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14节

作者: 青原樵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次李卫一个亲戚办厂,想买一家企业的一套进口旧设备,亲戚请李卫帮他谈判,李卫的朋友说能21万买下就非常满意了,李卫花了两天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大量的行业信息和此设备的数据资料,包括国产新设备的性价比与此旧设备的性价比,李卫找出此旧设备的诸多毛病,并通过各种分析使卖主相信这种旧设备现在不卖,以后很难找到买主,结果李卫一人对付三个人,卖方在李卫组织严密的紧逼下不断让步,以为李卫是这方面的行家,最后17.5万就拿下了此设备,而实际上这套旧设备价值不低于24万。

  还有一次,李卫有个在民营医院做医生的朋友,想转行做市场,求助于李卫,李卫网上搜集了其医院以及其医院竞争对手各种资料后,以他的名义针对他们医院写了一份市场分析报告,结果他把报告交给老总和院长后,老总和院长非常惊讶,一是惊讶这份报告如此具有广度和深度,二是没想到公司卧虎藏龙,这么一个人才居然潜藏了几年没被人发现,于是招集全院的中高层集中学习。老总和院长想调他去市场部,李卫则怂恿他做市场部经理,李卫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通过电话和邮件指导这位朋友,李卫吸收了某知名保健品公司的一些市场拓展策略,独创了一套针对医院的营销方法,结果这位朋友做出非常不错的市场业绩,而且越做越自信,在行业内也开始小有名气。珠三角S市的其他民营医院只知道打电视报纸广告,从没听过这种低成本高效的市场拓展方法,导致其竞争对手都想办法来偷他们的方案和资料。这位朋友按李卫培养他的方法来培养部属,结果培养的部属也被行业第一的竞争对手挖走了。一年后,李卫发现S市的其他的民营医院也开始采用类似的策略,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种市场策略居然是一个外行引进来的,只可惜这些医院只学到点皮毛。

  这两件事让李卫知道了自己在营销和谈判方面的天赋。李卫相信,将来的经理人,单一技能的经理终将被淘汰,复合型的管理通才更有发展空间。
  陈远鸿和刘晓慧确定在中旬来上班,厂里的宿舍不够,李卫让人事主管许庆功去找找房子,找了两天,李卫去看了都不太满意,这几天下雨,李卫下了班还是和许庆功一起去找,终于在第三天找到合适的住房,李卫松了口气。
  刘经理暂时还不想将所有的行李物品搬过来,陈经理打算搬过来,李卫安排公司的货车,并叫许庆功安排两个员工去帮陈经理把行李搬过来。陈经理和刘经理都很感动,第一次见到公司派车派人去帮他们搬行李过来。而且,床和办公桌都帮他们配备好了,虽然桌子是公司旧的办公桌,李卫也和他们解释了一下:“小公司,先用着,等我们做出了成绩再换好的。”但陈经理和刘经理依然很满足,他们满足的也许并不是公司提供的这些物品,而是公司对他们的一种态度、一种重视的态度。

  陈经理和刘经理不知道而已,李卫以前找工作的时候,应聘过一些公司,还是一些大公司,包括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给部门经理、主管提供的宿舍,居然只有一张铁架床,李卫怎么都无法将这些公司的形象和铁架床联系起来,虽然李卫不怕吃苦,打地铺也能睡,学生时代睡了多年的铁架床,可这体现了一个企业高层对人才是否重视,如果一个总经理说重视人才,但只开八百一千元工资,无论他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估计没有人会相信。李卫相信很多公司的老板和总经理都很少到员工宿舍去看,所以,李卫在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呆了一天就跑了。李卫正是因为很少受到这种重视,所以对重视人才更有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开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以人为本”是根据马斯洛五层次需求论演化而来,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思想影响下,别说以人为本,能像墨家、佛家那样平等兼爱、尊重别人人格尊严的都极少,人格尊严上的平等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可在现在似乎家家企业都争着说自己是“以人为本”的企业,而实际上一些企业员工工作条件、生活福利极差。
  李卫以前也看到一些企业大谈供应链,可是到企业一看,连仓库的账目都混乱,呆滞物料一大堆,MPS、BOM表、库存信息三大基础数据都一团糟,ISO9000流于形式主义,这些扎马步的基础工作没做好,什么“以人为本”、什么“供应链”都是空话,李卫绝对相信,金庸笔下那种主人公没有任何武术根基,凭掉下悬崖捡到一本武功秘笈就练成武林绝技是不可能的,那怕他悟性奇高,基础的训练还是必须要的。

  招聘的这段时间,李卫把人事调整的想法也给林总讲了,林总支持他的想法。现在4月下旬,三个经理都到位了,可以正式颁布新的组织结构了。不过,在颁布之前,还是先做做那些主任的思想工作,如果他们都对着干,也会比较麻烦。
  李卫一一找生产主任王兴国、业务主任秦立章、物控主任黄利、厂务副主任张新江、人事主管许庆功、财务总监助理张涛、生产主任助理钱云等人一一谈话。李卫对他们说:
  “利风去年这种状况,客户对交期、品质投诉非常严重,很多客户失去信心,公司成本高企,上次沟通,我感觉大家对利风的前途也很渺茫,这里肯定有老板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怪在老板的头上,我们每个人肯定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引进一批大、小企业都工作过的人进来担任部门经理,你们先委屈一下,把职位让出来,做个主管,别在乎一个“官职”的虚名,现在一个主任才2000来块钱,这点工资实在拿得没意思,如果将来一个主管拿4000,你们是愿意要主任的虚名声,还是要实惠?在外面打工,你去摆个地摊,封你个董事长又如何呢?工资才是实惠的,所以先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能,今年扭转这种局面,大家加工资。以后你们学到了经验,也不是没有升职的机会,邓小平三起三落受尽磨难成为一代伟人,我们不能和邓小平比,我们成不了伟人,但心胸放宽点,下来一下也没什么,并不代表将来没机会上去。”

  反正先礼后兵,政治思想工作先走在前面,道理先给他们讲通,他们能否都理解接受就不得而知了。许庆功人老实,只要工资没变怎么安排都无所谓,张新江比较圆滑一点,也没看出什么,业务主任秦立章、物控主任黄利、生产主任王兴国、财务总监助理张涛等人虽然嘴上说:我服从公司安排!但是明显言不由衷,不过林总几次在会议上说过,坚决支持李总的改革。所以,他们知道反对也没用,因为林总一直认为公司没做大做强就是管理水平不行,而管理水平上不去的根源在于这帮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因此公开的对抗可能会被林总拿来儆旗。

  至于钱云,以前她做生产主任助理,也是负责计划,但她觉得根本学不到东西。因为要成立PMC部,让她担任PMC,她还是比较乐意的。
  刚好李卫上家公司的PMC主管章冬梅,她感觉她现在的上司经常欺上瞒下,她跟着他也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做得太辛苦了,她写了辞职书,4月底离开公司,李卫对她说:
  如果你离开中光顺,就到我这里吧,别再去找工作了,同样的位置,工资一开始可能会更低点,但肯定能学到东西,过上三个月最多半年,工资福利等应该会好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