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楼无穷奥妙: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选载)》
第37节

作者: 刘心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意思就是她的父母说,告诉她底下这句话,说老实话,她的父母可能心情也很沉重,她自己看了以后也会更痛苦,就是“令(苓)熟地归身”,也即命令她,在关键时刻,在她生长的熟悉的地方,结束她的生命。为什么?在皇族的权力斗争当中,她的家族做出了一个很恐怖的决定,让她牺牲自己,延缓双方搏斗的时机以求一逞,所以她后来淫丧天香楼,画梁春尽落香尘。她的病,原来是政治病,她的死,原来是政治原因,这个角色在书里就是这样的。在下几讲里,我会讲到,为什么她必须死,为什么她死了,义忠亲王老千岁一派就得以有喘息的机会;而她的死,虽然延缓了双方的大搏斗,但斗争仍在继续;到最后,她的事情仍旧被“当今”追究,“月落乌啼霜满天”,太阳获得了绝对的胜利,书里面的贾府,也就彻底倾覆,那也应该是整个“义”字派的陨灭,“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把这些弄清楚,我们就更接近她的生活原型了。

  张友士开药方的时候,就说明她的父母兄长是处在困境当中,不但被当今皇帝所排斥,而且想进一步夺权的话,又障碍重重,很难得逞,甚至有时候不得不牺牲掉一些东西,乃至于牺牲掉自己亲生的女儿、自己的亲妹妹。这一回的文字,笼罩着浓重的阴影,调子十分沉重,怎么能说是没有深意的游戏笔墨呢?

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经(5)

  当然,我对张友士这个药方的解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说出这些想法,仅供大家参考。我对自己原型研究的总体判断,有相当的把握,但具体到对这个药方的解读,我现在只能提供出一个初步的思路来。
  在张友士看完病不久,秦可卿就死掉了。秦可卿究竟得了什么病,张友士并没有指出来,只是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从表面上理解这句话,秦可卿得的病并无大碍,很快就会好起来。但是随后不久,秦可卿却选择了死亡。这是为什么?
  而且为什么张友士说“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为什么冬天就不相干,为什么“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而且后面写秦可卿的死,你能感到,模模糊糊是刮大风的时候,应该是在秋天,为什么总是在春秋时分决定这样人物的命运?
  在前几讲里面,我已经点明了,清朝皇帝有一种很重要的活动,就是春秋两季木兰的围猎,当然其中重要的是秋,即秋天是最重要的一次,但春天有时候也去。所以一般来说,冬天就比较平静,因为在木兰秋的时候,特别是在春天比较小规模狩猎的时候,反对派是最容易下手的,最容易掀起一个义举,所谓聚义,然后闹事,来颠覆皇权的。因此小说的这个人物,给她看病的人,实际上就是她的家族派来的一个密探来跟她透露,当然这个话是当着贾蓉说的,今年这一冬是不相干的,这一冬双方可能都按兵不动;“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春天那一次皇帝的狩猎如果这方面准备得充分的话,就有可能把皇帝杀掉。突发事变以后,这一派就可以掌握政权。那么你现在再想一想,我上一讲提到的那段情节,就是冯紫英说春天他跟着他父亲去过围场,有没有这样的情节?想一想对不对?来回至少有一个多星期,甚至有个把月,脸上还留下了轻伤,他大不幸,但是他又回来了,大不幸中又大幸。这就说明,他们尝试过一次,那段故事应该发生在乾隆元年,那一年的春天,“义”字派聚集过一次力量,做过一次尝试,没有能够成功。当然,秦可卿之死这段故事,发生在我说的这个情节之前,这就说明,反对派在每一次皇帝出去行猎的时候,都曾经或者去踏勘过地形,做过事先的准备,或者说从蠢蠢欲动到蠢动,到出手,有过一些尝试,可是都被挫败了。所幸还没有完全被皇帝彻底地侦破,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所以他们只能采取收缩的办法,牺牲掉一些利益,甚至用牺牲掉一些本族人员的办法,来维持一个再一次积蓄力量的局面。所以你看,这些描写背后,都有很多很多的可供思索的东西。

  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秦可卿的原型应该是一个不幸的公主。她的家族如果登上皇位,她就是正儿八经的公主。她得的是政治病,她隶属的那一支皇族在权力斗争当中处于劣势,而她的家族经过几次向皇位的冲击以后,都没有得逞,因此给她传递了一个很糟糕的信息,就是在必要时候让她顾全大局,自尽而死,以为缓兵之计。这就是秦可卿这个角色在小说里面,她的尴尬处境;她的原型,在生活里面也应该是类似的,处于很困难的境地。

