关系可不一般了!前面几讲我讲到了,他们还兼当康熙的密探,经常秘奏江南地区的气候收成,民间舆论有什么流言,还有明朝的遗老遗少有什么动向,以及退休官员的表现,等等;对遗民或退休官员,他们派人盯梢,或者亲自去拜访,实际上是摸一摸情况,然后就给康熙写密折。当时有些外国传教士,外国商人,也是他们先进行接触,然后把情况汇报给康熙。他们两人还有一个很“光荣”,但是又绝对不能把“光荣”亮出来的任务,就是给康熙挑选江南美女,充实康熙的内宫。

  康熙很喜欢汉族妇女,喜欢小脚女人。这个不是我乱说,康熙朝的外国传教士,这些外国传教士有时候很放肆,按说,他们是不能够观看康熙的妃嫔的,但是有一个西方传教士,汉名马国贤,他回去后写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京庭十三年》,书里写到,有一次,他当时不许到现场,但是他把园林亭榭的窗帘拉开了,他往外偷看,看到了康熙和他的妃嫔嬉戏的情景。他就说,在康熙的妃嫔里面,有两种装扮的女人,一种是满装的,满族是大脚;一种就是汉族妇女,小脚。他说,康熙故意用青蛙吓唬汉族的妇女,汉族妇女就吓得尖叫着跑,脚又小,跑不动,康熙就哈哈大笑。这个从情爱上讲,是一种性虐待的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从现代性心理学说,也不算太出格,这个玩笑开得不是很大,不必因为这一点就对康熙激烈否定。这个例子证明,康熙很喜欢一些美丽的汉族妇女。

  那么现在能不能查到有关档案,证明在他身边的这些汉族妇女里面,就有李煦或者曹寅给他挑选出来的呢?可惜的是,曹寅这方面的资料,现在还没有能够查出来。但是李煦方面,查得很清楚。李煦跟曹寅,一根绳上俩蚂蚱,所以在他们两个之间进行类比,进行推论的话,应该是说得通的。在故宫的档案馆里面可以查到,李煦有一个奏折,报告王氏的母亲黄氏病故的一个奏折;就说明这个王氏,一个汉族妇女,一个江南美人,她就是李煦挑选的,送到康熙身边后,得到康熙宠爱。而且,这个王氏也很争气,她给康熙生了三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就是我在前几讲提到的,在“帐殿夜警”事件当中,康熙为一个什么儿子着急啊?十八阿哥。就是用现在的临床医学观点来看,得腮腺炎的那个孩子。康熙把他紧紧搂在怀里面,还记得吧?这就是王氏生的,是一个满汉混血儿,是康熙非常喜欢的一个皇子。当然,后来很遗憾,十八阿哥死去了,没能长大成人。李煦的这个奏折就说明,这个王氏所有的事情,都由他来操办,王氏家里边,母亲姓黄,死掉了,这个事都要由李煦写奏折来告诉康熙。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的话,那不就是康熙的岳母吗?岳母之一吧,当然,康熙皇帝可能不一定这么去认,但是康熙也需要及时地知道,他身边这个汉族女子家族里的情况,那么这样的私事,就由李煦来帮他处理。你说康熙对李煦、曹寅他们有多信任。

  那么这个陈氏,虽然没有找到什么过硬的档案资料,证明她确实是曹寅向康熙推荐的,但是我的推测也并不离谱。为什么?就是因为后来发现,曹家和陈氏所生的一个康熙的皇子来往甚密,这就是我在前几讲里提到的允禧,就是康熙的第二十一阿哥。允禧还留下了他亲自题写的一个匾,我在前面也给你讲过,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匾挂在哪儿呢?恭王府里面。当然,这个恭亲王指的是咸丰皇帝的兄弟,晚清的那个王爷,这处地方在康、雍、乾时期由谁居住,还需要查找资料,也许,允禧一度住过?允禧题的那个匾上,写了哪四个字呢?“天香庭院”。你不觉得惊心动魄吗?在这些字眼上,难道一律都是巧合吗?天下有这么多巧的事情吗?怎么就巧来巧去,全巧一块儿了呢?这就说明,《红楼梦》的生活真实,和它的艺术真实当中,都有很多证据证明,现实中的曹家,和乾隆二年死去的这个老太妃关系密切。因此在小说里面,就写成了这个样子,就是这个老太妃薨逝以后,她的后代,对小说里面的贾家会如此尊重。


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2)

  我说到这儿,你可能又一头雾水。她的后代,我记得我在讲北静王的原型的时候,讲到过。北静王的原型,他的名字,来自于乾隆的一个儿子,叫永。前几讲可能过去比较久了,现在咱们回顾一下。小说里面,北静王叫什么名字啊?叫水溶,“永远”的“永”去掉一点,念什么啊?念水;一个玉子边一个“容易”的“容”,去掉玉子旁当中的一竖,变成三点水,念什么啊?念溶,对不对?所以,水溶这个名字,显然就是从永那儿过渡过来的,是不是啊?那么,你会说了,那不是永吗,永跟允禧,有什么关系啊?永后来过继给了允禧,成为允禧的孙子,明白了吗?小说里面,北静王的形象、气质,主要就取自于允禧,名字取自于过继给他的孙子,北静王是这两个人物综合起来的艺术形象。所以说小说里面,写贾家和北静王两家,在老太妃薨逝以后,他们所歇息的院落,贾家住了上院,占据尊位,北静王的少妃、太妃,甘愿住下院。小说背后是生活的真实,你现在明白了吗?他们家之所以最后能有一个允禧,有这样的荣华富贵,喝水不忘挖井人,当年谁给您推荐到皇宫里来的呀?你光是长得漂亮,没人推荐,你不也就在那儿自己憔悴到底吗?是不是?显然就是曹寅,和李煦一样,轮流地给康熙送江南美女。曹家所推荐的陈氏,也生了孩子,而且这个孩子,二十一阿哥后来还长大了,封了王,就是允禧。小说里面他就演化为北静王的形象。

  通过这些分析,你也许能够大体同意我的推断,就是说,《红楼梦》的第五十四回到第六十九回,应该就是讲的乾隆二年的故事。在乾隆二年,没有其他的任何一个康熙的妃嫔,或者宫里面跟康熙有关系的、有名有姓的女子薨逝 ,就只有这么一个,实际生活当中是熙嫔,小说里面叫做老太妃的薨逝。而乾隆为了团结皇族,表达他对祖父的尊重,为了向官员百姓表现他如何提倡孝道,当然,更是为了显示他继承祖业的合法性,就为这位熙嫔大办丧事。这成为那一年里开初的一桩大事,书里写贾母等去参与祭奠,也写在年初,完全合榫。所以,你看书里虽然石头自己说,我写的这个年代无考,但是脂砚斋就说了,大有考证。我就根据脂砚斋的指点,考证了一番。

  那么第七十回到第八十回,写的就是乾隆三年的事情。这个我也有证据。在现实生活当中,到乾隆三年的时候,曹家的情况就不是太好了,自身还撑得住,但是他们家亲戚就出事了,曹家的一些靠山,就从坚硬的石头山化为冰山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