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的变革经历》
第2节作者:
青原樵夫 中国目前的MBA教育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中国的国情,很难有一些针对性强的本土案例进行参考借鉴,那么中小企业的管理变革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变革者的经验积累、素质、悟性、魄力以及人格魅力,一旦变革者的经验、素质、悟性、魄力、人格魅力不足,就可能导致变革失败或流产,所以,在中国的中小企业真正变革成功的比例并不高,笔者估计变革失败的和变革流产的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中国中小私营企业变革的成功率本来就不是很高,私企老板大都又以一种叶公好龙、急功近利的态度对待变革,而不是抱着背水一战及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态度进行变革,一旦受点挫折,就质疑变革者,怀疑变革失败了,加上变革的知本方没有与资本方进行平等对话的权力,而往往在资本方的质疑和高压下难以坚持,最终这种高层的不和才是真正导致变革失败的根由。最后,大家就总结出:不变革是等死,变革是找死的悲壮名言。
纵观那些变革成功的企业,大都是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不以变革一时得失而计较的企业,反而那些试试看、叶公好龙式的变革企业,往往因为缺乏偏执入里的勇气而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人不伤筋动骨岂能顿悟?变革怎么可能不流血没有牺牲?2001年中国私营企业500强的最低门槛为营业收入2.97亿元,2002年提升至4亿元,2003年更增至6.08亿元,2004年为9.72亿元,2005年为13.36亿元。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是通过变革成长起来的,而这些变革企业的成长,也导致中国这些100万家不变革企业的倒闭。即使这500强企业里面,每年也有20%左右的企业被新面孔替代,5年基本上重新洗一次牌,即5年内不进行管理变革或持续改良,现有的管理模式就可能无法适应这个时代。当今的时代,基本是以大吃小,赢者通吃的变革时代,而且变革不是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变革是持续的,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借用三星董事长李健熙的一句话:“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变!”所以,管理变革、管理精细化、从内部挖掘潜力成了唯一出路。
日期:2007-7-12 16:40:50
笔者曾就职于珠三角大中型港台企业,以及中小国有、私营企业,在四百多人、一两千人到五千多人的企业都工作过,担任过基层主管、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PMC)经理、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和总经理,有近10年的管理经验,主导过企业局部性的变革和全盘性的变革,是从一线战场上磨炼出来的管理专业人才,熟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及标本兼治之系统解决方法,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差异,有一定的人文底蕴,理论与实战经验皆备。
本书描述的是笔者加入到珠三角一亏损的私营企业担任总经理,主导企业变革的详细历程,期间遍尝酸甜苦辣,历经成败得失,终于迎来曙光和朝霞,正准备进一步施展拳脚之时,最终却无奈地选择离开。本书娓娓道来的描述,就像是在说昨天发生在您身边的故事。本书最后从多个角度对中国中小私营企业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提炼出一些案例和职场感悟,值得您参考和细细品味。
如果您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建议您看看这本书,您会从中获得一些前瞻性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对于您将来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如果您是正在私营企业工作的职员,建议您看看这本书,有很多观点、思路和案例对您现在的工作或许有很好的启发。
如果您是外企职员,建议您看看这本书,如果您有一天遭遇到职场玻璃天花板,您选择加入私营企业,这本书帮助您进一步了解私企,使您更加胸有成竹。
如果您是国企职员,建议您要看看这本书,私企和外企的管理人员都买来看了,您没有理由一边旁观吧?
