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红楼无穷奥妙:刘心武揭秘红楼梦(选载)》
第25节

作者: 刘心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书上写这副银对联,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手拜”,这些字眼里,其实也都埋伏着意思,都是在暗示太子。真实生活里,曹寅跟康熙是一辈的,他转化到小说里,就是贾代善;而曹和曹跟太子是一辈的,他们转化到小说里,就是贾政这一辈。因此,写对联的人就称自己跟贾政是同辈的,他们祖上虽然是主奴关系,但是起初都在关外生活,又一起打进关内,因此谦称是“同乡世教弟”。这位“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是谁?我们都还记得,《红楼梦》里后来写贾府为秦可卿大办丧事,来了四家王爷参与祭奠,他们是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北静郡王,并没有东安郡王,可见曹雪芹在对联落款上写出“东安郡王”,是别有用意,是在影射“东宫”,写对联的时候还安好,但是到后来,可能就坏了事,就消失了;曹雪芹给这个东安郡王取的名字也挺古怪的,叫穆莳,其实他也是有用意的,穆,古汉语里通“密”,胤死了以后,谥号就是密,莳,是将植物移栽的意思,胤一生两立两废,两次从当太子的毓庆宫移往咸安宫被圈禁起来,这么一想,曹雪芹用这些字眼来写,确实都是在影射废太子胤,否则,哪有这么多的巧合?


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4)

  我们从帐殿夜警往下捋,果然就发现清朝的康熙朝的皇帝和太子,和曹雪芹他自己家族的祖父一辈、父亲一辈,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到他写《红楼梦》的时候,他就把他从他的祖辈、父辈那儿所得到的一些信息,很巧妙地写进了他自己的书稿里面。我想这个结论应该是成立的。有人可能要问了,说你说这些倒也还可以接受,只不过我们都知道后来康熙不就死了吗?结果太子不是也没有能够接班吗?下面我还会讲到,太子后来第二次又被废了。太子第一次被废掉过了半年,不是又复位了吗?但是三年以后,他又被废掉了,再次被废掉了,你想这是多大的波折啊!康熙他把太子第二次废掉之后,就发誓不再公开地来立太子,也就是说不再公开地建储,他很显然是采取了一个秘密建储的计划。也就是说他从公开地指定太子建立皇权的储位,改变为了用秘密建储的方式来完成权力过渡,就是我看重了某一个阿哥,我重点培养他,但是我不露声色,我不马上告诉他,你就是太子了,因为这样他就容易骄横,容易产生其他的不好的心思。我信任他,但是我又控制他。后来,多数人都认为他所看好的是十四阿哥,就是他的第十四个儿子。这第十四个儿子很有趣,他和四阿哥,就是后来成为雍正皇帝的那个哥哥是同母所生,他们两个是亲兄弟,就是他们既同父,又同母,是这样的亲兄弟。康熙信任十四阿哥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让十四阿哥当抚远大将军,去西征,给他以重兵,由他指挥。这个十四阿哥也很争气,在任抚远大将军过程当中收复了西藏,消灭了很多叛变的部族,使得清朝的政权更加巩固。康熙晚年非常喜欢十四阿哥,看起来他也确实想把他的皇位移交给这个儿子。可是他又病了,他没觉得自己这次可能到了生命的终点了,他觉得自己可能还能好,所以他就没有及时地把他所看重的十四阿哥从西北调回北京。当然如果真是下令调回的话,那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大家知道当时的交通工具哪有现在这么发达啊?当时就是二十四小时不停地拿着马鞭,不断换马,一站站抽着马跑,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回到京城。他没来得及把他心爱的十四阿哥叫回来,他就忽然不行了,这次就病大发了,就弥留了,生命垂危了。在这个状况下,其他的阿哥也都不知道确切消息,就知道父王病了,究竟病得怎么样,是不是很重,不清楚,但是有一个阿哥知晓康熙的病情,这就是他的第四个儿子胤,也就是十四阿哥的同父同母的哥哥。

