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眼’,有个球你是不该让他们进的。”何秋霖看上去累得够呛,放松地蹲在叶丛文身边,直率地说道:“要不是你当守门员,我们这场球就赢下来了。”
“那是,那是。”叶丛文自知技艺不精,负有失球过失。
夕阳西下,彩霞满天。
足球场上,人去而空。毕自强、叶丛文和何秋霖三人仍坐在球门前休息和闲聊。整个中学时代,这是叶丛文唯一参加过的一场足球比赛,也是毕自强、何秋霖两人高中时代的最后一次踢球。高考的日子,已近在咫尺。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他们必须集中精力去复习,分秒必争,全力以赴。
“我说,明天就要进入总复习了,”叶丛文把撞坏眼镜的烦恼置于脑后,用衣角擦试镜框上那唯一的镜片,然后戴上眼镜,问道:“你们俩是怎么想的?”
“没什么可想的,全力以赴。”毕自强一骨碌地从地上站起来,伸直了腰板,坚定地说道:“自古华山一条路。我是背水一战,今年非考上大学不可!”
“老毕,有气概!”叶丛文显然被毕自强的高昂斗志所感染了,表示认同地说道:“相信自己,就能成功。我们一起拚搏吧!”
“是到了最后的关头!”何秋霖怀着一种别样的心情,十分留恋地注视着整个足球场,婉惜地说道:“唉,可惜再也没有时间来在这踢球了……”
当年高考就像是一堵厚厚的城墙,学子们一旦成功地跨越它,在他们面前就会展现出一片光明的未来,他们的人生便也会步入一条撒满阳光的平坦大道。对每个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参加高考恰恰是一个可改变自己人生的重要拐点。所以,有人把参加高考比喻为“鲤鱼跳龙门”。毕自强、叶丛文和何秋霖这三个年轻人都怀揣着上大学的梦想,心里充满了战之必胜的信念。
翌日上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第六中学专门请来市向阳照像馆的一名摄影师,在教学楼前的操场上,为应届高中毕业班的师生们拍集体合影。轮到高二文科(1)班的学生们拍照了,男女同学前后共排成四行。女校长和各任课老师端坐在中间。前面两排是女同学,蹲一排,坐一排;后面两排是男同学,前面站立一排,后面一排都站在长条凳上。这样保证全班五十二位同学的面孔都上了镜头。班上个高的男同学都挤在最后一排,从右边往中间数依次是:叶丛文、何秋霖、毕自强、廖明超、刘云锋……这是全班同学在高中两年里唯一的一张黑白合影,留下了他们那青春年华的音容笑貌。
当年校园有句十分流行的口号,就是“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从六月份起,不高考的应届毕业生都离校了。高二文科(1)班的学生却进入了高考总复习。教室的墙壁上,挂出了一个白底红字的高考倒计时牌。它是那样醒目,仿佛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全班同学,无形中增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距离高考还有三十天。这时,学校要求高考学生每晚七点至十点来学校上晚自习,安排各科目的老师轮流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和辅导学生们的考前总复习。每晚上自习时,高二文科(1)班的教室里座无虚席,学生们一个个都在挑灯夜战。在那些繁星满天的夏夜里,他们所在四楼教室总是透射出明亮灯光,仿佛在静寂的校园中点燃了耀眼的火炬,让人们相信明天将会迎来崭新的希望。
高考是人生中关键的一步。为了高考而付出的百般辛苦和努力,或许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经过异常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这届高中毕业生终于迎来了七月上旬那三天的高考……
文科(1)班的考场设在第一中学内。高考最后一天下午,考试科目是英语。那年外语成绩只按10%计入高考总分。毕自强、叶从文和何秋霖三人的外语都很烂,他们只是把选择题打完勾,过半小时便交卷出考场。因从未想过从外语上挣分,这是他们最“轻松”的一场考试了!
第一中学旁边有一家国营冷饮店。毕自强、叶丛文、何秋霖三人走出考场来到了这里。这回是叶丛文主动掏钱请客,花三角钱买了六张冰水票。
“一人两杯,”叶丛文端来六杯绿豆冰水,分给毕自强和何秋霖,乐呵呵地说道:“来来来,喝个透心凉!”
“‘四眼’,作文写得怎么样?”何秋霖喝着冰水,探听地问道:“你估摸语文能考多少分?”
“《画蛋》有感?这比我准备的那六篇作文简单多了,正中‘刀路’!”叶丛文提起语文考试,不禁眉飞色舞,神气活现地说道:“作文满分我不敢说,但语文能考八十五分以上。”
高考终于彻底结束了。每个人的考分已成定局,但三人心中却各有滋味。最喜出望外的就是叶丛文了。他预考时数学成绩只有三十八分,但这次实战却考得相当不错,估计还能及格。果真如此,其它科目不出意外,他总分就上去了。何秋霖虽考出预考时可达到的水平,但估算总分后,他对考上大学有些信心不足了,但坚信仍能考过中专分数线。只有毕自强看上去情绪沮丧,一副郁闷至极的样子。预考时他总分是全班第二名,通常只是语文分数拉后腿。但这次考数学却因试卷最后一页背面有一道大题漏掉没做,总分上大学分数线的前景已不容乐观。
“我这回栽跟斗了。20分的数学题,我竟然给漏掉没做!”毕自强对考试出现的一个疏忽至今仍后悔不迭,不时对两位好友摇头叹息,懊恼地说道:“唉,真是惨痛的教训呀!”
毫无疑问,一旦从考场里走出来,便会有人欢笑,有人痛苦;有人兴奋,有人默然。高考其实说白了,就是许多人的命运在这“一考定乾坤”中得以改变。而对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说,不论成功或失败,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八月下旬,终于盼到了公布高考成绩的这一天。此时正放暑假,六中校园里很安静。不时有单个或结伴的毕业生来校,查看高考榜的结果。操场旁的宣传栏里贴出一张大红喜报,公布了考上大学和中专的名单。理科类有四人考上大学、九人考取中专;文科类有三人考上大学,四人考取中专。
文科类考上大学的三名学生是:
廖明超,省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叶丛文,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吴燕玲,省师范大学中文系。
文科类考取中专的四名学生是:
何秋霖,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
刘云锋,省人民丨警丨察学校。
黄月萍,省商业学校。
魏振国,省银行学校。
这天上午,毕自强独自一个人骑车来到学校。从教务科走出来,他心里很失落,手里紧攥着那张高考分数单。只因数学考试发挥失常,高考总成绩为三百零九分,以五分之差没达到大学录取线。
毕自强推自行车经过宣传栏前,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他的心情仿佛从九重天摔落到阎王殿,神色沮丧,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望着叶丛文和何秋霖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红榜上,而自己却名落孙山,他感到天地正在倾斜,心正在泣血。他突然觉得鼻子有些酸酸的。环视着这熟悉而又宁静的校园,他已不是这里的学生了。骑车离校那一刻,他忍不住深情地回望着,眼角一下子就湿润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