  在秦可卿身上,除了她扑朔迷离的身世以外,更让人说长道短的,莫过于她和她的公公贾珍之间的关系。在现存的《红楼梦》文本里,对这一关系的描写比较奇怪,我在《秦可卿的生存之谜》那一讲中,特别提出了这一点。生性耿直的焦大,在故事开始时,就很明白地骂了出来。从《红楼梦》里的描写来看,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暧昧关系,在宁国府里已是不争的事实,可身为婆婆的尤氏却睁一眼闭一眼,贾府里其他的人也都对此心照不宣,而且不动声色,这又是为什么?

  在第七回的下半回,就写到焦大醉骂,这个大家都应该印象很深。焦大醉骂有两句难听的话,其中有一句我在前几讲已经分析过了,不重复了,就是“爬灰的爬灰”,这是骂贾珍和秦可卿之间有不正当关系。还有一句骂的是谁?“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个骂人的话就比较费猜测。有人猜测说,他可能骂凤姐和宝玉呢。因为小叔子不是叔叔的意思,俗话里面什么叫小叔子?一个女性嫁了一个人家,她的丈夫的弟弟叫小叔子,丈夫的哥哥叫大伯子,如果还有另外的哥哥就是二伯子三伯子,弟弟才是小叔子。那么王熙凤是贾宝玉的嫂子,贾宝玉确实是王熙凤的小叔子,所以有人认为这句话是骂王熙凤和贾宝玉有不正当关系。但是从书中描写来看,证据不足,也很难说焦大就是骂他们俩;而且书里面描写了,骂的时候,大家都听见了,贾宝玉当时只问,什么叫爬灰,贾宝玉就没有问什么叫养小叔子,难道是贾宝玉知道自己是小叔子那个角色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一点也值得推敲。


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经(6)

  那么秦可卿究竟和贾珍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这个是历代读者都特别感兴趣的。听到这里有人在笑,说是不是这里面因为有情色描写,所以感兴趣?我看也不一定是这样,而是因为它构成一种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人的生存是艰难的,人性是复杂的,好的作家总是要写到人在生存当中的生存危机,写到人与人之间在生存当中互相争斗和互相慰藉,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这里理直气壮地讨论贾珍和秦可卿的恋情。

  有的红迷朋友始终不能原谅秦可卿,也更不能原谅贾珍,说乱伦,多丑恶啊,是不是啊?焦大都骂他们,连焦大这种水平的人都骂他,我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人我能不骂他吗?我也得跟着骂!您先别忙跟着骂,其实您也是一个复杂的生命存在,您看过话剧《雷雨》吧,多半看过吧。这是一个现代作家曹禺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话剧的经典剧目了,也拍成过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对不对?您在剧场里观看这出话剧的时候,没准还带着手绢,擦过眼角呢,是不是啊?《雷雨》里面有爱情没有啊?《雷雨》里面有一组重要的爱情是谁爱谁啊?是周萍和繁漪之间的爱情,他们两个是什么样的伦常秩序啊?是儿子爱后妈,是后母爱前夫的大儿子,是乱伦恋,您看的时候把破鞋往台上扔了吗?您没扔,您很理解,很同情,闭幕以后您还鼓掌,那怎么对这个周萍和繁漪的爱情,您就这么能接受,对贾珍和秦可卿他们之间的感情,您就这么样地不能容忍呢?我觉得您可以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啊?不能完全站在那个落伍的封建伦理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来思考这个问题。更何况经过我前几讲的分析,您应该已经明白,秦可卿之所以到贾府里面来,是避难来了,是她的家庭在皇权斗争当中失利了,家里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必须把她隐藏起来,因此谎称她是养生堂的弃婴;直接送到贾家不方便,贾政,小说里面写他是一个员外郎,工部员外郎,负责工程建设的那个部的员外郎,因此找了自己一个下属叫营缮郎,营缮郎就是工部下面某分支的一个小官员,这个小官员是贾政的直接下属,就假称是这个营缮郎因为无儿无女,抱养了一对儿女,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是秦可卿,暂时寄存在贾家。秦可卿寄存到贾家当时贾珍已经结婚,有了尤氏,因此在名分上,只能把她说成是贾蓉的妻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