  他为什么能知道呢?平时这个四阿哥一副谦和的样子。在太子二废之后,好几个阿哥都想谋求自己被立为太子,比如说八阿哥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叫胤。胤就曾经起过坏心,想谋求太子的地位,康熙是提高警惕的,康熙曾经痛斥过八阿哥,没让他得逞。但有的阿哥还是蠢蠢欲动,或者联合起来,或者共同拥戴一个,都希望通过皇权继承谋取好处。四阿哥平常显得很谦和,给人造成错觉,仿佛他从来不管这些事,再说他年纪也大了,他是老四,康熙晚年,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他很早就在他的王府里面养喇嘛,现在北京有一处极有名的名胜,叫什么?叫雍和宫,就是由他的王府改造而成的,为什么改造成为一个喇嘛庙呢?就是因为他信奉喇嘛教,他在他的王府里面养喇嘛,搞佛堂,这样就使大家觉得他是一个不必跟他去计较的人,就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万没想到,在康熙弥留的时候,掌握康熙病情真相的惟一的一个皇子,就是这个四阿哥。他何以能够掌握康熙的情况呢?他把当时的步兵统领叫隆科多的给笼络住了,这个人很重要,这个人就等于是禁卫军的头目,懂了吗?皇帝得需要有人保卫啊,保卫皇帝的人得是一些军事人员,军事人员得有他们的首领,这个首领就是隆科多,因此隆科多就掌握了整个康熙帝的情况。当时康熙病得不行的时候不是在紫禁城里面,而是在西郊的圆明园。隆科多就等于把康熙控制了起来,据说隆科多当时也有所考虑,在这个情况下,我应该投靠哪一个阿哥呢?投靠了哪一个对我最有利呢?十四阿哥?十四阿哥远在西北,再说隆科多原来跟他的关系也不好,其他的阿哥里,他想来想去,跟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四阿哥,所以他就单独把康熙病得不行了,要死了的消息告诉了四阿哥。因此据史书记载,虽然这个历史记载后来雍正继位之后他是进行过一番修理的,即便这样也仍然留下了痕迹,就记载下了四阿哥他一天之内好几次进入圆明园,而且能够直接逼近到皇父的病榻前,所谓探视皇父,这比那个帐殿夜警,从帐篷裂缝向内里窥视,不是更可怕吗?康熙那么弥留的时候,一睁眼,一张大脸就在眼前晃,还不是说挺老远,在帐篷裂缝外头,窗户外头,这真是挺恐怖的。最后康熙就死掉了,死掉以后就有两个权臣:一个是隆科多,还有一个是年羹尧,他们两个做主,宣布说康熙帝临死的时候留下的遗嘱就是四阿哥特别好,四阿哥特别像我本人,应该把皇位传给他,这样雍正就登上宝座了。


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5)

  据说雍正登基的时候,还表现出一副非常不情愿的样子,好像还苦苦哀求,说别让我当了,似乎他确实没有权力欲望。但是一旦坐定了宝座,龙袍一旦穿到了身上,脸就往下一垮,那就不客气了,我就是皇帝。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封官爵,大封爵位,把兄弟们,把一些功臣全都予以加封,他没有贬任何一个人。当然他同时就通知他的弟弟十四阿哥,让他火速赶回北京,因为父王去世了,我继位了,你要赶快回京城。当时出现这样一个事态,这个事态对曹家打击是非常之大的。因为在当时,在所交往的这些康熙的儿子当中,曹家和许多的阿哥关系都比较密切;当然和太子那一支是最密切的,和其他的有的也很密切,比如像与八阿哥、九阿哥都很密切,和十四阿哥也非常要好,但是偏偏和四阿哥关系比较疏远,没什么大关系。因此在康熙死了之后,曹家就面临一个灭顶之灾。

  当然,当时曹家无非是一个江宁织造,在雍正眼里面小菜一碟,因为他要对付的政敌太多了,是吧?他要对付哪些人呢?一个就是对付不服气的兄弟们,首先不服气的就是跟他同母的那个十四阿哥。据说十四阿哥回到京城以后,根本不给他下跪,心说,怎么回事啊?我这好好地回来,你就当了皇帝了,要我给你行君臣之礼,天下哪有这等事,就很桀骜不驯。十四阿哥不服,他的母亲,他们两个的母亲,也喜欢那个小儿子,并不喜欢雍正,所以雍正当了皇帝以后,马上就要给他的母亲移宫,因为她原来无非是康熙的一个侧室,现在就要把她尊为皇太后,就要移到皇太后住的专门的宫殿里面去,他的母亲是坚决不移,等于也是对雍正不满意,向着这个弟弟。所以当时虽然雍正登上了宝座,情况依然很复杂,再加上八阿哥、九阿哥结成联盟,共同对付他,这两个人也是使尽了招数,要颠覆他的皇位。大家知道,后来雍正就把这个八阿哥、九阿哥往死了治,把他们圈禁起来治罪,革掉他们的爵位,甚至把他们革出了皇族,就是从宗族里面予以驱逐,再后来简直就宣布他们不是人了,给他们两个各取了一个怪名字,一个叫阿其那,一个叫塞思黑。民间很多传说,说八阿哥被叫做阿其那,就是狗的意思;九阿哥被叫做塞思黑,就是猪的意思。其实根据清史专家的研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满文里面,“阿其那”的音并不意味着是狗,“塞思黑”这个音也不意味着是猪。经过一些专家的严密考证,认为阿其那其实是八阿哥失败以后,自己给自己取的一个名字,意思是“俎上冻鱼”,俎就是案板,案板上面已经冻坏的鱼,是任人宰割的意思,是一个失败者给自己取的很无可奈何的名字。而塞思黑呢?据专家考证,是“讨厌”的意思,在满语里面是讨人厌的意思。不管是什么意思,当时雍正所要面对的是很多的政敌,像他的八弟、九弟就是他首先要对付的政敌,这两个人都被治得非常惨,后来这两个人相继地吃了东西以后立刻呕吐,很快就死掉了,据说是被他毒死的。这个传说应该是可信的,否则怎么会两个人都死得那么巧,而且死法是一样的。此外,雍正要对付的还有另外几个兄弟,就不细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