如果您是部门经理或者想做总经理,建议您看看这本书,站在总经理的高度思考问题,让您快速成长,率先成为总经理的左膀右臂。
如果您现在就是总经理,那您更要看看这本书,里面数十个大小案例及一些思想理念或许值得您参考,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站得高看得远。
如果您是老板,您一定得看看这本书,为什么别的公司做强做大了,自己的公司这几年却发展缓慢甚至退步,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做?这里面都有可借鉴的方法。
如果您对做总经理不感兴趣,您最好也看看这本书,您可以从中了解一些工作思路、职场感悟和人际关系处理之道,至少使您目前的工作更游刃有余。
为了让读者看到中国珠三角一个真实的中小企业,笔者抛弃一贯的中庸之道,偏执入里进行尖锐深刻的揭批,笔者在企业工作时,有一个方法就是:分析问题要尖锐,解决问题要中庸。为了能让读者深度了解中国中小私企的全貌,又不对当事企业和当事人造成影响,笔者对地名、企业名称和人名全部进行了虚构,希望读者理解,不过里面的事件都是真实的,笔者也尽量将客观真实的情况回忆清楚并奉献给读者,个别细节或原话,因为记忆的原因,可能出现轻微偏差,在此表示歉意。
管理没有标准答案,合适的就是最好的,84000法门皆可成就佛道,不同的时空背景选择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一样的药,一样的方法,应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人种、气候、地理的因素,那也是不正确的。笔者不是什么专家权威,也不迷信专家权威,笔者一知半解的地方还非常多,欢迎各位读者就本书一些不妥之处进行指正,或就贵司的一些案例进行交流和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日期:2007-7-13 8:55:28
第一章、在利风的最后一天
2006年4月7日,加入利风一年零七天,从明天开始,李卫就不属于利风的员工了,想到这,李卫产生一丝凄凉之感,虽然在这家公司只有一年时间,但毕竟利风是他迄今为止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有付出才会有感情,他的头发也在这一年中变白了许多,不过想到从明天开始,自己终于可以好好睡睡懒觉看看书,休息调养一翻,他心中又不由产生一种轻松感。
李卫的辞职是3月31日到期的,后来老板说新任总经理要4月10日才能上班,希望他再多呆一个星期,因为这段时间也是个关键时期,去年底今年初开拓的大客户伏特狮公司前几批量产就在这段时间,他担心这段时间出现管理空档导致出乱子,李卫于是就多呆了一个星期。
下午4点多,李卫到各个车间转了一圈,正准备出去,在球场上,碰到了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部(PMC)的刘经理,刘经理正忙着指挥安排一批紧急的货物外发,正在装车,刚好装完车,看到李卫来了,走上去和李卫打招呼。
刘经理本来要送送李卫,李卫笑着婉拒了。对于这些礼节李卫是不太看重的,但他感觉到刘经理的送行是发自内心的,他心中还是感觉到一阵温暖。
装完车,两人在球场上聊了起来,刘经理谈起公司的未来以及她个人的未来时,隐隐表现出一种担忧,李卫鼓励她:
“别杞人忧天,新来的总经理对我们公司也比较了解,虽然他风格上也许和我不一样,但他应该还是比较认同我们这个队伍的,现在虽然细节的问题还很多,但大的结构性框架性的问题已经解决,人员也稳定了,又拿下了几个大客户,而且第一批量产成功交货,只是我们制度与流程刚实施不久,没聘请专职稽核人员监督,执行力度还不是很到位,新的总经理进来后,我相信这个问题会有好转的。不过这两个月刚转变为旺季,购买所支出的资金多,加上近期因为Bluechip事件导致我们回款率有点偏低,现金流可能有点紧张,但过完四五月份就会变好。不用急,一切会更好的。”
这段时间,无论哪一个经理想了解李卫的离职原因,李卫都不解释,而是给他们打气,虽然说地球离开了谁都照样转,但对于利风来说,一个总经理离开,给公司造成的震荡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第一任对公司进行变革总经理的离开,对很多管理人员的士气会造成影响,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是受李卫个人魅力的影响才加入公司,并对公司充满信心的,哪怕公司在行业最萧条时,李卫的自信与鼓舞让他们看到光明依然有信心。
李卫不能把牢骚抱怨说出来,他在听徐尊龙教授讲的《组织无我——团队建设的十大关键》课程中的一句话:任何人都可以向上级抱怨,但做到总经理、董事长后,就已经失去了牢骚和抱怨的权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