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42节

作者: 青原樵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句名言:“没有记录的公司,迟早是要垮掉的!”一个不善于总结的公司会有什么前途,个人不也是如此吗?一个人不懂得自我反省,把一切的原因归结为客观原因和机遇,那他永远不会成长。成功就是靠不断地总结失败的经验才成功的,世间没有人能事事一次就成功,哪怕他是天才。
  作坊式的企业,靠的是每个师傅的个人经验,依靠一种古老的师傅带徒弟口传相授的方式,而不是依靠文字记录进行总结分析提炼,可想而知有多少成长?
  所以,李卫认同林总的模具设计水平,但从不认同利风整体的技术水平,林总的技术不能等同于企业的技术,只有将个人的经验沉淀为企业的经验,这个企业才能突飞猛进。
  林总是个能人,他也喜欢用能人,当碰到某个挫折时,他首先想到是找到一个能人,但是,以前他找的这些能人,都是做完事就不记录的能人。现在需要的是一帮既能做事,又能将成功的经验沉淀到文件中的能人,而不只是光会做事的能人。
  个人经验沉淀为企业经验分两个阶段:先沉淀到文件,再培训到基层。这样,工程师就有时间去攻克一些技术难题,因为对基层员工做了培训,就不需要什么事情都去找工程师来解决了,重复性的错误也就越来越少了,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的经验就可以不断地沉淀到中基层,企业的地基就越来越牢固了。
  9月份,培训室进行重新装修。李卫让行政人资部10月份做好2005年下半财年培训计划,计划花3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大家适应新的体系,并开始招聘ISO体系稽核员,准备对体系进行日常性的稽核,确保体系能有效地执行。

  10月开始初步的培训,11月开始,公司开始大规模的培训,包括程序文件、检验标准、量具使用、机械制图基础、5S、品管基础知识、现场管理基础知识、管理思想和理念等等,教材有部门经理自编的教材或者VCD光碟。
  BOM表、工序作业指导、检验指导、QC工程图等,根据ABCD客户分类,并按主生产计划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制。到1月份,AB类客户的文件资料基本上编制完毕。

日期:2007-10-16 13:58:58

  第十三章、第二次人才引进的失败
  一、全军覆没
  第二次的人才引进,林总和李卫也像第一次人才引进一样寄予了一定的期望。但没想到,第二次人才引进却全军覆没,这让李卫吸取了很多教训。
  李卫给下属放权是比较大的,能充分给予一个平台,各部门经理进来,了解情况后,写上工作计划,只要不与公司整体目标策略发生冲突,李卫都会批准,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
  第一批进来的三个经理:PMC的刘经理、行政人资部的陈经理、生产部的邹经理,他们介入工作非常快,责任心强、积极主动,通常一周左右就能介入工作,而且在一个月的时间能扭转局势,两个月后能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品质部的余经理,两个月过去了,品质部没有扭转的倾向。李卫发现他责任心不强,第一个月,一个日本大客户过来,一个新产品要量产,有很多测试及数据要做,要求第二次准备这些资料,第二次客户过来,很多资料都没准备,而且非常的随意,结果那天晚上临时整理这些东西,弄到很晚,李卫一直陪着他们,客户对李卫连说了三次:我对他(余经理)很担心。李卫问及余经理,余经理很随意地回答:“日本人就是这个样子,没关系的。”这是李卫第一次担心他。

  这件事后,李卫就一直注意观察余经理,发现余经理在公司拔河比赛上,本来一边6个人,为了赢,他居然安排8个,结果拔赢了,被检举出来,全场哗然。在培训上,余经理坐在后面,两条腿架在桌子上听课,在办公室,也将腿架在桌子上,上班抽烟。李卫和他谈了两次话,依然没什么改变,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不去跟踪,责任心很差。最后一次李卫下定决心让他走人。

  产品不合格需要报废,品质经理签字报废时,还需要看样品,光凭一张MRB(物料评审报告)是不能决定报废的,因为文字的描述代替不了目视的检查。余经理从来都是大笔一挥签字报废,极不负责。
  责任心最重要,一个不积极主动的人,80%的事需要上司操心的人,那所有的管理者都会累死。李卫需要的是那种积极主动、责任心强、会做事的人,80%的事能主动去做,上司只操心20%的事,这样一个公司从上到下都会轻松。可两个月了,余经理的责任心很差,敲一下动一下,部门没有任何改善,写程序文件也是应付了事,而且余经理让李卫看不到希望,李卫不想浪费时间,本来打算ISO9000复审过后再辞退他,刚好报废事件是个导火索,看来没必要再等下去,于是辞退了他。

  技术经理钱洋,8月中旬加入公司,第一个月还表现积极一些,一些重要的事会去跟踪。加上他为人比较圆滑,会奉迎人,老板比较喜欢他。因为工作的关系,钱洋与林总的接触也非常多,林总有个缺点,谁和他接触多了,他就容易生产偏爱,并受这人的影响很大。钱经理第二个月开始就变了,特别是到了赣州一趟之后,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去赣州的是林总、老板娘、总经理和马副总,部门经理当中就他一个人去,所以,回来之后,那种心态和刚来时完全不同了,只有章冬梅曾有一句预言:林总带钱经理去赣州,会害死他。

  有些可能很容易犯这样一种毛病,喜欢扯起虎皮当大旗,如果一个上司因工作和某个下属接触多些,这个员工就像喝醉了一样分不清东南西北,以为自己变成宠臣了,这是几千年专制思想影响下典型的奴性自卑心理导致的自负。
  从赣州回来后,在程序文件会审上,大家都不敢对钱经理提出意见了,因为一提出意见和建议,钱经理马上就会说:
  “这个你不懂,你是外行。”
  “这个程序文件我是参考GE公司的。”
  “这个文件我是参考IBM的。”
  钱经理从不接受任何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来李卫发现,他编制的这些程序文件,都是抄袭别的公司的,弄得其他部门的经理在会审时都笑起来,李卫有点恼火:如果照搬别的公司的程序文件,我一个人就足够了,我们需要的是量体裁衣,而不是生搬硬套。而且抄也要抄得像一点,居然把别的公司的一些岗位名称也生搬硬套抄进来弄出笑话。

  结果,到10月底,公司所有的程序文件都编制完毕,可技术部除了通过一份程序文件外,其他文件都没完成,弄得李卫和其他部门的经理加班加点一起来帮他编写。
  钱经理喜欢吹牛,动不动就提起以前的某某公司及辉煌历史,一下又拿出某某国际知名公司的什么数据,哪年又是见过海尔的张瑞敏,哪年哪年又是见过富士康的郭台铭,一开始李卫都有点被他蒙住了,但一个多月后,李卫发现那是扯虎皮作大旗自卑的表现。
  在大家去听一些国内管理专家的培训讲座后,大家都觉得有不同的收获,只有他不停地批评老师这里讲得不好,那里讲得很差等等,唯一要证明的就是:他更厉害。去听培训,不能苛求老师100%都正确实用有效,老师也是凡人,其课程可能也有缺陷,能有10%~20%的收获而且能用在工作中,就已经足够了,培训是去学习又不是一味去挑老师的刺以彰显自己的高明,他的心态一点都不像一个40岁不惑之年的人。

  出了问题,在会议上,钱经理也是一天到晚教训指责其他经理,没有任何反省,从不会先检讨自己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与李卫倡导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文化格格不入。别的部门经理发表点意见,钱经理立马教训别人:
  “我以前做厂长时,生产经理做不出来货,我跳起来一拳就打过去。”
  “我以前做厂长时,一天要审核七八十张订单。”

日期:2007-10-18 15:18:3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