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式七宗罪——致敬东野创作史的7个故事》
第50节

作者: 葵田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9 22:32:09
  3.一矢中的的惩罚
  “文成我的钥匙去哪了?”
  从1997年冬天到2012年秋天,一共15年的时光里,黄绢喊着那个孩子的名字,和他生活在一起。直到那孩子带着他的乐队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娶了漂亮的妻子,最后他妈妈离开他的人生。
  日期:2018-03-20 00:04:11
  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做很多的选择。有一些选择是真正的选择,而另外一些其实别无他法。有一些选择无非是冰淇淋要香草味还是草莓味,而另外一些则关乎你一辈子的着落,而且会影响到其他人。还有一些选择就像一条锁链,当你做出了其中一个,就意味着需要继续选择下去。很多人喜欢在事后问自己,对于当初的选择会不会感到后悔;也有些人因为意志坚定,从来不追问自己。所以,我也从来没有问过黄绢同样的问题。但是,哪怕意志再坚定的人,也不免会有惶恐和无助之时,进而陷入自我否定的困境。或者觉得,有一些选择,本来就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

  在那孩子回来的头几年里,黄绢也时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应该说,和那孩子两个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15年,总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坎坷。譬如说,一开始为那个孩子的身份而感到疑惑和苦恼;等到在心里建立起“原来活下来的文成,死去的是弟弟”这个图画,另一种愧疚之情又溢满了胸间。
  与此同时,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也接踵而至。
  有好几次,在一种舒适和谐、适合打开话匣子的天伦气氛中—例如在餐桌前,母子分吃完一大盘冰镇榴莲,又说了一个刚从学校听回来的笑话;或者是看完电影,搭着肩膀边聊边走回家的路上—那孩子会抬起头,然后欲言又止。
  日期:2018-03-20 20:21:14

  妈妈是怎么选择的?
  总有一天,那孩子会问出口的。每当凝视他的脸—那副比他稚气、不属于他的脸,黄绢心中就会微微颤栗。而这种颤栗,在1998年秋天,当黄绢偶然在那孩子书包里发现图书馆的借书卡时,更是骤然扩大。
  那天,那孩子的学校刚办完一个文艺演出,他参加完活动回家,突然接到学校来的电话,说一个顾问老师把钱包连同身份证漏在诗歌社了,而他明天要坐飞机出差,因为那孩子负责保管诗歌社的钥匙,所以只好辛苦他回去开门。因为电话来得急,那孩子把书包丢在沙发上就出门了。黄绢看到书包有几个泥印子,看来是在学校搞活动时弄脏了。黄绢对待家务事就像其他女人对蟑螂一样讨厌,那孩子一直都是自己收拾房间,衣裤袜子也是自己洗。上高中以后,可能因为学业越来越繁重,那孩子渐渐有点疏于打理。所以,黄绢下意识地把书包捡起来,心里想着偶然帮孩子洗洗书包也是需要的,当她把书包清空,并且翻开夹层的时候,那张市属图书馆的借书卡就掉了出来。

  借书卡背面写着几本书的名字,从时间上看是最近借的。一本是《器官移植内科学》、一本是《世界重要器官移植案例大全》、一本是《器官移植的伦理学问题》。
  骤然间黄绢就感到一阵眩晕。那几本书,黄绢看过其中之一。在1997年的夏天,黄绢也曾经到市属图书馆借过《世界重要器官移植案例大全》这本书,而且还用铅笔在上面划过线。本来她是想做笔记的,但是专门找一个本子,一边阅读一边工工整整地做笔记,这样的事情黄绢实在不适应。所以她就随手在书上面写写画画了。
  到现在黄绢还记得,自己在书中划了重点线的那些内容,包括器官配型、免疫排斥、术后护理等问题,以及关于各个重要器官移植成功率的统计数字。其中,肝脏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70-85%;心脏移植则是48-63%。
  那孩子在那本书上,会不会看到那些划线的痕迹呢?
  日期:2018-03-20 21:04:43
  黄绢把书呀、笔呀等东西,连同借书卡,全部放回儿子的书包里,然后给我打了个电话。
  对了,那时候,我已经和黄绢以及她的孩子有了不错的交情。一开始,我是代表奇幻森林乐园向她们两母子嘘寒问暖,那孩子出院以后也经常到他们家里造访;到后来,我就完全代表自己去做这些事了。当然了,那时候我并不知道“灵魂转移”这件事,我也不管那孩子叫文成。黄绢向我敞开心扉,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

  当时黄绢给我打电话,原因是我是她的选择的知情人。因为器官移植手术费用不菲,那个孩子的换心手术还是在国外实施的,黄绢无法拒绝作为医疗费用承担方代表的我,参与到某些重要的决策事项之中。可以说,包括手术方案我也有一部分发声权。
  “那孩子最近有没有找过你。”
  日期:2018-03-20 22:22:40
  “有。”我老实回答。此前几天那孩子跑到我办公室来了。那时我就有预感,黄绢早晚会问我这件事。
  “他找你干什么?”
  “就是问了我一些关于手术的问题。”
  “你告诉他什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告诉他他妈妈做了很艰难,但是最正确的选择。”我说,“我觉得你应该告诉他实情,那孩子会理解的,毕竟他哥哥那时候的情况…”
  “你少掺和!”黄绢迅即打断了我,“林牧人,不要以为我答应和你吃饭,你就可以多管闲事…你什么都不懂。”
  黄绢说得对,我什么都不懂。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黄绢要进行解释说明的对象,是另一个人。

  对不起,妈妈原本没想救你的,妈妈想救的是弟弟,没想到阴差阳错醒过来的却是你,这真是太幸运了。这样的话,换了哪个妈妈都说不出口吧。
  但是,哪怕我知道这一点,在我知晓全部的真相之前,也是无法明白黄绢开不了口的真正原因的。
  事实上,我连那个孩子的提问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
  日期:2018-03-20 22:39:51
  1997年5月31日,我出席了黄文成的葬礼。一周年忌辰的时候,黄绢和那孩子前去扫墓,我也厚颜无耻地跟着去了。一年前的同日,那孩子刚做完心脏移植手术,躺在美国芝加哥一家私立医院的监护室里。所以,那次扫墓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墓碑。
  我一个人站在远处,看见他对着墓碑低语,15岁的身体虽然比1年前高了一些,但依旧显得瘦小。而且,在不停颤抖。他的母亲站在他身后,扶着他的肩膀,同时不时警惕地向我这边看来,防范我偷听那孩子说的话。但是,不久,那孩子就连他妈妈也支开了。他和黄绢说了什么,后者默然走开,剩下他一个人蹲在墓碑之前,继续喃喃自语个不停。
  他向自己告别了。黄绢后来告诉我那孩子说了什么。但直至多年以后,我才完全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黄绢也是。

  那天天上飘着小雨,草地和空气都很湿润。我看见那个孩子的嘴唇微微张开,有一个嘴型重复了很多遍,水滴从他的发鬓流下来。
  对不起。
  从嘴型上看,我想起码包含这几个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