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7节

作者: 青原樵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技术副主任楚士忠,典型的老好人,从来不得罪人,他的承诺很少做得到。

  出纳郑香草(张晓杰的老婆),好学,但很粗心。
  财务总监助理张涛,人聪明,但总喜欢教训别人,指责别人的不是。
  业务主任秦立章,脾气大,把很多客户得罪了。
  财务主任方朴风,能力不足,去年10月份的账还没做完,不过月底就要离职了。
  ……
  李卫一一听着,并简要地做了记录。最后,老板娘重点谈到马副总:

  马副总是2003年4月加入公司的,以前与老板打了10年的交道,以前一直在内地国营厂工作,后来到珠三角一个企业做过技术经理。马副总是老好人,从不得罪人,而且经常带头破坏制度,比如:
  吸烟,而且经常叫管理人员到他办公室聊天吹牛吸烟,弄得那些主任、主管有事没事跑到他办公室吹牛、聊天、吸烟。
  不打卡,加入利风时说员工没必要打卡,因为国营企业就从来不打卡。
  经常迟到,而且经常找厂里的人一起打麻将,打到很晚第二天也不请假,而且跟他一起打麻将的管理人员也堂而皇之不来。
  经常公车私用,因此欠司机人情,所以司机根本不是出去公务也给司机签卡还司机人情。
  老好人,从来不得罪人,下面有人违反制度也不处罚。
  排挤人才,以前有一个经理章承楚,写了很多制度,但都被马副总破坏了,而且闹成对立的帮派,把章承楚逼走了。
  ……

  老板娘曾经建议老板炒掉马副总,但因为老板和他有10年的交情,所以老板一直舍不得炒他。
  李卫也简要地做了记录。
  过了几天,李卫发现老板娘没有歪曲马副总,一些管理人员,没事就跑到马副总办公室抽烟聊天,烟雾绕绕。
  李卫来了不到一周,品质部主任张晓杰打电话给李卫,斯玛特的品质系统经理黄行策大概10点过来给利风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效应分析(FMEA)》。斯玛特虽然是个香港的贸易公司,但还是利风一个比较大的客户,听林总说这个公司的人综合素质还比较高,黄经理主要负责供应商辅导这一块。
  李卫听说过黄经理,就是他给林总提供的人才网站信息,林总数次给李卫提起过,所以李卫对黄经理也心存感激,早就想见见他。

  黄经理9点半左右过来,他看起来大概有三十六、七岁的样子,看起来比较稳重的那种类型。一进来,林总就非常开心地迎上去,看来他们私交不错。林总给李卫和黄经理相互介绍了一下,李卫主动和黄经理握手,并对他向林总提供人才网站表示感谢,双方寒喧了一阵。
  10点,培训开始,管理人员都来参加,黄经理将学员分为三组,一组组长是品质主任张晓杰,二组组长是生产总监马凌利,三组组长是品质主管贺步高。李卫在第一组,马副总和技术主任马祥安在第二组。
  黄经理讲了一个多小时,就要学员们实际操作和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写在白板上,并到讲台前进行讲解。一天的课下来,李卫发现,马总监和一个工艺工程师心不在焉,还有一个主管在打瞌睡,其他人大都比较积极参与。
  各组讨论的结果也出来了,轮到组长上去讲解了,一组组长张晓杰上去讲解,黄经理不时加以点评;轮到第二组,生产总监马凌利不愿上去讲,推着马副总去,马副总不去,马总监又推着马祥安去,大家都催着马总监快点去,最后马总监就是把马祥安推上去了。李卫看了,心里想:这个马总监怎么回事,不就是讲解一下嘛,即使讲错了也没什么关系呀,我们第一组也有没做对的地方,这没什么丢脸的,碰上麻烦就推别人上台,看来他的责任心可能有问题。

  经过一天的培训和沟通,黄经理和李卫熟了起来,下午培训完了,黄经理和李卫聊了起来,黄经理说:
  “利风有很多混日子的人,不换思想就换人,今天的培训各个人的表现你看到了吧?该杀的就要杀!”
  “是啊,我一直在留意大家的表现,我会观察一段时间,谢谢你今天的培训,还是收获良多的。”李卫本来想留黄经理吃晚饭,但黄经理要赶回去,就送黄经理下楼了。

日期:2007-7-20 8:53:09

  二、应付认证的ISO9000体系
  这几天,李卫不时抽空看一下公司的ISO9000程序文件和行政制度,看累了就去巡查一下工厂。李卫发现,公司的制度没有任何编码规则,公司各个部门各种式样的小印章非常的多,三角的、圆形的、椭圆的、方形的,扇贝形,梅花形的,大的小的,不一而足。哪个主管主任头脑一热,就发个通告或写个制度,盖个自己部门的印章张贴下去。

  李卫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过国内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发现各种法律、法规、法令、地方法规、通告、通告的通告,多如牛毛,缺少科学的编码规则,自然导致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政令之间的衍接性、严谨性、周密性大打折扣,最后就出现法律法规打架的情况,法律法规都打架,说明存在很大缺陷,系统性不足,其执行力自然要打折了。

  李卫再看了一下公司的ISO9000文件,发现第三级指导性文件除了加工规范和检验规范,其他基本没有,没有工装夹具、刀具、模具、量具、测具、检具等使用与保管规范,没有工序作业指导书和工序检验指导书,没有品质控制计划(或QC工程图),更不用说新项目开发计划书、新项目进度检查表了,企业里最重要的三级指导性文件,基本来说是一片空白。

  而第二级程序文件,非常简单,职责与权限一笔带过,工作程序非常粗放,一份程序文件一两页就写完了。中国一直崇尚‘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风格,是那种比较粗放型的管理,而西方的管理,恰恰是以精细严谨周密著称的。写程序文件,必须把操作者看成刚入门不懂的人,因此程序文件尽量精细些,可操作性才强些。李卫反对那些非常粗放型的文件,粗放型的文件让操笔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大,程序就是径,径就是一条路,路不是平原,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太宽了会信马由缰,太窄了车辆过不了,同样操作性不强。所以写程序文件最容易体现“中庸”之道,太粗放不行,过度精细也不行,这个合理的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把握。

  一开始写程序文件,要尽量精细些,职责权限最好精细到具体的岗位,随着培训的到位,员工的稳定,对程序文件熟练程度的增加,员工技能水平与素质的提高,文件可以适当放“粗”些。而一开始就是粗放型的文件,有经验的管理者不用看就知道操作性和执行力度不强。
  李卫找来文控员了解,原来2001年公司认证ISO9000时,顾问公司的顾问到公司咨询了几天后,就回到顾问公司“制作”了一套程序文件出来给利风,几个月就认证通过了。原来如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