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现在有件事情困扰着我,让我很不开心。”
“你说。”
“可能我这个人讲话较直,在面对一些人和事,总会不由自主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老是得罪人,如果不是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提醒,我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得罪人。可是我明明都是好意的。”
“刀子嘴豆腐心?”
“算是吧。”
“嗯,我姥姥八十七了,没过学也不识字,可我小的时候我姥姥时常会告诫我,同样一句话,你咋不捡好听的说呢?哄死人又不偿命。”
“呃……可是那样不会显得很虚伪吗?”
“国人讲究外圆内方,你的内心可以耿直,但外在表现则要圆润一些,这不是虚伪,而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想要改正的话,也不是很难,是你在想发表任何意见之前,先尝试着肯定对方。打个简单的方,你有一个皮肤较黑的朋友,却穿了一件颜色饱和度高的衣服,这样明明会显得他更黑,但你先可以肯定他选衣服的款式,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若是其他颜色可能更配哦。”
怎么说也是收了钱的,先帮她排解一下也是题应有之意。
俩人这个问题聊了一会儿,athena又时尚、娱乐跟杨瑞扯了一会儿之后才忽然问道:
“那么我问你,假如有一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女孩想要追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会有什么反应?”
“理论来讲,女追男隔层纱,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既然对方想换话题,杨瑞也不介意,本来是没有什么主题的聊天。
“怎么说?”
“如果男孩也喜欢那个女孩,那是纱,如果不喜欢,那是铁丝,没准还带高压电。毕竟外表不能决定一切。”
“可要是这个女孩除了外表其他方面也都很出众呢?”
“一切皆有可能。”
“喂!你这样跟没说一样啊。”对杨瑞模棱两可的回答,张冉很是不满。
“事实是这样,面对一个女神级的女孩追求,只要这个男的不是gay接受是一定的,但同样的道理,接受了并不代表俩人一定能走到最后,如果这个男孩没有足够的优秀,算女孩不在意,他也没有办法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现代社会的婚姻并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人甚至两个家族之间的事。”
“这么悲观?”
“不存在的,我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说到这里,杨瑞莫名地想到了苏晓。尽管她有暗示,却也没主动追他。如果苏晓主动追自己,杨瑞又该怎么办?可念及此,杨瑞被自己的“蜜汁自信”给逗乐了,自己有啥值得苏晓喜欢呢?
难道是那天晚所展示出来的“实力”吗?哎呦?似乎很有可能哦。
只是……那个……跟爱情无关吧。
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很不舒服的结论啊。
张冉跟杨瑞之前聊的一切,都是她随意抛出的烟幕弹,她真正想要知道的,却是方才的这个问题。
她想知道杨瑞的态度。
在看到他的回答之后,张冉心已经有数。
从字里行间,杨瑞的形象已经在她的脑海有了一个模糊的轮廓。
说博学有点大,但她能看出杨瑞涉猎很广,是个很好的倾诉对象,因为你不管跟他聊什么话题,他总能很顺畅地应对,并能给你满意的答复,从这一点来看,杨瑞这个人的情商颇高,苏晓能被他吸引也很正常。但是对于苏晓跟他的未来,张冉真心不看好。这个人可以当做朋友,可因为家世的差距,注定他俩很难走到最后。
但张冉又觉得有点可惜,对杨瑞这个人,她是真的不反感的。
想到这里,她忽然问道:“你情商蛮高的,你怎么不去做生意呢?情商高的人,做生意成功的几率蛮大哟?到时候以你忽悠姑娘的实力,什么样的女神还不手到擒来?”
“可是我智商低啊。”
看着杨瑞发来的这句话,以手扶额的张冉终于明白,苏晓为什么那么喜欢跟他扯淡了。
一个能自黑的人,真的很难让人讨厌啊……
athena不是骗子,这是在俩人聊了大约半个多小时之后互道晚安时杨瑞得出的结论。!
从始至终俩人都没有互相问姓名、年龄、职业等任何现实的信息。
跟一个陌生人毫无防备地闲扯了许久,杨瑞心的烦闷也排解了大半。
都说有心事可以找好友聊聊,可实际情况往往是有些话哪怕是最好的朋友都很难说的出口,反而是一些完全陌生的人,通过社交软件才能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可能也是因为在人的潜意识里,觉得反正大家都不认识,算说了真话,对方也不见得会当真,如此一来,吐露心声也没有任何压力了。
估计这也是社交软件大行其道的另外一个因素了吧。
“早好!”
第二天醒来的杨瑞接到了苏晓发来的信息,心莫名松了一口气。
如果她真的因为昨天杨瑞“不接招”而不再搭理他,杨瑞心里也不会好受的。作为一个男人,哪里真的舍得跟苏晓这样的女孩真断了联系?
接下来的几天里,跑车便是杨瑞生活的主旋律。
特别是在周二提现日,瞧着卡里到账的998元,杨瑞只觉得浑身都是动力,严格来说,他也不过两天跑的收入啊。
留了八百加油和日常消耗,杨瑞这天不到五点早早收车,用剩下的钱去市场买了五只大螃蟹提溜回家了。
青岛的螃蟹在春天和仲秋是吃螃蟹的好时节,春天母蟹满黄,秋天公蟹肥美。
“熊孩子挣了点钱不知道怎么摆摆了是么?”
看着儿子买了螃蟹回家,杨爸是一愣,当杨瑞解释说自己跑车收入不错,刚好下来螃蟹让爸妈尝个新鲜时,自然招来老爹的一阵埋怨。
不过,杨瑞却能瞧见,嘴里埋怨着的老爸,眼睛里更多的则是欣慰的笑意。
说起来惭愧,有多久没往家买东西了?他自己也记不得了。
一分价钱一分货,杨瑞挑的自然是最好的,每一只都有成人手掌大至少半斤重,蒸熟之后那蟹黄都溢出蟹壳了。
不用老爸吩咐,杨瑞挑了三只最大的装好,这是要给姥姥送去的。
姥姥年纪大了,身体虽然一直挺硬朗,但子女们却不能放心老人自己独居,是以六个子女每天轮班住在姥姥家照顾着,今天是杨妈当值。这个点儿想来他们也没有吃饭,送几只螃蟹过去正好加个菜。
“食先敬老”其实从古代一直有的传统,只是杨瑞家特别看重这个,但凡有什么新鲜货,好东西,总要先给老人品尝一下。在这一点,杨瑞以故去的奶奶格外讲究,甚至到了家庭聚会时老人不动筷子,所有人都不可以动的地步。
这只是生活的小插曲,却让杨瑞倍感温馨。那也是一种很特别的愉悦感,并不是因为得到了老人的称赞,而是,一种即将脱离原本生活桎梏的重生所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欢愉。
杨爸表面不怎么关注儿子的事情,可在饭桌无意间的一句话,却暴露了他这个当爹的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孩子的事实。
“我听他们说,早晚高峰挣钱多啊。”
也是老爹的这一句话,让杨瑞把自己出车的节奏调整到“早高峰七点准时出车,晚高峰七点准时收车”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