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命,赌一个未来!》
第51节

作者: 榕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实际还是得靠私人关系,毕竟一个人在行业很容易形成对应水平的圈子。例如余航熟知业内同等资历专家的信息,由他出马寻找老同学、老同事什么的人才。在他的带领下,苗振华、郝一山等纷纷各自行动寻找合适的人选。牛大伟和简兵也不例外,他们纷纷打电话给专同学,告诉他们这里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让大家前来投奔。
  韩皓对他们只有一个要求,是来之能用,不养闲人,有能力者一律享受高待遇。
  不多日,韩皓再次启程前往江州参加2门挂科补考,同时还肩负着另外一个任务。

  韩皓带着一袋蜜桔来找系主任江昭平,除了感谢他一向来照顾外,还存了另外的心思。
  “要我帮忙推荐一些毕业生?”
  江昭平惊讶地看了一眼韩皓。
  这个年轻人还真是敢想,居然把主意打到自己头来了。现在国家虽然开始提倡双向自主择业,但从浙海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基本还是国家包分配。其实也不能说是包分配,主要是各种国企、研究所和机关事业单位到学校要人,系里享有一定的推荐权,学生一毕业基本被人抢光了。
  近两年开始陆续有一些刚进入国的外企前来要人,但像韩皓这般民营企业小厂敢进大学校门的一个都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毕业生不会选择去条件艰苦的小企业,算去了也留不住人才。
  “你呀你,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你过来看看这份名单。”
  从江昭平手接过名单,韩皓发现面都是机关单位、国企、外企这些大企业单位提供的业岗位。只要机械工程系的毕业生愿意去,对方立马接收。自己的韩耀厂跟他们这些大企业大单位起来,犹如街边寒酸的小乞丐。
  “原来母亲说读大学包分配居然是真的!”
  这是韩皓的第一个念头。
  “江主任,我想问下这些单位里最热门的都是哪些?”
  面对韩皓的询问,江昭平想了一下,笑着回答道。
  “大国企、外企,大家选择去的地方多,因为给的待遇高。至于机关单位,大家都嫌弃钱少事多,想去的人反而不多。怎么,你该不会为自己毕业打算盘了吧?”
  系主任的询问当然只是调侃,韩皓心知肚明,他不服气说道。

  “我们韩耀厂也能给毕业生高待遇,还能学到不少知识本领,将来企业也大有发展前景,我觉得我们厂并不弱于名单的企业。为啥我们不能到系里招人?”
  这有一些赌气的成分,韩皓自己也知道韩耀厂跟名单的任何一家起来,算自己选也不会考虑。但自己说得也不错,韩耀厂里面的确能学到好多东西,毕竟现在主攻的都是国际先进技术领域。
  “这样吧,你让老余带人来我们学校弄个讲座,讲讲你们搞出70CC发动机的过程。一是学术交流,二嘛,到时你们能吸引毕业生跟你们走,系里绝不阻拦。”
  脑子一动,江昭平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行!”
  韩皓自作主张替余航答应下来,毕竟大家现在都对人才求之若渴。
  补考了高数和国革命史,韩皓觉得发挥不错,应该可以通过及格线,因为他可是埋头学习挑灯夜战了一个多月。跟当初期末考试一头雾水起来,现在的试卷难度相对降低不少。
  回去跟余航把讲座的事情一说,他想了一会便同意了,招不来人当跟后辈们分享一些经验也好。韩皓这样的年轻人有活力敢想敢做,余航了解当下大学生业倾向,一般青年心天高不经过社会打磨很难来韩耀厂这类的乡镇民企。先试试吧,当还江昭平一个人情。江昭平一直说是他把自己推荐给韩皓,才有了展现自我的发展平台,余航在心里念道。

  余航自打过年回去,碰到了不少厂里的老朋友,大家都问他情况如何。研发成功70CC发动机的消息局限在浙海省有影响,由于韩耀厂还没有生产线,产品没有对外销售,所以沪江市这边并不知晓具体情况。
  但他还是把在韩耀厂干活的现状说了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余航针对性向一些朋友介绍了发展前景,看看能不能拉一些助手回虎山。听说余航已经搞出了70CC发动机,年后还要马90CC发动机,这些人都一副不敢想象的姿态。为何在幸福厂时还一事无成,到了浙海省乡下摆弄出来如此大阵仗,大家约定好年后要亲自来虎山参观学习。
  今天周末,是余航在幸福厂的6位前同事们结伴前来考察的日子。
  听说了这件事,韩皓让人租了一辆面包车到车站迎接远到的客人。余航为厂里做出了突出贡献,韩皓必须为他撑起脸面,好好招待这些来宾。

  来到韩耀厂门口,这些前同事们都不敢相信余航在这样的工厂里面弄出来发动机,整个工厂还不如幸福厂一个配件车间大。
  直到走进工厂里面,看到了机器在生产发动机箱体部件,工人们正小规模组装一台台发动机,来自幸福厂的人才相信余航所说不假。
  进入专门的研发厂房,里面各种设施、配件一应俱全。尤其亲眼看到了荣耀1号样机后,大家自此被余航所折服了。听说韩耀厂的70CC发动机是仿制产品,前来参观的人都是业内人士,知道算是仿制已经是大为不易,因为连幸福厂都没此进行过尝试。厂里用的发动机都是合资方提供的技术,生产线生产的都是国外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每一台都要给外方授权费。
  看到郝一山等人正在小组讨论技术事项,几位参观的人不由驻足旁听。听到关键处,甚至有人亲自下场参与讨论,2号机样本研发的点火装置正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没想到他这一插嘴,还真激发了在场人的灵感,困扰郝一山多时的点火装置难题此迎刃而解。
  轮到余航介绍起2号机半成品,这是由1号机加以改造弄出来的产品,从理论分析90CC魔改完全可行。简单听了余航讲解后,这些人又开始了现场讨论,从技术角度论证到底70CC改造90CC是否可行,有哪些技术门槛需要克服。
  智慧的碰撞,灵感的火花,不一会郝一山等人也加入进来,大家2号机现在面临的困境一一列举出来分析讨论。

  韩皓想不到余航请来的前同事个个都身有绝活擅长某一个方面领域,例如有人专门研究曲轴,有人在箱体有所见长,他们在细分领域知识面很深,加余航这样的领头人一总结,许多问题解决方案冒了出来。
  原本2号机样品估计还需要1个月的开发量,有了这些外援助力加入,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照这个进度发展,一个星期能完成样品。
  之前安排好到镇酒楼招待午餐也改成了工作快餐,所有人都意犹未尽在研发区内头脑风暴般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看着大家兴致勃勃讨论技术难题,韩皓心想国企里面还是有许多高水平人才,为何容易埋没才能了呢?以这些人的水平,幸福厂仿制发动机应该不成问题,结果现实却是一无所有。想不明白,韩皓只能把其归结为机制问题。同样的人和物,换了机制便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可惜周末只休息一天,韩皓不得不提醒来宾们他们回程的发车时间已经临近,再晚赶不回沪江的大巴了。
  一边是归期将至,一边是讨论问题正在兴头,大家都感受到久违的畅快,尤其有一种学以致用的成感。

  “唉,真舍不得走,但明天一早要回厂里班。”
  老一辈人对自己要求很高,没有大事情绝不会轻易请假。看下时间,确实得准备离开回沪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